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國光及台灣京崑劇團雜感

作者: morrishsing (morrishsing)   2017-08-18 23:05:39
(文超長,請小心服用)
過了好一陣子才有時間回憶,看戲時做的筆記也因淋到水而看不清楚,大家有興趣就將就
著看吧。
女殺四門。蔣孟純的武功了得,一派大將風度,開打穩健,幾個耍下場迅捷爽利,深得美
、媚、脆、帥之旨。可惜嗓子與武功完全無法相比,其實這個情況從她ㄧ進國光就已經是
這樣,麥克風開大聲只是讓音量變大,但同時嗓音的問題(如音色扁平,氣不夠,還有聲
音由嗓子硬擠出來)也全都暴露在觀眾眼前。或許這樣有點缺德,但我還真想看看那天麥
克風突然壞了她在台上怎麼辦。還有探子幾次報完,回答語氣都一樣,蓋口也不緊湊。娃
娃調二六轉流水那段邊唱邊作,動作快時唱的也忍不住跟著快。武戲應該要再怎麼吃力也
要讓台下看起來輕輕鬆鬆,但是她的表情無法讓人放心,也感受不到勝仗的喜悅。
潘守和的馬夫也是武功高強,翻滾跌撲動作輕盈,可惜太瘦,臉上又畫的過紅,更顯瘦削
;加上總是努力睜大眼睛,看來頗為猙獰。現場有不少人說這戲有大陸味兒,其實只要觀
眾喜歡接受,哪裡的味兒倒也無關緊要。不過以我拙見,之所以有大陸味兒的原因有二,
ㄧ是亮相的尺寸問題。比方一個奔登倉的亮相,台灣是在大鑼上停止動作亮相,而大陸則
在“登”就停止動作,臉朝下或旁邊,到了“倉”再轉臉朝前亮相。二是進行動作前身
體扭轉蓄勢的程度,君不見蔣孟純幾次抖靠旗,身體都快轉成側面了。這兩點從演員戲是
跟誰學的就看得出來,所以,蔣這戲是去對岸學的,沒有大陸味兒才奇怪呢!
還有亮相時喘氣導致身體晃動的問題,這大部分的年輕演員都有,記得以前亮相時如果喘
個不停是要挨揍的,老師會說:你這樣不像是武功高強的樣子,倒像是上戰場忘了帶氣喘
藥。或許現在不要求這點了吧。
這戲最莫名的是趙匡胤,ㄧ來和任何人都沒有對手戲,二來也沒有因為其他人要換裝而需
拖時間,除了吊嗓外想不出任何理由讓他上場兩次唱個兩段。
鎖麟囊。做為台灣目前唯一的程派青衣,王耀星低迴婉轉的程派唱工與胡琴密切配合,彩
聲不斷,有趣的是曾經國光大反串,唐文華也來過這一段,但唱腔發音及氣口卻與妻子不
同,走的是老程派的路子。我個人的偏好,還是喜歡老程派。這是一個一直爭論不休的問
題,學流派究竟該學開派宗師,還是現在當紅的流派傳人?大陸曾流傳一個笑話,程硯秋
不是程派,遲小秋張火丁才是程派(看看,連她們的老師趙榮琛王吟秋甚至李世濟都不算
程派了)。只是大師已經仙逝,而戲則要手把手的教,這也是無奈。
回到戲上。王耀星扮相一向嬌媚,但當天沒有新嫁娘的甜美喜悅,反倒有一股凶相,當是
化妝的問題。梅香由陳元鴻飾演,以前只覺得他嗓子又高又亮,當天發現他的嗓子來彩旦
堪比于金驊,大大驚喜。只是念白速度快時偶有吃字,嘴上功夫還要加油。至於“忙把梅
香低聲叫”時他的手舞足蹈,博得滿堂歡笑,而過火與否,那就見仁見智了。還有一個也
是現在不在乎的問題,兩個青衣行腔的嘴型都過大,很不美觀,不是都戴著麥克風嗎?嘴
幹嘛還張那麼大?
