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宮鬥心機之追劇末日?中國「清宮劇」的愛恨浮沉

作者: jason050117 (我也想我思故我在)   2019-02-01 22:00:42
宮鬥心機之追劇末日?中國「清宮劇」的愛恨浮沉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3627300
https://uc.udn.com.tw/photo/2019/02/01/99/5877121.jpg
《北京日報》發文聲討「宮鬥劇」,從《甄環傳》一路罵到《如懿傳》,一概打成敗壞社
會風俗的魔光鬼影。 圖/《如懿傳》劇照
「有劇可看直須追,莫待無劇空悲切」——此言道盡中國影視圈的起伏無常,一下子某劇
爆紅了、轉眼間就被禁播下架。1月25日,中國北京市的機關報《北京日報》突然亮出刀
子,在微博上發文聲討「宮鬥劇」,從《甄環傳》一路罵到《如懿傳》,把這些以清宮為
背景的電視劇,一概打成敗壞社會風俗的魔光鬼影。
《北京日報》列出宮庭劇5大罪狀:崇尚皇族生活、宮鬥情節惡化社交生態、美化帝王將
相而淡化今朝光輝、宣揚奢華享樂風氣、以及片面追逐商機導致正面精神弱化。猶如文革
時代的理由看似荒謬,但隔天就有地方電視台接獲通知,要求停播《如懿傳》和《延禧攻
略》等清宮劇,山東衛視、浙江衛視、東方衛視一眾省級電視台,紛紛臨時抽換節目。一
位受到波及的電視台工作者說:
“怕是清宮劇又要冷一陣子了。”
https://uc.udn.com.tw/photo/2019/02/01/99/5877119.jpg
「怕是清宮劇又要冷一陣子了。」實際的禁令還沒下,電視台就先紛紛自我審查。 圖/
《延禧攻略》劇照
對於已經習慣上網追劇的觀眾而言,電視停播的衝擊可能不大;雖然這些被點名的熱門劇
集都已在網路平台上完結,不過實際上在電視放送仍然有可觀的收視率,對於購入版權的
電視台來說還是不小的損失。而最多磨難的該屬《如懿傳》,先前官方審查一波三折而推
遲播出,好不容易上架了,不到半年又碰上狠批宮鬥劇。
諷刺的是,在黨媒拿宮鬥劇開刀的時刻,準備過大年的廣大中國民間,依舊熱衷清宮題材
。作為《延禧攻略》與《甄環傳》拍攝片場的橫店影視城,還推出了「2019跟著延禧過大
年」的主題活動。清宮劇在社會大眾之間有相當的支持基礎,歷經幾次浮沉,官方就算想
「剪掉清朝的辮子」,總是不太容易。
「剪頭上的辮子容易,剪心裡的辮子難。」這句本來形容政治意識形態的話,似乎也能套
在中國的清宮劇熱播心理。這些清宮劇的根基從何而來?中國朝代繁多,又為什麼總是對
清帝國情有獨鍾?
