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建議] 喜歡寫小說的人要讀中文系嗎?

作者: acbwanatha (小傑富力士)   2017-06-22 11:39:10
※ 引述《comet1224 (藍光)》之銘言:
: 如果本篇文章不適合本版的話,請提示我適合的看板,我會刪文改貼。
: 本篇文長,無耐性者請直接跳過,勿看。無興趣者亦同。
: 這篇文章我會分兩個部分來說,分別是:
我喜歡這一篇,因為你的風格和我很像,
我總覺得與其講一堆鼓勵的場面話,
倒不如把自已經歷過的現實面描繪出來讓後進者自已評估。
: 一、喜歡寫小說的人有更多的選擇,不一定要讀中文系。 
: 二、舉我這幾天遇到的某份工作開出的薪水來說明寫手的低薪,第二部分不一定跟第一部
: 分有關,只是想趁機紀錄一下我的想法,並且分享給大家。
: 首先是第一部分,這個主題我一直都有想要寫的想法,從前我就看了很多類似的文章,如
: 「我為什麼讀中文系」、「我讀了中文系以後出去留學,然後賺了很多錢,以下開始分享
: 中文系的出路」(我好像在研究所版還是哪裡看過)等等。
: 我最常看到發這種文章的人,不是大學還沒畢業,就是畢業了以後直接去做「非中文系領
: 域」的工作,或者是一開始就雙主修,還有些人之後就業順遂,沒遭遇到什麼人生的困難
: 。
: 如果中文系那麼好找工作,「中文系以後有什麼出路」這種系列討論串就不會變成月經文
: ,隨便找一大堆,還一直有人要找別人做諮商。如果連「要讀中文系」這種自信都不能由
: 自己給予,卻要由別人來認同的話,為什麼還要冒著可能不喜歡,或者未來不好就業的風
: 險,來讀這個科系?
: 除了中文系以外,英文系、日文系目前在台灣也沒什麼出路,很多理工科、生醫科的學生
: 英文都非常好,就像中文不是中文系學生的特色,英文也不是英文系學生的特色。日文系
: 畢業的學生,據我所知,大多不是當翻譯(著作或是口譯),就是進入外商公司,但至少
: 出路還是比中文系好很多。德文、韓文等比較少人專精的科目倒是可以試試,不過我不想
: 分散焦點,所以這篇文章繼續談中文系。
的確是如此,
我一直覺得語言就是一種運用的工具,
絕大部分人只要會基本的說讀聽寫就行了,
只有少數可以在語文創作的領域上發光發熱。
基本上理工科系能夠做得到那樣子就已足夠了,
能看得懂paper,能夠和白人對答如流即可。
而語文專業科系所受的那些額外的訓練都是業界不怎麼需要的技能,
也就是你原本以為多修了那些學分可以築一個很高的門檻,
而這也真得是比起理工科系的人來說是個護城河,
至少我修過那學分,你雖有涉獵文學作品但就是門外漢啊!
然而對於老板們而言卻是可有可無的。
: 從以前到現在,我可能跟不下十個國中或者高中的小妹妹談過這回事,當她們問我她們該
: 不該讀中文系的時候,我知道她們只想聽到肯定的答案。
: 我聽到她們的老師毫不負責任地說「妳很適合讀中文系」、「以後可以當老師、記者、編
: 輯、教授」就像我當年的老師也不負責任一樣。
: 老師們沒有講的後話是「只要有修教程就可以當老師,不一定要讀中文系」、「大部分的
: 記者來自大眾傳播系,現在很多網路記者連一句話都不懂得該怎麼表達清楚,就已經當上
: 網路記者」、「很多出版社的編輯高職都沒有畢業,就已經是編輯」、「就算把研究所三
: 年博士五年都讀完,也不一定能考入一間大學當助理教授」。
: 老師們為什麼不講?
基本上學校老師們是處在一個相對封閉的體系
不必接受市場的考驗的幸運兒,
不像我們出社會進入職場的人有求生存相關的業績壓力,
所以這群人的見識經驗極為有限,
我那年代也沒有網路,
所以更易被這群人所誤導。
加上老人們多半是在台灣島經濟起飛期求學就業的人,
一出社會就有很多現成的缺在等著他們,
所以那個時空背景下的求生存策略或是說人生規劃的想法,
遠遠不適宜現今每年新生兒人數越來越低且經濟低度成長的台灣社會。
: 一、老師自己也不是中文系,不知道中文系畢業後,處境有多艱難。 
: 二、老師自己是中文系,他們當年考進學校以後,任教的待遇比現在好,職缺也比現在多
: ,現在中文系畢業的老師,必須當代課老師,月領兩萬好多年,直到教甄考上正職,只能
: 兼任的流浪博士也很多,但是老師們沒有感覺到這回事。
: 直到我上了大學,上了研究所,我系上的老師還是一個樣子,大學老師鼓吹學生上研究所
: ,研究所老師鼓吹學生讀博士,因為他們就是那樣上來的。
沒有你們繼續讀,他們哪來的學生可以教,
沒有生源就沒收入,不是嗎?
