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2018師大華語文教師暑假培訓班上課經驗

作者: melula (why so serious? K大?)   2018-09-14 08:16:39
也有上過這個培訓班說一下心得
我對我口音還挺有信心的
但在試教時也是被打上"沒捲舌"這個口音問題
記得老師的意思是說
在正統學校(大學)音調如果不像北京話那麼正統,試教就會被刷下來
目前從事僑校教學
也有很多北京上海來的同學幫忙
但他們的口音不是傳統認知北京腔
比較像大陸劇那種口音
實務上 重點還是聲調的糾正吧
兒那種其實也沒像以前那麼常用了
師大華文所培養出來終極目的是去海外正統學校教書 會提點是怕試教因此被刷掉
如只立志華語教學
我覺得像中國劇那種有口音就挺不錯
不用追求一定要北京腔
※ 引述《otak (otak)》之銘言:
: 文章本來發在fb上面,但是覺得好像沒有什麼人看到,所以轉貼來這裡,希望給以後想

: 加這個課程的同學一個參考。
: 【手機排版,文長慎入。首次發文,若有違反版規請告知,謝謝】
: *以下言論及談話部份無錄音/影為證,僅憑個人記憶敘述個人的理解與解釋
: *以下發生情況為個人經驗,無法概括培訓班全數課程
: 뜊: 我七月初參加了由師大國語教學中心所舉辦的華語文教師暑假培訓班。總共為十六天的

: ,我上到第三天便決定不再繼續上下去,理由是因為我認為老師們授課期間所發表的部

: 論以及使用教材和我認知中的種族、文化、性別平等有所違背。提供幾則分享:
: 뜊: 뜊: 【語言教學中的文化與政治】
: 教師A: 語言教學就專注在語言的學習上就好了,文化的部份就不需要去做強調。
: 教師A: 我在編華語教材時,OO力量立委請我把「絲綢之路」拿掉,他說這是在為一帶
一?
: 做宣傳。政治為什麼要介入教學?!我認為政治嚴重影響到我的教學專業。
: 教師 A: 我在教材中所編寫的萬里長城也被要求拿掉。他們要我寫吳哥窟。但問題是長

: 可以教長城的「城」字,吳哥窟的「窟」字有很常用到嗎?
: 教師A: 學華語就學華語,你不要政治立場那麼濃厚嘛。
: 뜊: 根據第一則言論我想引用Fanon對文化與語言的說法來回應:
: To speak [a language] means being able to use a certain syntax and possessin
g
: e morphology of such and such a language, but it means above all assuming a
cu
: ure and bearing the weight of a civilization. (Fanon, 1952)
: 由此可知,一個語言的習得,除了了解該語言的使用技能,更重要的是學習者承受了該

: 背後的文化重量。因此語言與文化是無法做分割或擇一強調的。
: 뜊: 從第二、三、四則言論中,不難看出所謂教師專業下所隱含的意識形態。這讓人不禁懷

: 教師認為被侵犯到的,到底是教學的專業還是專業中所帶有的意識形態?
: 뜊: 此外,對於教育跟政治的關係,我想引用 Vygotsky對於教育及政治關係的說法來回應

: Pure objectivity in the educator is utter nonsense and good education cannot
b
: politically indifferent. Good education “is never and was never politically
i
: ifferent, since, willingly or unwillingly it has always adopted a particular
p
: itical line.” (Vygotsky, p. 348)
: 在此政治為較廣泛的定義,政治是人與人之間關係和整個社會結構的構成。在教育的同

: 教育者本身已經採取一種政治態度。舉例來說,若教育者認為政治過為敏感複雜,而選

: 視,也是一種政治態度。
: 뜊: 뜊: 【語言教學中的性別、文化平等】
: 教師 B 請同學朗讀的教材內容之一包含「女大當婚」的概念,對於三十歲未婚女性做
出?
: 判,涉及性別偏見與歧視。
: 教師B: 以前台灣人請菲傭,因為覺得菲傭會教小孩子英文。後來小孩子還是送到美語
補?
: 班去學,為什麼呢?因為菲律賓英文格調不夠,不夠優雅嘛。所以當一個華語老師,要

