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整修 挖掘 漁村老屋故事:鹿港.北頭娛椿

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22-04-26 23:24:17
一邊整修一邊挖掘漁村老屋故事:鹿港.北頭娛椿
https://www.fountain.org.tw/column/article/changhua-lukang-recreationvillage
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府二鹿三艋舺」,這個詞不但統稱了台灣在清代北中南三個區域的主
要商港與最繁榮的城市(現今的台南舊城區、彰化鹿港、台北萬華),也訴說著台灣貿易
發展由南至北的順序與歷史。這三個都市在其繁盛時期,因無數船舶來往交易繁榮,商行
與住宅的建設需求跟著大量提升,眾多人口定居也留下台灣傳統住宅聚落痕跡與紋理線索
。後來雖皆因港口淤積而失去港口商業城市的頭銜,但其褪下三大港市光環後的所留下的
餘韻,仍吸引三百年後各地遊客專程前往品味。
三座港市中,尤以乾隆年間的鹿港特別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當時作為濁水溪出海口的鹿
港,同時兼具河港與海港功能,對外是距離清國內陸航程最短的港口,對內則可透過濁水
溪讓船舶航行進出中部地區;鹿港與泉州兩地之客商船舶非常便利快速,因而讓鹿港透過
商業貿易快速發展崛起。這一百年間兩地郊商來往互通之頻繁與文化影響,從當地台語的
「鹿港腔」與閩南語的「泉州腔」十分相似這點也可體會,直接展現閩南漳泉移民來台定
居發展的淵源與樣貌。
位於鹿港天后宮旁的北頭漁村是鹿港最早開發的區域之一,早在明朝期間,就有中國漁民
會來此搭寮捕魚,逐漸形成一個漁村聚落,一直到清代鹿港開港後,這裡的居民都仍以捕
魚為生。後來港口與海岸逐漸淤積,汪洋被堆填淤積成了大片沙洲,漁村的漁民們只好在
上面搭起一根根棚架,轉型為沙洲上的養蚵人家。
北頭漁村以其中曲折交錯的迷宮巷弄出名,就連許多鹿港當地人來到這裡也會不慎迷路。
據說這些錯綜複雜的彎曲小巷是為了阻擋海風吹襲與防禦海盜侵擾,合院樣式的漁村建築
彼此緊鄰相依,村民們三不五時像走海關VIP快速通道一般,從這家人的前廳穿到另一家
的後門,是漁村內家常便飯的常民風景與默契。不過可惜的是,如此景象在1990年代面臨
挑戰,鹿港作為原三大港市中唯一沒有鐵路或高速公路通過的鄉鎮,對於道路建設的需求
更為飢渴,當時因道路拓寬拆除許多紅磚老屋,拆除線外剩下半間的窄房屋則成為無法住
人的畸零地,原本漁村人家緊密編織的聚落紋理也快被拆解一空。
眼見於此,深耕在地多年的「臺灣小鎮文化協會」與屋主協調,以整修折抵租金的方式租
下漁村中的閒置空間,在預算內加固磚造老屋的結構,將地板重綁鋼筋灌水泥後粉光整平
,取代原本破損嚴重的磚地坪,團隊將室內牆面原本貼在上面的夾板木板拆開後,驚艷地
發現原本竹編夾泥牆與穿斗桁架的殘件結構,雖然因前屋主加蓋鐵皮屋而不再擔負結構功
能,但造型上卻很符合他們想要的風格,稍作整理漆上透明保護漆加入層架與吧台後,成
為店內的主視覺與待客區位。
「椿長」阿良移開層架上的酒瓶,露出了前任屋主在牆上留下當時手工鉛字排版的剪報,
