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清平樂》劇中服飾相關報導

作者: djdotut (Mockingjay)   2020-04-13 22:17:51
保持社交距離靠帽子 《清平樂》中宋人服飾也挺潮
2020年04月13日 10:44 揚子晚報
  充滿人文氣息的宋代,以其獨特的審美哲學受到粉絲的追捧。講述大宋風華的古
裝劇《清平樂》正在熱播,劇中的服裝道具被稱良心還原,正在追劇的服飾史學者、
江蘇理工學院人文學院客座教授黃強告訴記者,關於宋代服飾,有很多歷史文獻可以
佐證,也有繪畫、陶俑來參照。在皇帝通天冠、皇后鳳冠,大臣品官服色等方面,《
清平樂》依照南薰殿舊藏帝王像等史料進行複製,有模有樣。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王凱超長帽翅被調侃
  解讀:保持社交距離 就為防上朝交頭接耳
  劇中,王凱超長的帽翅被觀眾調侃,當下強調社交距離,這個還挺適合抗疫。他
自己也說,“不止一次被帽翅擋在門外。”
  黃強告訴記者,所謂襆頭是宋代的代表性服飾,尤其是直腳襆頭,更是宋代服飾
的象徵,時代特點非常明顯。
  直腳襆頭誕生於宋代,襆頭則產生於北周。北周武帝時以幅巾裁為四腳,即加上
四帶,稱為四腳襆頭。隋唐時期,襆頭內襯巾子(一種薄而硬的帽子胚架),就是說
在襆頭的裡面用一個帽子架,支撐襆頭,或者說給襆頭固定形狀,這種樣式在唐代陶
俑中有很多。襆頭繫在腦後的兩根帶子,稱為襆頭腳,隨著這兩根帶子的加長,名稱
由開始的“垂腳”、“軟腳”,變成了“長腳羅襆頭”。到了宋代,襆頭成了宋代男
子的首服,除祭祀典禮、隆重朝會需要冠冕之外,一般都戴襆頭。宋代的襆頭已脫離
巾帕演變成了帽子。
  襆頭之所以在宋代流行,還真是為了保持社交距離的,黃強說,“影視劇裡大臣
上朝很嚴肅,其實宋代初期並非如此,大臣在上朝時,也會交頭接耳,傳播小道消息
,影響上朝秩序。襆頭伸出兩腳,初期兩腳左右平直還較短,到了中期,兩腳伸展加
長,兩腳伸出的長度約一尺左右。戴著這樣的襆頭上朝,為了避免襆頭碰撞,官員們
彼此就保持一定距離,至少相隔二尺,這樣就無法交頭接耳。”
  襆頭的種類很多,宋代流行的有五種:直腳襆頭、局腳襆頭、交腳襆頭、朝天襆
頭、順風襆頭。此外,還有捲腳襆頭、向後曲折襆頭、銷金花樣襆頭、一腳襆頭、宮
花襆頭、牛耳襆頭、銀葉弓腳襆頭、高腳襆頭等。襆頭的腳分為軟腳、硬腳,又有圓
頂與方頂區別。《清平樂》中官員使用直腳襆頭的場合很多,其實直腳襆頭使用是有
局限的,在朝會時使用,又因兩邊直腳展開有七八十厘米,近距離活動不方便,因此
其他場合多使用小垂的軟腳襆頭等。
  宋代男士雙層腰帶引網友好奇
  解讀:袍子顏色分品階,腰帶也體現品位
  宋代男子服飾,以圓領袍衫為主,百官公服也這樣,除祭祀、朝會之外,都穿袍
衫。劇中帝王和官員的袍色很多,用色有什麼講究?帝王的常服有赭黃、淡黃和紅色
三種。
  宋代的公服(常服),沿襲唐制以服色來分別官職的大小。 《宋史·輿服志》規
定:“宋因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綠,九品以上服青。其
製,曲領大袖,下施橫襴,束以革帶,襆頭,烏皮靴。自王公至一命之士,通服之。
”到了元豐元年色略有更改,去青不用,四品以上服紫,五六品服緋,七八九品以上
則服綠。中興年間,仍行元豐之製。黃強說,劇中有太醫、應天府書院學監著品階過
高的紅色官服袍,八大王趙元儼反倒穿淺色服飾,恐怕不太合適。
  百官公服若與皇帝顏色混淆咋辦?還可通過腰帶佩飾來辨別,一般情況下皇帝使
用玉裝紅帶,紅袍官員帶用金銀等材質,並佩魚袋、圖案細節各有等差。
  劇中雙層腰帶的繫法也引發網友好奇,這也太潮了吧?對此,有專家認為,這是
帶尾往左腰後下插而形成的雙層效果。王凱飾演的宋仁宗,其服飾從外觀上還原“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宋仁宗坐像軸》中的服飾。畫像中宋仁宗所繫革帶為雙帶[革呈
](tīng,音廳)革帶,這條寬而長的革帶最早可追溯到兩晉時期由北方傳入的“蹀
躞(diéxiè,音碟謝)帶”,隋唐時期採取其樣式與中原革帶相結合。
  在使用雙[革呈]的情況下,前[革呈]兩端均鑽有穿插扣針用的小孔,[革呈]的末
端綴有鉈尾,穿過帶扣後,鉈尾在後腰際垂向地面,取“順下”之意。由於過長的設
計,雙[革呈]革帶的一端需繞在身前,便形成了兩條的視覺效果。
  范仲淹衣品被諷“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解讀:士庶服飾有禁忌,笑別人自己也穿錯
  劇中,一身平民裝扮的范仲淹出場,就被書院的門衛鄙視,書院的學生還懟他“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但黃強告訴記者,這幾位年少氣盛的學子,衣著光鮮,料面
奢華,服色也不同。顯然不符合宋代士庶穿著標準。
  古代社會,對於服飾穿著,不僅官與官有服色限制,對於士人(讀書人)、平民
不僅有服飾規定,也有面料的限制。
  《宋史·輿服志》規定:“近年品官綠袍及舉子白襴下皆服紫色,亦請禁之。其
私第便服,許紫皂衣、白袍。舊制,庶人服白,今請流外官及貢舉人、庶人通許服皂
。”宋太宗年間,出現官員、士子服飾僭越情況,詔令改之,規定舉人、百姓衣裳著
黑。
  通常書院的學生與國子監、府學生員著裝都有統一規定,社會上服飾僭越更是不
允許。黃強說,可能《清平樂》的編導為了製造應天府書院學生與學監以貌取人與范
仲淹著老農裝的矛盾衝突,而讓學監官服僭越,但違背了禮制,此處有瑕疵。
  女子多見“內衣外穿”,這是誤入大唐嗎?
