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作者: YangWenli (半退隱中)   2021-08-18 14:59:04
不出戶,知天下;不闚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
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道德經‧第四十七章》)
《道德經》這一章對一般人來說很難理解,我們從小到大接受教
育,長大接觸人事物,吸收各種知識、累積各種經驗,都是要增加我
們的「知」,為什麼老子反而說「其出彌遠,其知彌少」、「不行而
知」呢?可見老子此處的「知」,並不是就客觀知識來說,而是就「
見天道」來說;前者是「為學日益」,後者是「為道日損」。
「見道」是一種特殊的「知」。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天
道下貫到每個人的生命當中,成為人內在的德性。要了解天道必須反
求諸己,從自家生命開始探索。純粹的自我是沒有任何經驗內容的,
老子用素(未染色的絲)、樸(原木)來比喻,但人卻容易迷失在經
驗當中,以知識概念來自我界定,給自己或別人貼標籤,比如學歷、
財富、職位、性別、政黨等,「真我」反而被遮蔽而消失不見了。因
此老子才會強調「不行」、「不見」、「不為」,這不是消極,而是
將焦點轉移到真正重要的部分上。
了解「真我沒有任何經驗內容」,就可以有更大的自由,知道自
己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都是一次又一次的選擇累積而成,這些選擇
並不是固定的、不可改變的,不是受到環境制約、條件決定的。當我
們把自己「歸零」,當下重新開始,我們就隨時可以做出新的選擇,
改變對過去的看法,創造新的未來。就此意義來說,不管是執著過去
的經驗,還是對未來設下框架,都會侷限住自我,離真正的自我或天
道也就愈來愈遠了。《道德經》這一章也許可以從「當下恢復自由,
找回作主的力量」的角度來理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