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大刀記》原作影響三代人 寧津文化植入

作者: djdotut (Mockingjay)   2015-01-22 22:06:13
《大刀記》原作影響三代人 寧津文化植入
2015年01月22日17:52 新浪娛樂
  新浪娛樂訊 改編自寧津籍作家郭澄清的同名小說、反映魯北鄉土抗戰的史實抗
戰大劇《大刀記》正在山東衛視熱播。電視劇由趙浚凱執導拍攝、谷智鑫、王珂、馮
海煜、黑子、張立等出演。作為寧津人寫的寧津事兒,《大刀記》在拍攝過程中就融
入了寧津的雜技、美食、哈哈腔等文化元素,引發了寧津當地民眾的關注。
  寧津籍作家書寫鄉土抗戰 寧津故事首搬熒屏
  據悉,電視劇《大刀記》的同名長篇小說是人民作家郭澄清先生在家鄉寧津時集
鎮郭皋村創作而成的,作品中的很多人物故事都和寧津有很大關係。寧津抗日老幹部
閆成曾經和郭澄清住在一個院子裡,他給郭澄清講了許多寧津軍民的抗日故事,很多
內容就出現在了《大刀記》中。比如,一次閆成為掩護戰友和群眾轉移,被二百多名
日偽軍包圍在一個院子裡,但憑借天黑,他利用秸稈垛和煙霧掩護,成功突圍。這個
故事被寫在了梁永生身上。而劇中的“奪槍”故事也曾在寧津縣的土地上真實發生過
,人物的原型就是寧津戰士崔景生。
  此外,劇中的一把功勛卓著的特型軍刀——柴胡店砍刀,也被發現於《大刀記》
的故鄉寧津縣柴胡店鎮,被銘刻在寧津縣民眾全民抗戰的豐功偉績之上,見證了寧津
人民不畏強暴、英勇抗爭的光榮歷史。作為與《大刀記》淵源頗深的的家鄉人民,不
少寧津縣的觀眾都是帶著對《大刀記》小說、評書、電影版本的年少記憶,與家人們
圍坐在電視機旁,再度回味革命先輩們無畏無悔、拋灑熱血的那段崢嶸歲月。
  寧津元素深度化展現 佳作熏陶三代人
  電視劇拍攝過程中曾到小說《大刀記》的故事發生地寧津取景。拍攝期間,不少
寧津群眾被選為演員,寧津縣大柳鎮碧霞祠、柴胡店鎮中學原址的老槐樹等不少景點
都出現在劇中,寧津雜技、哈哈腔、長官包子、大柳麵、保店驢肉等“非遺”家產也
在不同的場景出現過。正如該劇導演趙浚凱所講,“《大刀記》深深打著寧津烙印”
。不少年輕網友坦言,雖然從未接觸過《大刀記》的相關作品,但在陪伴爺爺奶奶、
爸爸媽媽觀看電視劇的過程中,得以重新審視那段鮮活的歷史,對於“什麼是愛國主
義、大刀精神”也有了更加深刻的切身感悟。
  劇中,梁永生的好兄弟狗蛋就是一個練家子,在電視劇的場景中,還專門展示了
傳統的寧津雜技表演——金槍刺喉。此外,梁永生的職業鋦碗匠也是寧津的傳統手藝
。“長官包子大柳麵,要吃驢肉到保店”,長官包子、大柳麵、保店驢肉是寧津的“
三大名吃”,其製作工藝也都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電視劇《大刀記》中有一
個場景就是一個地痞偷錢買長官包子的鏡頭,令當地觀眾倍感親切。山東衛視還特意
將長官包子的第六代傳人張民杰請到山東廣電大廈親傳美食製作秘籍,山東廣播電視
台副台長閆愛華親自給大家發包子,上演了一出舌尖上的“大刀記”。
(責編: sisi)
==
本篇新聞全文轉錄自新浪娛樂網站
新聞原文網址如下
http://ent.sina.com.cn/v/m/2015-01-22/doc-ichmifpx5217839.shtm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