歐陽霆的盜御馬,比起傳承傳演時的確進步多多,身段功架更穩,嗓子也變好了,真是可
喜可賀。不過“男怕西皮,女怕二黃”在他身上也不例外,音域還不夠高,所以西皮唱腔
就遜於二黃。另外有爆發力但不持久,這與氣口偷氣也有關係,除了請教老師,以前徐露
女士年輕時每天練完武功立刻吊嗓,就是要練在台上如何一邊動作一邊調和呼吸,也可仿
效。另外他下場時每每還沒走進後台就出戲,這也並不可取。
朱痕記,張家麟以加官臉子出場,以他的資歷實在不該忽略這點。陳清河、陳元鴻的二衙
役丑白口清晰,輕鬆逗趣,但與二爺的對白刪減甚多,雖然無傷大雅,但也想不出理由,
另外一個想不出理由的是“家有80歲的老鵪鶉”改為“老鷜鴿“(不確定是不是這麼寫)
,台灣有幾個人知道是什麼動物?王耀星與鄒慈愛兩人珠聯璧合,唱得過癮,胡琴烘托嚴
密功不可沒。王的身段頗有武氣,朝前指亮相時整個人往前傾,加上凶凶的扮相,實在難
以讓人產生憐香惜玉之感。
這戲是唱工戲,最高潮的身段當屬趙錦棠唱“配兒夫朱春登哪...”老生花臉及青衣三人

起的身段。本是由花臉從後台衝出起範兒,或許由於時間早晚動作尺寸都不好抓,這次改
為青衣唱著唱著,已下場的花臉忽然走出來(以觀眾來看就是和青衣心有靈犀知道接下來
要說什麼),在台上等著青衣唱完再拔刀開始。雖然得彩,老實說並不緊湊,一開始的鑼
鼓和動作沒有配合好,感覺一陣慌亂,到了老生架住刀男的開始搓步女的開始跪步鑼鼓與
身段才搭上。這裡身段做得好應該是能要上一個爆彩,可惜了。
七星廟,戲好人好,翎子尤其耍得漂亮,只是小生的扮相已經不是小生而是痴漢了。雖然
不必怎麼風流倜儻,但畢竟是唇紅齒白的小生,還是該注意一下。另外也要稱讚一下陳長
燕,悶簾倒板第一個字“紅”麥克風還沒開,但是坐在台下還是聽得到她的聲音。
碰碑。唱得很有感染力,馬蘭不止托腔保調,把唱腔給包得緊緊的,連胡琴也有情緒,最
後倒地時我也眼睛濕濕的。雖然是純唱工戲,但對愛聽唱的戲迷來說,唱得好真的可以比
武戲更讓人激動。另外要特別提出許孝存,四個老軍坐在地上,只有他做出了天寒地凍的
樣子。
坐宮。這可以算是京劇的流行歌曲了,但正因為演員們演過、觀眾們看過都不知多少次了
,才更加難演。能不能比自己上次演得好,能不能比觀眾記憶中的自己及各名家演得好,
這壓力可不小。劉化蒂與黃詩雅都有好嗓,歌來頗為受聽。只是黃雖有魏海敏教導並把場
,還是難掩緊張,身上就無可避免的稍微僵硬了。
說到四郎,大致上都很好,尤其使我擊節的是她的悲傷情緒是從一出場打引子就開始累積
,到“好不傷感人也”宣洩而出,在原板時仍有餘哀,這樣的情感表現才顯真實。有些演
員只在“人也”哭得喉哽咽塞,前後則完全沒有半點情緒,真是再虛假不過了。可惜也有
兩處失誤,唱完“未開言不由人淚流滿面”還沒等嗩吶吹出嬰兒哭的音效就接唸“本宮..
.