  解讀:宋代女子不乏性感時刻,但以交領為主
  劇中女性穿衫子襦裙較多,太后、皇后、嬪妃等,都有一套低胸裝,有網友反映
,外著衫子內著襦裙露抹胸,猛然一看,也以為誤入大唐宮廷。
  歷史研究者、暢銷書作家吳鉤認為,宋朝女子也不乏性感時刻,從皇家成員、宮
女、大家閨秀, 到宮廷樂伎、市井伶人、平民女性,幾乎在所有的社會階層中, 都
可以看到“抹胸+ 褙子”的典型裝束,“內衣外穿”的款式尋常可見。
  宋朝女子的身材不如唐人豐腴,多如當今的時裝模特,以纖瘦為美;她們的服飾
也不如唐人華麗,但絕對不是拘謹、呆板。總體而言,宋朝大家閨秀的衣著打扮,可
謂素雅中透出小性感 ;市井女子的裝束,質樸卻不乏野性。
  黃強則表示,宋代婦女雖也有穿紗羅之衫,但在穿法上與晚唐、五代不同,宋代
社會風尚收斂,風氣質樸,衣冠服飾趨向拘謹與保守,在這種情況下穿著羅衫,不可
能像從前那樣袒胸露脯,因此多加有襯衣。有時干脆在衫子裡面,綴上一層襯裡,做
成夾衫的形式。正如後來南宋詞人李清照詞所說的:“淚融殘粉花鈿重,乍試夾衫金
縷縫。”
  宋代女服以交領為多,從南薰殿舊藏宋代后妃、王詵《繡櫳曉鏡圖》等繪畫、出
土陶俑等來看,皇室女性、貴婦的服飾以交領為主,宮廷內侍女服飾以圓領為主。
  對襟領施於半臂、背子之上。何為半臂?短袖上衣,形制為對襟,短袖、長及腰
際。兩袖寬大而平直,長不掩肘。背子又作褙子,又名綽子。背子有兩種說法:一是
指短袖上衣。另一種指宋代流行的婦女常服,形制為對襟、直領,兩腋開衩,下長過
膝。
  襦裙在宋代也確實是女性服飾,但是類似大唐的低胸裝並不多見,而且穿戴習慣
上,宮廷幾乎不穿低胸襦裙,倒是民間盛行低胸襦裙。宋代大足石刻養雞女的著裝就
是低胸襦裙,劉松年《茗園賭市圖》中村婦上著襦,內著抹胸,微露胸乳,下著褲,
襦下端束於褲內。
  北宋婦女還有一種不制衿的服飾樣式,不施紐帶,兩襟敞開,露出內衣。這種服
飾流行於宋徽宗宣和年間(1119-1125),由宮廷而及民間,尊卑皆可著之。
(責編:珞小[歆女])
https://ent.sina.com.cn/v/m/2020-04-13/doc-iircuyvh7459782.shtml
左革右呈這個字沒法顯示 改用[革呈]代替 
這個字的相關網頁: https://bit.ly/3a2BhmQ
文中關於女性服飾的部分 讓我想到張紀中版射鵰黃蓉服裝的爭議 XD
查了一下 文中提到的劉松年《茗園賭市圖》 好像也在國立故宮博物院 
↓原來這是曹丹姝第一次結婚時的造型 XD
https://i.imgur.com/NRBCFBv.p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oBJqZEEfaE
這個也可以找到相關記載
轉載wikisource的《默記‧卷中》(四庫全書本)的相關文字
「京兆李植字化光觀察使士衡之孫自少年好道不樂婚宦初為侍禁約婚慈聖既娶迎入門
見鬼神千萬在其前植驚走踰墻避之后時即還父母家俄選為后焉植後自放田野徃来關中
洛陽汝州人以為有道之士也」
慈聖應指曹丹姝的原型慈聖光獻皇后
這個wikisource頁面也有《默記》李植的部份 但有標點符號 還有書頁圖片 
https://bit.ly/3ejLzlV
作者: djdotut (Mockingjay)   2020-04-13 22:32:00
原來江疏影的曹丹姝是後期配音 這個配音跟演員本人的聲音還挺相近的
作者: emma71 (艾瑪華森)   2020-04-13 23:05:00
哇 還以為是原音耶哈哈
作者: msa8529 (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2020-04-14 00:58:00
所以慈聖皇后是被休掉後再嫁? XD
作者: djdotut (Mockingjay)   2020-04-15 21:20:00
前夫還改姓 變成劉太后的兄弟 然後飛黃騰達劉太后的故事很傳奇 期待李少紅的大宋宮詞 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