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一直在下雨的廣州行

作者: gimifa (雞米花)   2014-09-07 16:25:14
圖文版:http://gimifa.blogspot.tw/2014/09/blog-post_7.html
來廣東前才聽聞廣州已經下了快一整個月的暴雨,心想不知道廣州現在的天氣是如何,從
桂林坐了一夜的硬座火車終於到了廣州,出了火車站就是人潮洶湧,城市裡高樓大廈並列
,不愧是一級城市的廣州,果然是一個都市叢林的氛圍。進了地鐵站就開始看到許多的黑
人穿梭在站中,廣州是中國黑人最密集的地區,是中國與非洲國家友好的見證,為了加深
兩國的友誼,廣州鬆綁很多對黑人的工作和求學上的規定,所以在廣州的街上看到許多黑
人是很稀鬆平常的事,他們主要聚集在小北、廣州地鐵站的附近,這兒也就是俗稱的黑人
區。
紅磚廠是廣州的文藝特區,由廢棄的生產車間改造而成,類似於北京的798、上海的1933
老場坊,如果用台灣的來比擬,就類似台北的松山菸廠、高雄的駁二特區,是一個結合創
意時尚的文藝特區。我來到這裡時,園區的遊客並不多,可能是這幾天的暴雨讓大家都不
想出門,園區內有定時的展覽供遊客免費參觀,亦有很有特色的公共藝術吸引遊客的眼球
,逛累了能隨意走進一家咖啡廳聽音樂或看本書,稍微休憩一下,耍一下小清新。感覺紅
磚廠和台灣知名的文藝特區,並沒什麼差異,有展覽,有咖啡廳,有文藝品小店,周末再
有個藝術家市集之類的,這些好像都已是現代化文藝特區所需具備的元素。
沙面是19世紀的英法租界的所在地,有150多座的歐洲風格建築在此佇立,有新巴洛克式
、仿哥德式、新古典是以及中西合併的風格,路邊有很多的咖啡廳、餐廳以及酒吧,儼然
就是一座歐洲小城。沙面代表的是殖民統治的歷史,過去中國的辛酸血淚史,如今卻成為
一個人們踏青休憩的好去所,特色建築物在裏頭有很多,如沙面大街2-6號的樓房,俗稱"
紅樓",紅磚砌成,南北兩面有尖塔閣樓,呈現19世紀的英國浪漫主義建築風格;露得天
主教聖母堂是沙面唯一的教堂,門口仿哥德式的尖塔設計,蛋黃色與乳白色漆成的教堂外
牆,更添一種浪漫恬雅的風情,也是來沙面拍婚紗必選的景點。走在路上,不時就會有新
人濃情蜜意地穿著西裝婚紗對著鏡頭擺出風情萬種的表情動作,時著羨煞不少路旁的行人

漫步在細雨的街道,不知不覺我竟然走進了文化公園附近的電子大批發市場,這裡是跑單
幫老闆的最愛,裏頭的3C周邊商品價格也是便宜嚇死人,看到批貨的價格,我就知道自己
平常被這些中間商撥削了多少錢,真的是恨得他們牙癢癢的。商品種類很多元化,也會順
應時代潮流,把商品做適當的變化,像五月底就遇到世界盃即將開打的熱潮,店家紛紛在
大舉促銷有關世界盃概念的3C周邊商品,不愧是廣東最多山寨貨聚集之地,應對潮流之迅
速,前所未見。
接著我坐著公車來到了小北地鐵站附近的黑人區,之前有看過雜誌報導過黑人區的現況,
對於黑人聚集在這一特定區域感到相當特別,來廣州就特地繞來這裡一瞧黑人們在這兒的
生活概況,雖然我這一逛只有兩個多小時,對於深入了解他們還天差地遠,不過行動就是
認識的開始,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黑人區的黑人主要是從事中國和非洲國家的進出口貿易
,時常會看到黑人批著一大箱一大箱的貨物在街道上穿梭,彼此間的貧富差距也很明顯,
有錢的黑人用iPhone,戴名錶,穿著相當得體時尚;不有錢的還在用智障型手機,穿著拖
鞋在街上焦頭爛爾的找商機,這裡是他們遠渡重洋來中國打拼的見證,雖然很多中國人不
歡迎他們,認為黑人區的存在是廣州的治安死角,為何不從他們的角度來思考,他們也是
來追求更好的生活,彼此間的社會文化存在衝突是難免,但找到能夠彼此和諧共存的方法
才是更切實際。
夜晚,我來到廣州塔,高度有600米(建築物高度450米,天線桿高度150米),是中國目前
的第一高塔,也是廣州城市的地標名片。它有個世俗的稱號"小蠻腰",因為整座塔呈現上
下圓潤,中間纖細的建築風格。塔上的LED燈會不斷地變換色彩,光彩耀人,吸引了許多
遊客的注目。廣州塔隔著珠江與海心沙島對望,吸引了許多看夜景的遊客聚集在此,一睹
珠江最美的城市風光,雖然我覺得珠江的夜景和上海外灘的夜景完全是差了一個檔次,不
過其他的遊客依然玩得很盡興。結束了匆忙的廣州行,我要趕往著名的僑鄉-開平,找尋
深藏在田野間碉樓的蹤跡。
作者: calebjael (calebjael)   2014-09-07 16:35:00
沙面除了天主教聖母堂﹐還有基督教新教的沙面堂。黑人治安差是因為其中的90%是非法居留或偷渡...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