你也許會說國立大學研究經費、老師薪資由政府付費,
光靠學生自已每年繳的學雜費是無法養得起的。
問題是政府機關會一直補助完全沒有學生的學校嗎?
政府的預算也是來自於社會大眾所繳的稅金,
所以也等於是學生們的家長間接地在供養他們。
我個人以為大家年紀越大,
就得學會判斷說眼前這個人講出來的話,
究竟是為了他個人的利益,
還是站在受教者的立場去設身處地思考的。
: 我成長經歷中遇到的大學教授,乍聽他們「得意洋洋地」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有多辛苦
: 」,總是一個樣板:一路讀上來很順遂。
: 我大學同學有人為了打工湊學費,過勞入院吊點滴;至於教授們,或者出去留學,或者研
: 究所期間成為中研院的助理,領公務員的薪水,或者是讀博士延畢到修業年限,可是生活
: 費無後顧之憂。
典型的經濟起飛期的思考模式,
之後有源源不斷的新生兒被生出來,長大工作繳稅來供養他們自已,
當然沒有後顧之憂。
: 現在呢?一份TA一學期的薪水,只能跟學費加住宿費打平,還必須負責老師的文學獎評審
: 作業、老師的研討會、老師開課的作業與出題、整理老師的研究室、負責老師的國科會計
: 畫,這些分項來看,明明是五份工作,卻只能領一份薪水,而且因此連自己寫論文的時間
: 都沒有。
典型的老人壓榨年輕人的現象,他們當學生的時侯好像沒這麼累吧。
: 平時的生活費只能出去打工,更沒有空兼顧論文。那些當初鼓吹你上研究所的人會幫你負
: 責嗎?現在的時代已經不一樣了,文科的研究生是不被稀罕的。
: 中文系學生,甚至是中文所研究生、中文所博士生、中文博士候選人,以至於外頭流浪中
: 的中文博士,雖然花了那麼多時間讀書,讀了那麼多書,花了那麼多學費,參加那麼多研
: 討會,卻全都是可以替代且無足輕重的。
: 我目前讀中文所,但我不敢認為自己是學生,我認為這是一種隱性失業,因為我的收入只
: 夠養活我自己,我沒有收入可以養活我的家人,而其他與我同樣在這個系所的學生,他們
: 隨著在學時間過去,年華逐漸老去,喪失第一時間就業的機會,卻無法儲蓄,也無法保障
: 他們後來的工作機會。
我一再地重申:
選擇人生路應該按照1產業發展的趨勢2自已在相關行業的天賦有多少來決定,
興趣和工作是可以分開的。
沒有未來性的學生生活的確是一種隱性失業,要承認這一點得需要蠻大的勇氣的,
至少你很清醒,
同時我也覺得你所有學長姊、同學們也都有這樣子的認知,
只是怕帶壞氣氛而閉口不談這樣子的敏感話題。
: 我可能了解得太片面,然而,以我讀生醫的室友為例,在她研究所一畢業就已決定好加薪
: ,而且被產學合作的公司留任的一瞬間,文科以至於社會所、藝術所的學生們與他們是分
: 岐的,只會像大學畢業之際,同樣再一次面臨失業、難以就業、低薪、高取代性的窘境。
: 我不知道為什麼網路上永遠那麼多不負責任的心靈雞湯文避談這些,總是成功者出來搖旗
你來讀我的文就可以了解,我這人一直很負責任得點出社會現實面,
讓看我的文的人能夠有一種清醒與覺悟。
: 吶喊,下面無限推文,殊不知我大學同學、學長姐不是結婚、當店員就是賣車賣保險,出
: 路跟科大沒兩樣。我不是要貶低以上的出路,但事實是,中文系學生沒有因為受了四年專
: 業的訓練,就順利取得一份「專業的」工作。
: 說難聽一點,因為這樣的專業不被需要,就算有地方需要(大學校園、國高中),有相關
: 才能的人也太多了,不需要更多人前仆後繼地投入,使得這個領域的老闆面試一定是台政
: 師錄取,其他全跳過,好像他們的必修科目跟其他學校不一樣,才藝一定比較多之類的。
: 在我明白這些的時候,系上的老師依然在說些「提升競爭力」的鬼話,然後做一些十分小
: 眾、無益於世、題目奇小、全世界只有他自己在做的象牙塔研究。
: 一次上課,老師問到「山陽聞笛」,我回答是向秀的典故,老師說:「這就是屬於我們中
