Re: [討論] 信仰的「品質」之失落?--基本邏輯問題

作者: neohippie (米國聖光肥魯八嘎囧)   2017-12-16 04:32:01
Theologe 你的論述是:
1. 真實的信一定有愛神愛人的展現,兩個是綁死的。
2. 但人還是因信稱義
3. 所以行為只是真實信的健康檢查。
4. 也就是說,沒有在愛人的,應該也是沒有信的。
5. 偶爾不愛人沒問題,要「持續」不愛人才是沒有信、沒過健檢。
6. 這種持續不愛是一種變「質」,不關「量」。
問題:
1. 所以,啥是「持續」不愛人? 信教後突然停止愛的人嗎? 這種人要去哪找?
沒有情感的psychopath怎麼辦? 先天判沒有得救?
2. 持續在犯罪的基督徒怎麼辦? 板上哪位基督徒沒有「持續」在犯罪?
3. 行為心理學 (behaviorism)專門在量化偶爾與持續的行為,為什麼「持續」
非量化?連人的個性 (personality) 都是因素分析 (factor analysis) 量化來
的。你那個「質」與「量」是怎麼分的?
4. 就算是質的資料 (qualitative data),也是可以量化的 (thematic analysis)。
而且這種量化分析是質式資料的主流報告型態。若行為是無法量化的質,
那你這個質到底是啥? 完全無法測量的行為長甚麼樣子?
質與量的論述並非問題中心,因為原本討論,行為就已經是「質」的展現,而非
單是某種計量。一個人為甚麼沒有好行為? 根據 Theologe,是因為這人沒有真實
信。這是質的展現,不是量的展現。把「量」拿來講只是模糊焦點,因為我們
理所當然可以觀測與計量「質」的行為資料,沒辦法拆開的。
Theologe說有時沒有好行為沒問題,重點是「質」沒有改變。那現在問題來
了,甚麼情況下算是質沒有改變,甚麼情況下算是質有改變? 一個原本信基督教,
後來改信佛教,但又持續有許多善行的人算是有「變質」嗎? 一個是信基督教,
持續上教堂,但同時又持續混黑道的人算是有「變質」嗎?
若說只是 持續 vs. 無持續之分,那問題還是很多。還有持續在犯各種大小罪的基督
徒怎麼辦? 您老大沒有「持續」在犯罪? 原本是基督徒,後來變持續做善事
的佛教徒呢? 所謂行為的「質」到底是甚麼? 不論如何,似乎不是持續與否那麼簡
單。
把「真實信」與愛神愛人「行為」綁定的下場是,你給出了一個可觀測
與測量的標準,但對於這個標準的實際操作定義 (operational definition)
又無法論述清楚,導致結果是會讓許多基督徒與慕道友困惑,不知自己是否是
有「真實信」,永遠在懷疑自己有沒有通過Theologe版本的信心健康檢查。
我問一個簡單的問題來舉例好了 。是要多「持續」才算是有變質? 每個月持續
發一次謾罵文算持續嗎? 還要每星期才算持續? 每天都在發一些嘴砲文跟人鬥嘴的
能宣稱不是「持續」不愛的嗎? 若是一個每天「持續」都在跟版友鬥嘴的
人,發出攻擊字眼頻率在本版排前幾名的人能稱自己是有愛又有真實信的,那我想
板上幾乎每位版友應該都是有真實信了。但反之,若是頻繁嘴砲推文算是沒有愛,
是一種「變質」的展現,那本版應該沒有任何一位是有真實信的了。
重點: 當你綁定信與個人行為時,你的「實際操作論述」(operational definition)
就會出現很多問題。你會沒有辦法用清楚案例來解釋說 XXX是有真實信的,
但YYY沒有真實信,信仰會變成一種無止盡的自我懷疑與批判。要能解決這個
自我懷疑的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回到那種一次得救並開始成聖道路的論述。
這種論述下,信是與十字架上帝救贖的行為綁定,並不與個人行為綁定。
因為上帝的救贖預設就已是完整完美,沒有個人行為不完美的問題,
所以也沒有啥好懷疑的。
※ 引述《theologe (表達你我的信仰~)》之銘言:
: 標題: [討論] 信仰的「品質」之失落?
: 時間: Fri Dec 15 12:02:23 2017
:
: #1QCGgQPh
: 推 neohippie: 但問題還是...這篇把板上所有基督的信一次埋葬了 12/15 01:27
: ^徒
: → theologe: 其實若把信心改成「信仰」,就會少掉很多誤會... 12/13 18:41
: → theologe: 沒有愛、沒有果子的信仰是死的/假的。 12/13 18:42
: → theologe: 沒有悔改、沒有愛、沒有果子,那信仰就無法成立;所以信 12/13 18:43
: → theologe: 跟愛或果子,本就不是兩件事,而是一件事。 12/13 18:43
:
: 到底埋葬了什麼,我不懂。
:
:
: 我想可能是一個基本的哲學或邏輯概念的問題。
: Quality vs quantity.