https://uc.udn.com.tw/photo/2019/02/01/99/5877117.jpeg
「剪頭上的辮子容易,剪心裡的辮子難。」這句本來形容政治意識形態的話,似乎也能套
在中國的清宮劇熱播心理。 圖/電影《末代皇帝》劇照
▌從辮子戲到宮鬥劇
粗略統計,中國從1976年至2018年間共891部古裝劇,占比最多的是清代147部、其次為明
代92部(與香港、台灣合拍也計入其中)。一拍再拍證明市場反應好,經過幾十年的洗鍊
,早已養成了不少對清帝國設定認知度高、接受度高的觀眾。
提到中國清宮劇高峰,第一個可能會先想到1998年中台合作的《還珠格格》,以及1997年
創下央視收視記錄的《雍正王朝》。確實約略從這時候算起,是一波清宮題材的電視劇熱
潮,不過在此之前,中國的影視圈歷經了一段漫長的起伏,中間也深受香港與台灣的影響
,因此如今的清宮劇現象,除了中國本土環境養成,其實多少還揉合了港台的DNA。
追本溯源,清帝國滅亡之後,民國初年坊間就流傳不少滿清秘聞,1914年翻譯自英國記者
的《慈禧外紀》、1916年印行的《清朝野史大觀》之類,提供民間豐富的文本,往後的戲
曲話劇、乃至於20年代後的黑白電影,以清宮為背景的劇碼時有所見,在民間故事裡開枝
散葉。
https://uc.udn.com.tw/photo/2019/02/01/99/5877116.jpg
1998年《還珠格格》廣受歡迎,再次展現「辮子戲」的無限可能。 圖/《還珠格格》劇

封建帝王的陳年往事,在1949年後的中共治下是退步迂腐的象徵。加上文革推波助瀾,創
作空間瀕臨窒息,自然也不會有什麼歷史正劇誕生。政治環境的差異,反而讓香港與台灣
有機會施展拳腳,香港邵氏電影公司在1975年以慈禧太后為主題的《傾國傾城》、續集《
瀛台泣血》、以及1977年的《乾隆下江南》等一系列脫胎自野史的作品,就頗受市場歡迎

類似的套路也出現在歷經過戒嚴的台灣影視圈,80年代後以清代為背景的劇作相當蓬勃,
有不少作品都是在1975年建立的中影文化城裡拍攝。經典的案例之一,是台視的《中國民
間故事》系列,眾多單元取材自清代野史或改編民間傳說,在有限的預算、時間與人力下
,戲說的娛樂成分多過歷史考證,收視效果卓越,這也是為什麼像《戲說乾隆》這樣的類
型,能取得成功的基礎。
https://uc.udn.com.tw/photo/2019/02/01/99/5877115.jpg
1991年《戲說乾隆》以乾隆皇走訪民間的故事為藍本,在鄭少秋與趙雅芝的演繹下獲得台
灣與中國觀眾的青睞,促使「戲說」類型走紅,開啟一系列的清宮劇風潮。 圖/聯合報
系圖庫
https://youtu.be/W2Y_LLJjG9o
中國與台灣的政治氛圍轉變,讓1991年兩地合拍的《戲說乾隆》得以問世。以乾隆皇走訪
民間的故事為藍本,在鄭少秋與趙雅芝的演繹下獲得台灣與中國觀眾的青睞,更促使「戲
說」類型走紅,開啟一系列的清宮劇風潮。1993的《宰相劉羅鍋》、1999的《康熙微服私
訪記》和《鐵齒銅牙紀曉嵐》等幾部耳熟能詳的劇作,大抵承接這條脈絡。
不過當時中國的影視環境畢竟不像港台相對自由,1993年改編自二月河小說、由陳建軍主
演的《康熙大帝》雖然是嚴肅歷史劇的「正規軍」嘗試,央視播出後也有好評,但卻引來
「過度歌頌封建帝王」的指責。話雖如此,中國的清宮劇仍在1997年後推向高峰期,唐國
強主演的《雍正王朝》證明了歷史正劇的收視威力,而後2001《康熙王朝》與2002《乾隆
王朝》總結二月河的王朝三部曲,就是中國90年代後清宮熱的記憶標誌,
https://uc.udn.com.tw/photo/2019/02/01/99/5877108.jpg
與此同時,1998年《還珠格格》廣受歡迎,再次展現「辮子戲」的無限可能,往後推出的
小燕子續集、以及「秘史」系列聞名的2002《孝莊秘史》,借題發揮的趣味遠多於歷史考
證。同一時期,台灣發展的路數也算是頗具特色,繼續貫徹民間故事類型,而發展出1997
《嘉慶君遊台灣》、《施公奇案》、以及1998謝祖武主演的《天下第一棒》,這一類走「
破奇案」、懲奸除惡類型。2000年阿姑周遊製作的《懷玉公主》也頗受華語市場歡迎,但
比較同期中國的清宮歷史正劇,光是場景與演員就能看出規格的差異。
清宮劇的第二波高峰,則可從2011年《步步驚心》與《甄環傳》算起,此時清宮劇的文本
不只是過去累積的野史傳說,還有改編自網路小說。《甄環傳》帶起宮鬥劇熱潮,不過論
開山還得算2004年香港的《金枝慾孽》,在宮鬥風起之後2013年也推出了續集。但不是所