為什麼在這邊貼報紙已經無法考究,其中的內容(反對使用保險套避孕的報導一旁卻是治
療性病的廣告)與台灣現今相對開放許多的社會價值觀對比起來很令人發笑,也是「椿長
」跟客人們互動的話引子。
除了主要的開放空間,老屋內原本的房間變成包廂;後院裡加入桌椅與串燈的舊成了可愛
的戶外座位區。就這樣,團隊們一邊整修一邊挖掘房子的故事,漁村老屋終於也在夜裡重
新點亮了燈光,「北頭娛椿」也逐漸成形。阿良如此介紹這個空間:「北頭漁村是這裡的
舊地名,我們把他拿回來重新使用,但改了點字,讓他成為我們想要成為的樣子,一個鹿
港夜晚的娛樂場所,期許可以讓大家在這裡一起玩,把各種想像加進來,成為村民一起生
活在這。」
「北頭娛椿」的菜單上有許多結合在地口味且充滿故事性的「風土調飲」,而且每一杯飲
料都是一段「椿長」阿良移居鹿港後發現的小鎮故事。比如這天我們點的「喝茶也喝酒」
在蘭姆酒中加入烏龍茶調配,呈現出微煙燻的茶酒氣味。這杯酒的故事,是阿良發現鹿港
有很多以「四知」為名的店家,不管是近百年歷史的中藥鋪、茶行甚至是滷味店,所以將
四知茶行獨賣的「兩儀茶」作為調酒材料。
還有一杯調酒的故事也令人印象深刻,阿良將小時候常喝的蘆筍汁調入杏仁酒中,並將童
年常玩的玻璃彈珠冰鎮後代替冰塊,調酒取名「au-á」則是一些鹿港當地人對媽媽的台
語代稱(一說是怕相剋所以不敢直呼其母)。阿良觀察到許多鹿港青年返鄉後與家庭相處
之間有許多矛盾情緒,因此希望透過這杯講述童年的調酒,讓他們回想起與家人相處的美
好。
一般來說鹿港的店家大多晚上八、九點就打烊了,年輕人到了晚上好像沒什麼可以去的地
方。鹿港老街夜間沒有擺賣,一般觀光客缺乏夜間活動的場所,因此來鹿港通常是當日來
回。作為鹿港極少數的的「夜店」,北頭娛椿提供夜宿鹿港遊客們在晚上「刻意迷路」走
進這個快被遺忘的舊村落的動機,來這邊不只可以喝酒聊天聽故事,也可以看漫畫玩桌遊
,或參加講座、展覽、演奏會等等,這是一個歡迎大家來玩來放鬆的空間,酒後如果肚子
餓,這裡也有簡單的零食,不夠的話你甚至還可以叫外送(如果外送員沒有在漁村內迷路
)。
「北頭娛椿」現由臺灣小鎮文化協會修復並租用,理事長許書基在協會創立時就立下願想
,希望能「在鹿港修100棟老屋,給100個年輕人,做100件事」。如今協會在鹿港目前已
累積拯救修復了三、四十間老屋,團隊透過協會租金抵讓或媒合承租者出資等不同的方式
,協助產權方處理老屋修復時最常遇到如資金、工班、產權等問題,成功為許多原本要被
拆除的鹿港老房子找到新出路。
我們跟「椿長」阿良與其他當晚認識的背包客在這裡閒聊許久都不覺夜深,看到吧台上一
張手繪鹿港地圖標示了協會在鹿港的老屋修復據點,不知是否是巧合,我發現團隊會以不
同植物為空間命名,如桂花巷人文茶館、小艾人文背包客棧、小艾謙和人文民宿、鹿港茉
莉人文環境教育中心等等。我笑說來鹿港參觀老屋還可以認識植物,這裡根本是一座「鹿
港老屋植物園」!但的確,小鎮文化團隊確實將這些修復好的每一間老房子都當成一朵朵
小花細心看顧著,期待著鹿港的老屋花園會變得越來越豐富美麗。
作者: MrSherlock (夏樂克)   2022-04-26 23:29:00
作者: ink777 (漿糊)   2022-04-27 09:19:00
推團隊用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