”,還有盟誓時的快板也唱錯詞,還好立刻發現。最後嘎調,有人覺得是跐花,但是老生
的跐花與沙音我是覺得只有一線之隔,這次應該說是沙音吧。
探谷。國光的武行一向翻滾騰躍,勇猛非常,這次也不例外,兩個武旦去的七娘與娃娃生
也不錯,只是嗓子和青衣的穆桂英比難免相形見拙。穆桂英的扮相,大綹太後面,顯得臉
大,不過演中年婦女,發胖也是應該的。穆桂英走一排鷂子翻身時,文武場全部停住,讓
人以為她要大顯身手,但是腳步虛浮(好聽點是輕盈),速度則是慢悠悠的,讓人失望。
最後採藥老人,由麒派老生應工,我沒什麼機會看張士綱的戲,印象較深的就是去年復興
演楊八妹時他的寇準,也是麒派,如果他真的要走麒派,形是有了,但經不起細細深究,
還是要找個麒派的老師學學才行。
兩個禮拜五我都不能去,所以無從寫起。另外有些戲沒寫是因為演員或劇情帶著我入戲,
就決定只管享受,不去挑毛病了。
再來是台灣京崑劇團的宋宮秘史狸貓換太子。我在台灣沒見過此戲的京劇演出(據說唐文
華與王鳳雲曾經聯手演出次戲,沒看到真是可惜),只看過上海京劇院的版本,還有其他
劇種的搬演。有些版本舞台華麗,甚至還有特效,氣氛十足(這也是連台本戲的特徵之一
),但復興經費拮据,舞台沒辦法的只能陽春的一桌二椅再加一點電腦投影。可慶幸的是
演員全力卯上,立起整齣戲,也不用靠舞美嚇人。
劇本方面,這次是根據胡少安老師的連台本戲的本子再加以修改,使能兩天演完。連台本
戲由於像是連續劇一樣每天都要有新的劇情進展,編寫時間倉促,難免會有不合邏輯之處
,可惜這次並未針對這些部分加以修改。例如:
第一場早朝處理朝政,眾大臣沈默無語,反倒是太監事情多;
陳琳拷打寇珠,應該是心裡想著別把換太子之事講出來,卻變成口中唱詞唱給大家聽(這
裏並非打背供,而是唱給劉妃,郭槐,寇珠三人聽的);
陳琳帶三太子進冷宮看望李妃,話裡話外不斷暗示,李妃與三太子仍然一派懵懂,這種智
商不害你害誰;
皇帝說過,別人也重複講好幾次,先生龍子為正宮,李妃入冷宮後劉妃生了太子,那她應
該是正宮啊,甚至她撫養三太子長大繼位,那她不就是太后嗎?但是直到終場大家還是叫
她劉妃;
李妃冷宮一場,唱腔安排與生死恨夜紡一模一樣,甚至有兩句詞跟漢明妃一樣,最後還有
一句“無語問蒼”...?“無語悽愴”“無語自傷”不就合轍口了;
御花園歌舞,各種版本都沒見過,我覺得是因為女主角戲份不夠而加,不然之前皇帝跟寇
珠根本沒見過,怎麼會忽然叫她去學習歌舞,而這樣一個討好皇帝的好差事,劉妃會讓自
己的宮女去做也是奇怪...凡此種種,族繁不及備載。
下本遇后龍袍,由連台本戲又改回骨子老戲,情調迥然不同,如果真要連台本戲,包公也
可由老生應工,如麒麟童就在鍘美案來包公,也是一個噱頭。不過恢復了“迷信”的部分
,如上九個土地公,狂風一陣颳去包公轎頂,包公進廟後坐大邊桌而不坐中間,眼光娘娘
治病,這倒是一個特意顯示與大陸不同之處,而台灣民間信仰如此,或許也拉近了與觀眾
的距離。
由於人手不夠,演員紛紛一趕二甚至一趕三,老戲迷是司空見慣,但對較少看京劇的觀眾
而言,就會覺得“怎麼他又換了個人?”若是勾臉趕俊臉,看不出原來面目倒還好,但是
例如唐天瑞,之前的劉妃已經給人深刻印象,大家都記得她的長相,趕貂嬋就有訝異之聲
,再趕眼光娘娘,替劉妃巴不得害死的李妃治眼睛,莫非是劉妃自盡後成仙轉性了?笑聲
就真
的無法克制的冒出來了。還有最後陳秉蓁的皇后一個人出來拜見太后,身邊一個跟的人都
沒有,這
寒酸皇后真的需要出來嗎?另外“貓”這個字,同是韻白,有人唸貓有人唸喵,究竟應該
怎麼
唸?