: 口標準的國語。
: 教師 B: 現在不是倡導本土化嗎?那你問我,我們發音要本土化,為甚麼還要用這種大

: 說話呢?很簡單,你不想用大陸腔說話,那就不要來嘛!
: 뜊: 第一則情況,很多人認為,這一個教學活動所著重的點是糾正學生的發音。雖然選材確

: 更謹慎小心,但不會影響教學的主要目的。在此我想說的是,上課所使用的教材,教師

: 備課程時不可能沒有事先閱讀。會把教材放到課堂上,代表教師對這個教材有一定程度

: 同。今天如果容許這種加深性別偏見歧視的教材出現在課堂上,就是在加強這個不平等

: 會結構,變相的支持這種行為的發生。我無法想像,在這種不平等的情況下,要如何達

: 學目的。
: 뜊: 對於第一、二則言論,我認為任何文化語言並無優劣之分,當然也沒有所謂「標準」之

: 現今社會上的標準,無一不是在權力的操作之下「被製造」出來的。如Foucault所言,

: 政治不再是嚴刑重罰,而是透過論述,去制定一套標準化規範。這種標準化的過程也抹

: 異質性的存在。再者,語言是流動的社會現象,即使被是被視為「標準」的語言,也是

: 方的差異性存在。因此,所謂「標準」的語言或「標準」的腔調都是不存在的。以這套

: 準」去評斷他人的文化,更是不公義的行為。
: 뜊: 舉例而言,現今台灣所通行的國語,為國民黨政府遷台初期,為了鞏固政權、弱化台灣

: 份子而統一的語言,以北京官話為標準。當時的中小學,為了因應這項政策,實施國語

: ,限制台語、客語、日語及其它地方方言的使用。在當時,使用地方方言容易受到譏笑

: 責罰。雖然已經減少很多,但上述情形也不難在當今台灣社會上看到,國語文競賽也仍

: 現今中小學舉行。在依循標準規範走的同時,我們也應該了解這套規範背後所代表的意

: 及被排除在標準規範外的群體。
: 뜊: 最後,我想針對第二則言論做一個回復:
: 뜊: 뜊: 「好的,偶鼻要去惹。」
:
作者: NaoSensei (ナオ先生)   2018-09-14 11:22:00
其實真正的大問題還不是捲舌音、而是規範發音的不同,「攜」帶、除「夕」、可「惜」、洞「穴」、常「識」、「血液」等很多常用字的規範讀音跟台灣不同,造成台灣老師容易被「糾正」發音
作者: lynnlin (知足常樂)   2018-09-14 17:48:00
北京腔不是普通話啊。你說的是必讀兒化、輕聲吧。就算北京人考普通話檢定,不準備的話,最多也就考個一乙吧。兒化不是常不常用這麼說。這是規範過的。北京人兒化太多這都是扣分點。考上一甲的老師,你根本聽不出來他哪裡人.
作者: nanpyn (Apple)   2018-09-15 17:33:00
北京話/腔確實不是普通話 也同意melula所建議的戲劇語音真正有問題的是那位培訓班講師的認知兩岸華語(規範普通話和標準國語)之所以有差異不是京、臺腔之別,而是南北發聲、標準規範讀音、差異詞語所致。兩岸受專業訓練的配音員,口齒皆清晰,但仍聽得出微妙差異就是因發聲、標準規範讀音、地區差異詞但那位講師卻誤以為那樣的差異是京臺之別標準規範讀音和地區差異詞語需勤查兩岸辭典然後,普通話異讀詞和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目前都在徵求意見擬再修訂。倘若咱們互相投書一下,兩岸的標準規範可更接近一些。臺、陸各有一些合理及不合理的讀音需修訂。