:
: 這一直是一個「質」的問題;
: 舉例來說,一個郵差是一個送信的人,不送信的人不是郵差;
: ( 若P 則Q <=>若非Q 則非P;
: 且送信的人未必是郵差
作者: pinjose (jose)   2017-12-16 05:16:00
推喔!論述很清楚
作者: theologe (表達你我的信仰~)   2017-12-16 07:29:00
還是很多錯誤..其實我覺得你回到郵差的例子,不就很好理解了嗎?XD不過正面的是,我知道你有一些成見或者對我意思的誤解存在;那些讓你無法單純理解郵差的例子。其他參#1QD6A1I4在影涉我的那一段,請看清楚每天就是某師徒三人在騷擾我,我做一定的反擊以維持我情緒的平衡,並且不讓謠言抹黑擴大;因為一開始我不理會df某些抹黑,但後來卻發現三人可成虎;你看你自己也一堆用他們的抹黑來理解我的部份,這也是我說你欠弟兄的部份。明明我的第一手文字都可以回應跟理解,你卻要用二手的文字來理解跟攻擊我(之前其他議題你都是直接回應我的文字)。之前tf其實也稍微入了df的局,他的處理比我好,但面對過的人都知道那種困局。
作者: pinjose (jose)   2017-12-16 08:40:00
不要什麼都推給老魚好嗎?
作者: theologe (表達你我的信仰~)   2017-12-16 08:48:00
所以後來組團(加網友?XD)就是一個要處理霸凌困局的嘗試;的確,面對核心師徒三人不斷輸出人身攻擊,其他外圍的會所人士又搞不清楚變成在助攻他們三人;不讓背後有人協防,想單幹是很簡單就可以被輾壓的...後來區分清楚,根本外圍的人是可以好好談/就事論事的,這個區分做清楚,就比較單純可以回到論點的交鋒--意見不同本就應該就事論事談,而不是變成騷擾跟人身攻擊的戰爭。老魚師徒三人團隊不完整的狀態(又快要復活了?XD),板上本就是回到就事論事的狀態,這不是很清楚的嗎?
作者: pinjose (jose)   2017-12-16 09:46:00
少來,真正紛爭就是出於th喜歡「扭曲」別人的話加上一堆習慣性攻擊的用詞老魚不在,你一樣持續幹的這種事
作者: theologe (表達你我的信仰~)   2017-12-16 09:51:00
討論彼此論點,當然少不了誤解,這是滔天大罪嗎?有人故意要誤解嗎?你們誤解我是因為你們有些成見存在(別的預設存在),我若誤解你們,也是因為我有別的成見或預設存在;就事論事討論,就是為了處理那些成見與預設。這跟直接論斷、人身攻擊他人是卑鄙無恥下流骯髒,怎麼可能可以相提並論?若一方的成見或預設是正確的,也就是認為被誤解方應該考慮的,那就不是誤解,而是新視野的交流了。但若那些成見或預設是錯誤的,或者對於被批評者的狀況是不適用的(可能在別的狀況適用),那就應該承認是誤解。詮釋學就是預設誤解一定存在,才有「對話」的可能與必要性,並且所謂「誤解」常常是新創造的來源。偉大的經典通常都是建立在對於其詮釋或批判的文本之創造性誤解而來。故為什麼說要「回到原典」,因為後來的詮釋當然各有誤解--雖然他們的價值也可能就是在那些正面的誤解上面。(認為我扭曲你們的話,我不也認為你們一直扭曲我的話嗎?問題根本就出在彼此許多預設不同,在某些預設下,那些批評就成立了;但捍衛者當然是在不同預設下捍衛自己論點,就會認為批評不成立)btw, 正面的誤解,一般我們稱為「高見」,或者你們說「恢復」,這本就是在於預設立場、應用對象不同而造成。
作者: jacklin2002   2017-12-16 11:19:00
推neo大的愛心~
作者: NewCop (新警察裡王)   2017-12-16 11:56:00
我是覺得要說自我懷疑,成聖的部分也可以陷在自我懷疑裡(例如質疑自己要多少才算成聖)
作者: neohippie (米國聖光肥魯八嘎囧)   2017-12-16 12:01:00
沒錯,但至少得救的部分是很清楚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