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2/10復興劇場感想

作者: morrishsing (morrishsing)   2018-02-14 02:49:36
頂花磚,王辰鑫條件好,嗓音亮,但是講的是國語不是京白。最明顯的地方是輕聲的字,
他一樣重重的唸出來;還有在一句話裡,每個字的音調有高有低,長度也不同,有些字要
唸長一點,有些字則一帶而過,但他唸的每個字都一樣,聽著就像小孩唸課文了。當然這
不是說改就改,我覺得可用“薰”的方式,把前輩丑角名家的錄音放在手機裡每天聽,不
要急著跟著唸,就是不斷的聽,久而久之潛移默化,像不像也就有三分樣了。
丫鬟是廖亮慈,她去年才畢業加入劇團,在台上看來頗為拘謹,希望隨著上台次數經驗越
來越多,她能漸漸揮灑自如。丫鬟這個配角,其實大家也沒什麼特別期待,但是她還是跐
蹻上台,這點值得鼓勵,可惜她兩次蹲身,都滑了一下沒站穩。她本工武旦,出自楊蓮英
老師門下,蹻功不可能太差,只好說是運氣不佳了。
還有兩個角色,我對王聲元本來印象不錯,覺得他嗓子好,個頭好,扮相也好,只是缺乏
機會,但是後來幾場戲看下來,就覺得他其實沒有入戲,在台上還是他自己而不是劇中人
,雖然努力的演,但太努力反留斧鑿之痕,因而不夠自然。對於陳秉蓁,我則是非常看好
,抱著極大期望的。她非常非常努力,練功可說是往死裏練,也是王鳳雲老師的愛徒。王
老師當年雄踞大鵬,文武崑亂不擋,青衣花旦刀馬都有獨到之處,陳有幸在王老師門牆,
希望她能好好繼承王老師的一身本事,前途必然無量。
貴妃醉酒原本並非梅派獨有,許多人都唱過,比方四小名旦的陳永玲就曾經教國光的朱勝
麗筱派的醉酒,只是梅蘭芳把這戲唱成梅派代表之後,別人唱不過他,就乾脆不唱了。這
次醉酒,與現在常見的梅派醉酒也不盡相同,加了蠻多身段,我印象深刻的有下腰之前的
搓步,還有第三次臥魚,都是梅派沒有的。有位大師姐說當年她們是演身份,現在演員因
為功力火候不到所以只好以花俏取勝。演身份可能流於呆板,花俏也可能讓劇場氣氛火爆
,兩種演法的好壞是見仁見智的。但是我覺得,不管怎麼演,貴妃的形象都該是統一的。
也就是說,如果穿蟒的貴妃是雍容大氣,那麼換了宮裝的貴妃就不應該滿台飛舞。調門沿
用梅派的高拉低唱,就已經給了觀眾一個貴妃的大概印象,接著的身段安排就應該符合這
個由唱腔塑造出來的印象。拋開這點不談,顏雅娟的貴妃醉酒,扮相漂亮,嗓音好聽,身
段婀娜,美不勝收,媚到骨子裡,我覺得她如果嘗試荀派戲路應該也會大大成功。表情方
面,除了幾處劇情轉折處,一貫的面帶微笑。面帶微笑自然是沒什麼不好,但是要小心與
前後情緒的連結。比方說前面的情緒是怒,那要有什麼過程才能讓貴妃的表情合理的在喝
醉前變回微笑?