有清宮劇的成功都能複製,2011年的《新版還珠格格》話題十足,收視卻敗得一蹋糊塗、
劣評如潮。
https://uc.udn.com.tw/photo/2019/02/01/99/5877100.jpg
《嘉慶君遊台灣》、《施公奇案》以及謝祖武主演的《天下第一棒》,這一類走「破奇案
」、懲奸除惡類型在台灣廣受歡迎。 圖/《施公奇案》劇照
▌以劇帶建的影視城
也許有人會困惑,大量的清宮劇開拍,不是讓北京紫禁城忙翻?其實除了過去極少數的作
品實地在故宮取景外,絕大多數的清宮劇都是在片場攝製完成。其中最著名的應該是位於
浙江的「橫店影視城」,內建仿作的圓明園和故宮場景,《步步驚心》、《甄環傳》以及
《延禧攻略》都是在這裡取景拍攝。
影視城提供劇組地利之便,要拍清宮劇基本的場景和道具一應俱全(但細緻的佈景和道具
等需要另外租用或自備,不過清宮戲拍的人多,要找資源不難)。此外,清宮劇的場景通
常圍繞在幾間宮房大殿,場景轉換的拍攝複雜度,相對於需要大量外景或不同場地的劇作
來說,調度容易許多。
這些場景也不是一夕造就,而是官方(例如央視)與民間「以劇帶建」的成果。以橫店影
視城為例,1996年時為了拍攝電影《鴉片戰爭》,而建立占地300畝的「廣州街」做為拍
攝基地;偌大的秦王宮則是隔年應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需求而打造。明清故宮則是要
到1998年之後才斥資完成。更早一點的是1987年始建的江蘇無錫影視城,被俗稱為「舊三
國」、「舊水滸」的經典電視劇就是在此地誕生。
https://uc.udn.com.tw/photo/2019/02/01/99/5877109.jpg
圖為位於浙江的「橫店影視城」內一景。內建仿作的圓明園和故宮場景,《步步驚心》、
《甄環傳》以及《延禧攻略》都是在這裡取景拍攝。 圖/中新社
https://uc.udn.com.tw/photo/2019/02/01/99/5877114.jpg
橫店影視城內1:1重建的北京圓明園,在2015年正式開放。 圖/橫店影視城
不過就算有這些資源,古裝的場景道具出錯還是在所難免。有時候還可以看到清宮劇的東
西被時光倒流用去唐帝國的世界,像是2007年《貞觀長歌》(主要就在橫店電影視城拍攝
),就出現劇中張鐵林錯戴明清頭盔的烏龍。其他類似的問題,常見於90年代的清宮劇,
更別說像《還珠格格》這種服裝頭飾幾乎亂穿一通的尷尬;台灣在這方面其實有相同毛病
,中影文化城場景各種套用、古裝劇組多半也是「看起來像清代」就好。
視覺上的考證錯誤、到歷史內容的改編挪用,對於把歷史當成神聖國族情懷的某部分中國
人眼中,都是難以原諒的褻瀆。以致於清宮劇再熱,總還是有人不屑一顧,批評論戰不脫
歷史層面的挑錯、沉溺浪漫愛情或前述提到的歌頌帝王將相。更有甚者,坊間有人認為清
宮劇的流行,其實是滿清遺族的陰謀,藉此懷念大清盛世;另一邊則有人認為,中共屢次
打擊清宮劇,是堤防國人以古非今,不過這些說法就影視圈內來看,比較類近於戲說的範
疇。
https://uc.udn.com.tw/photo/2019/02/01/99/5877093.jpg
有人認為,中共屢次打擊清宮劇是堤防國人以古非今、或是懷念歌頌外族統治。圖為橫店
影視城響應清宮劇熱潮,舉辦「小乾隆上書房」活動,讓小朋友體驗誦讀乾隆御詩。 圖
/中新社
▌全禁?臣妾做不到
中國官方針對古裝劇的限令與批評不是第一次,起初《北京日報》的「宮鬥五宗罪」對影
視圈內來說,還抱持著且看且走的心態,直到電視台自主開始抽換節目之後,就算官方還
沒搬出實際的禁令,行內也嗅得出風向不太對勁。
本來2019年被中國影視圈視為古裝劇的新氣象,章子怡的《江山故人》、湯唯的《大明皇
妃》備受矚目,看看其他非清宮劇能否突破近年的電視劇限古令,但現下的反宮鬥輿論,
會不會再次波及所有古裝劇、空間越來越緊縮?還有待今年度的收視表現觀察。
https://uc.udn.com.tw/photo/2019/02/01/99/5877107.jpg
本來2019年被中國影視圈視為古裝劇的新氣象,章子怡的《帝凰業》、湯唯的《大明皇妃
》備受矚目。 圖/《大明皇妃》劇照
影視圈限制重重,為了避免高投資低回收的窘境,或許業界會更為傾向古裝輕喜劇的類型
,像是林依晨的《小女花不棄》。擔心電視台的禁令,主力放在網路平台上播送也成為基
本常識,但埋藏在影視公司老闆心中的疑慮是,會不會哪天就「網台標準統一」,全部比
照辦理?