演員方面,遇后龍袍的皇帝,根本無用武之地,這個角色由二路來即可,況且既是三太子
即位,那麼由頭本的三太子王璽傑接演也是順理成章,由一等演員趙揚強來,實在浪費。
黃昶然的陳琳,以青年新秀由年輕演到年老,戲份重表現也穩健,加強基本功,朝文武老
生邁進,前途一片光明。郭勝芳的李后,唱腔哀婉動人,冷宮中與陳琳及太子的互動絲絲
入扣。朱民玲的寇珠,心緒轉變收放得宜,在拷打一場還來了烏龍絞柱,她近來少有演出
潑辣旦刺殺旦的戲,這手還留著,令人驚喜。丁揚士的包拯,宏鐘大呂,不同於十淨九裘
的嗓音,聽來耳目一新,更有京朝派的遺風,每開唱必有滿堂采,可稱得是台灣僅存的優
秀銅錘了,只是後繼可有人乎?張化緯也維持一貫的水準,有位資深戲迷覺得她把老生和
老旦混在一起,我是聽不出來,畢竟她是女性,聲音不像以前有名的男性老旦名家也屬正
常。唐天瑞的劉妃,陰狠使壞的部分不用說了,我特別欣賞的是她的情緒是連貫的,不因
戲不在她身上而暫停。比如三太子說溜嘴他去冷宮之後,劉妃命他後面歇息,三太子有一
小段唸白,這時劉妃臉上表情陰晴不定,雙手不停互搓(不過我覺得這樣子太過,反而把
劉妃演得不像是胸有城府的壞人);還有郭槐回報太子摔死,當郭槐說出太子從鞦韆摔下
,劉妃大驚失色,整個身體猛然坐直往前傾,郭槐再說出太子摔死,劉妃痛哭失聲,整段
的情緒做表是一個整體,是立體的、有層次的;一般演員要等到別人整句話說完,表情動
作才一起放出來,相比之下唐的表現要真實許多。
最讓人搖頭的是第一場四大臣的點絳唇,這個曲牌音域廣,嗓子若不夠應付就會變成前面
唱調面,後面就唱不上去,前面唱調底,中間就唱不下去,所以演員常常有調面調底換來
換去的情形。這次呢,四大臣中有位仁兄就是如此,偏偏他不在一句唱完唱下一句時換,
而在句子的中間換,他的聲音又特別大,所以就聽到他的聲音忽高忽低,忽然出現忽然消
失(因為高音時才聽得到),唱詞跟著時有時無,真是......嚇人。
好啦,寫完了。謝謝大家賞臉閱讀,咱們下次見。
作者: u96873 (阿均)   2017-08-19 03:44:00
鎖麟囊似乎是因為不把嘴長大唱不出程腔
作者: morrishsing (morrishsing)   2017-08-19 09:27:00
從留下來的現場演出影音資料來看,至少老程派的嘴型都是小小的。
作者: u96873 (阿均)   2017-08-19 16:09:00
我倒覺得王吟秋的嘴就挺大的
作者: yykk234 (yykk234)   2017-08-20 11:13:00
採藥是言派
作者: wanba (kcc)   2017-08-22 00:58:00
採藥老人原是言派 張士綱唱得沒有言味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