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一個小疑惑— 喊 字的發音?

作者: Fantsymoon (臨川)   2012-12-21 09:10:38
看了一下版眾的推文,試整理己見如下:
「喊」字國語念喊,京劇念「顯」
其原因的確是前顎化,簡單來說,就是ㄍㄎㄏ變成ㄐㄑㄒ的問題
但是會如此演變是有條件的
即是要有「i」介音,「i」介音也就是現在國語注音符號的ㄧ
那麼「喊」字在國音並沒有「i」介音,何以會顎化?
其中有板友講出了重點,「喊」乃是個開口二等字
語音變化的過程雖沒有固定,但卻有通則
「開口二等牙喉音」會增生「i」介音,使聲母顎化
國語ㄍㄎㄏ就是一組牙音
這才是「喊」會念「顯」的理由
國語其實還有很多保留沒顎化的字,「喊」就是一例
至於有人說崑曲用中原音韻,京劇用中華新韻
崑曲我還勉強同意,但京劇用中華新韻這部分
恐怕是比較無據的.....
京劇在乾隆年間就已經大盛,那時候中華新韻連個屁都還沒有
怎麼可能會用?
再說,中華新韻是設計來寫詩的,跟戲曲八竿子打不著
現在大多數人根本就沒聽過這本韻書
我自己學崑曲,我的老師京崑都在行
基本上咬字的確是崑曲會更注重些,但京崑大致相去不遠
畢竟京劇有七八成都是承襲自崑曲
這點非常多人考論過了,無庸多言
我聽中國京劇院的演員,尖團還是非常講究的
作者: oceanicepark   2012-02-21 23:40:00
1徽班進京絕非京劇大盛2道光京劇成熟,聲腔融合京腔、秦腔、崑腔、皮黃等3聲腔成才能系統化形成韻書,而非依韻書造聲腔4琵琶、綄紗早於中原音韻現京劇聲韻以中華新韻為基礎韻書可洽各京劇劇本編撰相關書籍
作者: Fantsymoon (臨川)   2012-02-22 00:05:00
中原音韻是元周德清作,浣紗記作者梁辰魚是明人說明人早於周德清,是不大可能的你說用中華新韻恐怕只限於新編或改編京劇另,我只是想表達並非所有皆是中華新韻,並不指所有都非
作者: oceanicepark   2012-02-22 00:19:00
當然,某些劇本非由行內所寫,不會用韻也是有的編劇老手無需參考韻書更在其內
作者: jcwang (抱殘守缺)   2012-02-22 00:27:00
中華新韻 沒直接的關係吧. 要用是可以.
作者: neomozism (好風入室)   2012-02-22 10:03:00
京劇和崑曲的唱唸咬字是很接近的,但創作者的押韻則是兩個不同的系統,崑曲是曲韻系統,京劇是十三轍中華新韻十四韻 其實就是 十三轍 的升級版~~崑曲原本有擁護《琵琶記》和擁護《中原音韻》兩派人馬,到後來一面倒地遵守《中原音韻》...
作者: oceanicepark   2012-02-22 12:36:00
南戲到崑曲本來就有不同,就像拿崑曲格律去檢視牡丹亭,湯顯祖是寫給宜黃腔,當然眾多出格之處
作者: Fantsymoon (臨川)   2012-02-22 23:13:00
宜黃腔應該是較早期的說法,今年九月的撫州湯顯祖藝術節同時有二位學者提出臨川四夢是海鹽腔過渡到崑腔的意見我認為牡丹亭以宜黃腔創作的證據比較片面一些
作者: oceanicepark   2012-02-23 03:21:00
宜黃也好海鹽也罷,總是與崑山不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