清宮劇歷經浮沉,都還沒被徹底「鬥垮」。殺不死的是否更堅強?天威難測,中國影視圈
步步驚心;有人以為宮鬥心計過度刻畫人性的畸形,殊不知當今中國的魔幻寫實,並不下
宮鬥劇裡的扭曲。
https://uc.udn.com.tw/photo/2019/02/01/99/5877106.jpg
在抨擊宮鬥劇的同時,橫店影視城在元旦跨年、以及今年的春節都以《延禧攻略》做為主
題,還奇妙地請來石榴姐做嘉賓、又莫名地舉辦在秦王宮。殺不死的清宮熱,是否將來更
堅強? 圖/橫店影視城
作者: elfeana (nana)   2019-02-01 22:47:00
第幾篇了.......
作者: xiaohan85298 (gooduo)   2019-02-01 23:08:00
捕風捉影可信度很低的
作者: ke0119   2019-02-01 23:56:00
宮廷劇的回顧史
作者: cashko   2019-02-01 23:58:00
還好我現在都網路看劇了希望不要波及網路平台啊
作者: newycc (N/A)   2019-02-02 11:46:00
以後還能看什麼呢?歡樂愛情劇?假象未來科技劇?近代史劇?...古代也會禁說書人講什麼類型故事嗎QQ
作者: icion (柯柯)   2019-02-02 13:16:00
以後大概就是手撕鬼子....
作者: foxandcat (靜靜躺著)   2019-02-02 15:21:00
以後大概只剩抗日神劇了
作者: cashko   2019-02-02 15:23:00
我爺爺在我三歲時就被殺死了!→這種戲還比較需要審核
作者: PKming (PK)   2019-02-02 20:18:00
「我爺爺9歲就被鬼子殺死了」 ← 是這個啦XD 抗日神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552FtVRw30
作者: pattda (無聊的人生)   2019-02-02 20:32:00
崇尚皇族生活 美化帝王 不是現在進行式嗎我剛想了一下才搞懂那句問題在哪XD 9歲連取精都難那孩子是平行時空來的
作者: cashko   2019-02-02 21:49:00
喔喔對,是那句啦XD
作者: antonysole (辰辰)   2019-02-02 23:04:00
把清宮韃子劇全斃了才好,可以看漢唐甚至南北朝五代劇
作者: DialUp (林點五)   2019-02-03 01:36:00
禁宮鬥劇,接下來再嫌宅鬥、風花雪月,最後只剩勵志劇了
作者: lunanightcat (竹子)   2019-02-03 13:03:00
以後只剩抗日神劇可以看
作者: YXL5 (一片冰心在玉壺)   2019-02-03 15:00:00
清代最近啊,也許讓民眾較有共鳴但我自己最愛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漢等
作者: cashko   2019-02-03 15:06:00
清代史料相對多,卻也有留白空間讓人探索,一度也很強盛過,制度完整,故事性高的帝王跟後宮也不少,簡單說就題材豐富比較喜歡漢唐清背景
作者: sasa520 (燒錢燒很大)   2019-02-04 08:22:00
只有清宮劇在宮鬥嗎…
作者: richjf (jeff)   2019-02-15 16:44:00
讓小朋友體驗誦讀乾隆御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