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糞煉綠金 彰縣砸千萬5年收攤
彰化縣是全國第大三養豬縣,數量龐大的毛豬排泄物汙染河川水質;縣府五年前耗資千萬
在東螺溪畔打造環保示範廠區,但因處理設備排放水無法符合環保標準,近日宣告失敗,
千萬投資化為烏有,向國產署撥用的土地也移交歸還。
彰化是家禽畜牧產業大縣,養豬頭數占全國第三,五千頭以下中小型養豬場多達九成以上
,因經營規模小,將更新廢汙水環保設備視為沉重負擔;二○一三年,彰縣府成立國內首
座由政府出資的「東螺創新加值示範園區」,協助養豬產業做好環保、改善水質。
縣府當時宣稱示範園區最大特點是直接取中小型養豬場豬糞尿原液,進行處理與轉化利用
,從源頭控管畜牧廢汙水,並轉化成沼氣發電、灌溉用水與有機肥等綠色黃金,但運作二
年,放流水標準始終未能符合環保標準。
審計部於二○一五年提出糾正,質疑該計畫屬於淨化水質,是環保專業,為何是由水資處
規畫處理;這種物理性設施變化因素多,由非專業單位負責有違常理。
三年前處理設備保固期到期,縣府有意將廢水處理廠轉型為沼氣生質發展處理中心,但無
疾而終,園區人去樓空;去年開始報廢部分設備、整地,將土地移交給國產署。附近居民
指出,縣府對外說是示範園區,但從未對外開放,根本不知道該園區有什麼用途。
縣府水資處水利管理科長吳志昌指出,當年在有限經驗下參考研究數據設計出三段式處理
設備,但未符合實際需求,且試驗提煉過程中設備有耗損,加上環保署近年推動豬糞尿發
酵,將沼液、沼渣澆灌新的資源運用,造成舊有園區示範角色弱化。
畜牧業者指出,一般三段式糞尿處理設備大都是先固液分離,經「厭氣」處理減少惡臭,
經過曝氣後排出;園區設備先「厭氣」再進行固液分離,雖可讓沼渣肥糞大量減少,但因
此造成排放水難符合標準。
彰化縣養豬協會指出,中央已修法放寬畜牧糞尿可直接轉化成農地肥分使用,目前著重在
輔導養豬業者媒合適當農地善用經發酵處理的豬糞尿,花費千萬元的示範園區已不合時宜
。
聯合新聞
https://udn.com/news/story/11319/3409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