關於其他演員,這次有四個宮女,在貴妃初次下場前靠著桌子蹲下時做出要去扶的樣子,
還有後面誆駕時也做出了驚訝狀,不再只是人形道具,不過也就這麼兩處。貴妃喝醉後宮
女能表現關心的地方不止這兩處,不是要搶戲,只以眼神表達也可,既然要做,何不做個
徹底?另外下腰時,一般來說高力士和裴力士都會暗中用手幫忙拉著貴妃的線尾子或幫貴
妃撐一下,雖說不是非這麼做不可,但是這次的貴妃其實幫一幫比較保險,不過兩位都沒
有,或許他們對顏很有信心吧。還有過橋時,四宮女四太監加貴妃和高裴二人,從上下橋
位置,台階數目,和橋的長度看來,倒有十一座橋,雖是小地方,要求一下應該會更好。
陳聲媛唸白時,嬌憨的娃娃音,十分可愛,讓我想到當年陸光的當家花旦潘陸琴。
評雪辨踨,跟京劇汾河灣有點像,張君秋也曾改為京劇,只是現在沒什麼人演。我對崑曲
一向是因為夾在京劇裡不得不看才看,所以看得不多,可說是還在看劇情湊熱鬧的階段。
只有三點感想,第一是呂蒙正把筷子丟到地上,呈一個十字,因而引發他的詩興。我往台
板一瞧,那筷子還真是一個十字,頓時起了好奇心,怎麼弄的?等到後來劉翠萍撿起筷子
才恍然大悟,頓時有上當受騙之感。第二是劉翠萍原來是穿褶子,把米拿下去再上來時加
了腰包,正納悶為什麼要加腰包,等到呂蒙正睡著,劉翠萍把腰包解下替他蓋上,才知道
原來如此。只是通常繫腰包的旦角不是懷孕就是身遭大難,跟這裡完全對不上,雖然我也
知道原本就是如此設計,而且也只是小細節而已,但是還是覺得如果有別的方法會不會更
合理些。而且以前腰包是用綁的,現在為求方便,用了魔鬼氈,於是解腰包時傳來一陣怪
聲,這聲音不是音響的毛病,而是腰包上的魔鬼氈撕開的聲音被麥克風給放大了,這不會
尷尬嗎?讓我想到有一次也是在復興劇場看驚夢,杜麗娘最後下場時斗篷的魔鬼氈黏了又
黏就是黏不牢,又剛好就在演員麥克風的旁邊,結果就不斷傳來怪聲,逼得演員只好用手
握住,水袖都下不來,好慘。第三,主角住的是破瓦寒窯,窯門低矮,所以進出窯門都要
蹲身而進,而蒼頭梅香加男女主角,四個人進門的高度都不同,以及劉翠萍開的門看來是
拉門,但呂蒙正開門時手有一個弧度,看來就像一般的門只是小了點又沒有門栓。
二進宮,戲迷也好票友也好,大概都能唱上幾段,因為沒什麼身段,更是票友演出常見的
戲。但也因為只有唱,一來職業演員覺得就是傻傻的站著或坐著唱沒意思,二來現在劇團
中的演員也未必人人都有好嗓子又唱的好,就使得戲雖熟但平常反而少見貼演。這次復興
貼出,我一直期待台灣碩果僅存的銅錘,千生萬旦一淨難,黃鐘大呂的丁揚士。他的嗓音
跟時下大陸流行的裘派不太相同,比較老派一點(不是食古不化的老派),或許可稱為京
朝派吧。他悶簾一句“大人請”我就卯足了勁等著叫好,可惜雖然行腔轉調一絲不苟,但
或許因為要配合其他兩人的關係,調門定的稍微軟了些,以致聽來沒那麼過癮。黃聲苓的
李豔妃,我個人覺得唱得比以前好,可以壓住場子,不像以前平平淡淡,“你道他無有篡
位心腸”的“節節高”也要下滿堂彩,但是她不知是假睫毛戴太密還是眼睛一直往下看,
在台下看來眼睛就是兩團黑,完全看不到她的眼神,唱二進宮還好,唱別的戲可不行。謝
德勤的楊波,在辭別國太時恢復老詞,唱了春夏秋冬四句,現在少聽得到了。可惜的是她
唱得也不是不好,但就是沒辦法跟花臉形成對啃的局面,戲也因此鬆散下來,這或許是她
力氣不夠,也可能是她天生嗓音的問題吧。
這次二進宮讓我稍感彆扭的是戲詞的新舊夾雜。現在一般的唱法,梅派唱“為什麼斷了水
火封鎖昭陽”,張派則去掉“為什麼斷了水火”直接唱“封鎖昭陽”,後面梅派不唱“忠
良本是徐楊將,奸黨就是我父李良”,張派則有,原因不詳,而黃聲苓則是前張後梅的綜
合版。最後楊波唱“趁此機會生計巧,渾身上下冷水澆難以保朝”,意思就是要升官,然
後徐延昭接唱“大人不必生計巧”,後來為了不要讓楊波顯得投機,改為“莫不是嫌微臣
官卑職小,渾身...”,但是徐延昭還是唱一樣的詞,則楊波的詞就顯得白改了,所以又
改回老詞,而謝德勤還是唱“莫不是...”。當然這也沒什麼,只是對於我這種會跟著唱

但是沒真的發出聲音)的觀眾,就覺得一堆問號了。
題外話,還有人記得去年中京院來台唱這戲時的大漏子嗎?能親眼目睹三大名角出錯還真
是不白花了貴鬆鬆的票錢。
作者: chachagod (恰恰喬)   2018-02-14 12:23:00
推m大的戲評,看的好細微呀
作者: Leehsuan (Hsuan)   2018-02-15 11:06:00
二進宮在約莫四五年前,天津京劇院來台也貼演過,王蓉蓉的李豔妃也唱錯一句,然後這次中京院于魁智大忘詞,個人認為這種老戲,又是幾乎很多觀眾能嚷嚷上口的,其實也還蠻不用心的吧,雖然看臉書很多觀眾都說很心疼于老闆,也在謝幕時來了個補救,但我覺得他們身為一級演員,實在還是有點令人無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