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理] #624-#630 卷壹.二2.(4)iii 基督蒙難-3

作者: traystien (青春18きっぷ)   2018-11-15 18:12:08
第三節 耶穌基督被埋葬
624.
「這原是出於天主的恩寵,使祂為每個人嘗到死味」(希 2:9)。
天主在祂的救恩計畫中,
安排了祂的兒子,不但「為我們的罪死了」 (格前 15:3),而且也「嘗到死味」,
就是在祂於十字架上斷氣及復活之間的那段時期經驗死亡,靈魂與肉身分離的處境,
基督死後的情況就是埋葬和下降陰府的奧跡。
這就是聖週六紀念的奧跡,基督被安放在墓穴裡,
顯示天主在完成人類的救恩,給宇宙帶來和平後,進入「第七日」偉大的安息中。
基督的身體留在墓中
625.
基督在墓中的逗留,構成了兩個狀態的真實聯繫,
一是逾越前的能受苦狀態,
另一個是復活後現有的光榮狀態。
這同一位「生活者」可以這樣說:
「我曾死過,可是我如今卻活著,一直到萬世萬代」(默 1:18)。
聖額我略‧尼撒,《教理講述》:
天主子並沒有阻止死亡把靈魂與身體分離,
一如自然界所發生的,但祂以復活把兩者重新結合起來,
為的是在祂身上,成為死亡與生命的相遇,
阻止在祂身上產生死亡的自然分解,
而祂自己則成為那分離部分重新結合的根源。
626.
由於曾被殺害的「生命之原」就是同一位「死而復活的生活者」,
天主子的屬神位格必須繼續攝取祂那因死亡而分開的靈魂與肉體:
聖若望‧達瑪森,《論正統信仰》:
事實上,在基督死亡時,靈魂曾與肉身分離,
但獨一的位格並未因此被分為兩個,
因為基督的肉身和靈魂,一開始就以同等地位存在於聖言的位格上;
故在死亡時,雖然兩者分離,
但仍各自留在聖言的同樣和唯一的位格中。
「祢絕不讓祢的聖者見到腐朽」
627.
基督的死亡是真實的死亡,因為它結束了祂的塵世生活。
但由於祂的肉身跟聖子位格的結合,並未受到其他屍體一般的遭遇,
因為「祂不能受死亡的控制」,
所以「天主的能力使基督的肉體免遭腐朽」。
對於基督可以同時說:「祂從活人的地上被剪除」(依 53:8),並說:
「我的肉軀無憂安眠,因為祢絕不會將我遺棄在陰府,
祢也絕不讓祢的聖者見到腐朽」(詠 16:9‐10)。
耶穌「第三天」 (格前 15:4;路 24:46)復活就可証明此點,
因為一般相信由第四天起,屍體會開始腐爛。
「與基督同葬」
628.
聖洗的原始和圓滿的標記是浸水,
它有效地表示基督徒進入墳墓,與基督死於罪惡,以獲得新生:
「我們藉著洗禮已歸於死亡與祂同葬了,
為的是基督怎樣藉著父的光榮,從死者中復活了,
我們也怎樣在新生活中度生」(羅 6:4)。
撮要
629.
耶穌為造福每個人而嘗到了死亡的滋味,
死而被埋葬的那一位確是降生成人的天主子。
630.
在基督被埋在墓中的期間,
祂天主性的位格仍繼續統攝著被死亡所分離的靈魂和肉身。
為此,基督死後的身體,卻「沒有見到腐朽」(宗13:37)。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