「攜」在我方標準內,ㄒㄧ是讀音、ㄒㄧㄝˊ列語音。但對岸只列xie2,而完全不見xi1了。我聽臺灣早期廣播或新聞語音時,聽過ㄒㄧㄝˊ。修訂讀音需兼顧頻率和古今聲韻轉換關係才合理。某些較少使用但合理的讀音或語音仍可列為第二選擇。至於發聲,我覺得臺灣有些演員做得很好。程茉和李程彬在演臺劇和陸劇的發聲不同,轉換得很好。李程彬將詞彙輕聲掌握得特別漂亮。臺灣人習於念本調或未將輕聲之前的音節念滿,故輕聲詞語很生疏。他倆受過臺詞訓練,北方音系的規範普通話說得很到位。中華民國的標準國語也是北方音系,但南方人的發聲偏前即使讀音和詞語全採大陸規範,聽感仍是南方人。而他倆則會轉換發聲,就聽不出是哪裡人了。真心認為咱們的語音訓練得先好好教過呼吸、發聲、構音。練過那些再練發音,語音就能靈活轉換。也比較能護嗓,避免職業傷害。老、中世代也有些口條很好的演員,他們的國語很標準。也經得起陸劇考驗。不過,可能由於調域,聽感認得出來是南方人。其實調整發聲就能比較接近北方音系的聽感了,若想要更像北方人,那麼調域高低兩端差距需寬一些。太多臺灣人和日本人混淆普通話和北京話了,連師大的培訓講師都以訛傳訛,令身為師大校友的我很痛心。標準國語和規範普通話是採用新國音的「人造」標準語北京話則是自然生成的漢語族語言。官方修訂的共同語≠家鄉話南北一體兩面≠京臺之別
作者: NaoSensei (ナオ先生)   2018-09-15 18:36:00
如果你還是讀 氣息「ㄒㄧˊ」、大廈「ㄒㄧㄚˋ」、細菌「ㄐㄩㄣˋ」、檔「ㄉㄤˇ」案、微「ㄨㄟˊ」笑、暫「ㄓㄢˋ」時...的話,不管舌頭再怎麼捲都不是中國的規範想去一般叫簡體中文的學校的話,這是台灣教師得面對的修正 「教」簡體中文
作者: lynnlin (知足常樂)   2018-09-16 00:45:00
推nanpyn。
作者: nanpyn (Apple)   2018-09-17 15:10:00
對於念哪一邊的標準規範,我是認為根據聘任單位、教材而定因此,應徵教師時須注意對方是採用哪種系統。因此,Nao老師所提醒的讀音適用於應徵簡化字系統職缺。↑(多打了,歹勢~)追加一個詞組「暫時的步驟」,兩岸恰巧平翹相反喔~XD我看戲劇或綜藝時都當做功課,頻查兩岸差異讀音和詞語。XD有時你會發現,其實對岸也不見得完全念對他們的規範音。不過,整體而言,因為有普通話水平測試把關,水平較一致。咱們臺灣,所有語文教師僅華語教師需通過教育部口試,其他語文只有筆試而無口試,連自家官方標準音都掌握得差。總之,知己知彼,百戰百勝。Yay~
作者: lynnlin (知足常樂)   2018-09-17 20:29:00
再推nanpyn。每次都覺得你人真好,又認真。我也補充一點,「人造語言」規範的音,我推薦大家下一個 app「pleco」,裡面標註的音,到目前為止我查的都跟中國同步。也會標台灣這邊的發音。台灣老師也別太擔心,中國人也常常讀錯.
作者: nanpyn (Apple)   2018-09-17 21:51:00
哈,謝謝您。臺灣標準我主要是查教育部或萌典,大陸規範則是翻閱新華字典或查詢大陸的「在線」辭典。另外,五南的國語活用辭典(我用的是二版)除了列標準音還會列「過去曾有」的音,較能完整知道讀音史。但不知修訂版是否也保留此特色。不過,裡頭仍有少數打錯字音或字形的狀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