: 文系學生的競爭力。」但我心裡清楚得很:一、大眾並不需要知道這種典故,因為生活裡
: 不會用到。二、他們需要知道的時候可以問咕狗,不會問我們,也不會知道我們知道這些
: ,所以我們不會因為這樣變得更有工作機會。
這就是一個不符合社會大眾需要的高門檻。
其實表演吞劍也是一個高度危險性、需要長久練習和專業技藝大師指導的高度專業。
: 為什麼我開口閉口都是就業?因為人只有到畢業才知道夢想不能當飯吃,沒有工作不但不
: 能保障你現在的生活,也不能保障你日後的生活,以及你家人的生活。這就是每個人都必
: 須面對的現實。人要有形而上的思想,必須先保障形而下的生活,吃穿用度都能滿足,之
: 後再來談夢想,才能踏實地將夢想納入生涯規劃中,不是永遠空談夢話。
: 我反對那些「懷抱希望」的孩子們讀中文系的原因,除了相關工作不具有獨佔性、缺乏社
: 會競爭力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中文系不會教他們怎麼創作。
: 認真研究文學獎以及出書作家,我們會發現,散文組拿獎的常常是幼保科、社工系等貼近
: 社會生活的科系;小說組拿獎的,常是英文系、日文系、企管系甚至是醫科生。
: 英文系的話,我還知道原因,因為英文系所受的古典戲劇、神話、史詩、近現代文學甚至
: 是文學理論的訓練,都遠比中文系多很多,日文系也有相關的訓練;至於醫科生,別說文
: 學獎,連檯面上的暢銷作家都是醫生,日本也有這種現象。
中文系難道是偏重於章句訓詁那種艱澀古文的考據?
: 台灣不是很流行新詩嗎?新詩的文學獎每年都越來越多。很多專業的新詩創作者以及獎金
: 獵人,甚至是無師自通的。
: 我學校的哲學所學生,連中文系的思想史、文學史都一清二楚,能有條不紊地在研討會上
: 回答來自中文所學生的質問,當他們會我不會的東西,而我不會他們會的東西,這一瞬間
: ,高下立判,我已經被淘汰了。
我一直覺得文法商的人得跨領域學習,
不能像理工科的人那樣子只專精於一門領域,
也許當你這幾年努力一陣子而衣食無虞之後,
也得去學哲學方面的專業。
: 可以肯定「創作學系」之類的冷門新創小科系一定會教人創作(但同樣不保障出路),至
: 於「中文系」有更多時間在培養一位學生對典故的敏感度,作古典詩詞曲的能力,閱讀國
: 內外的現代文學作品,背誦對岸的文學史以及思想史,學東冬鍾江之類不考研究所的人一
: 輩子都不會用到的中古音上古音。我就不信很多號稱「對文學有興趣」的人,進中文系之
: 後,沒有一點失望的感覺。
: 接下來,我來講一個最近遇到的工作機會。對方透過104主動聯絡我,通常這種主動聯繫
: 的工作機會,我都覺得有詐,因此我在與對方接洽的過程,都有仔細詢問。
: 對方開出來的工作條件是:一、必須接受他們由「網路大神」開設的寫作課程,他們將教
: 導你怎麼快速寫作起點、晉江、POPO定型文。 
: 二、每天需按照他們給的題目繳交4000字文稿,頭兩個月每一千字35元(日入140元),
: 第三個月開始,每一千字75塊錢(日入三百塊)。
: 我聽完果斷地拒絕了,之前我也有跟別的文學網洽談簽約、駐站的經驗,這跟我之前的經
: 驗一模一樣。
: 對方問我:「不然你覺得一個月要多少收入才夠?」
: 照他們的題目,每天寫四千字,一天只給140塊錢,一百四十塊並不足以生活,然而一個
: 人每天上學或是上班,也不可能有空花心思擠出「訂製的」四千字;再來,這些文稿寫出
: 來,沒人看,不能累積知名度,更不能累積成一部成書的作品集往外投稿,我怎麼想都是
: 創作心血的賤賣,那些資方不可以把寫手當成乞丐,隨便打發一張一百塊就想消費別人的
: 辛苦結晶,一位作者辛苦地在電腦前敲字,一日的收入竟然不比外面的乞丐多,想想就氣
: 憤。
你這經驗倒是開啟了我一個思路,
如果我現在至少1天1千元來雇用你來寫文章,
也許你就答應了。
: 有人可能會說:這不是一種機會嗎?為什麼要放棄?
: 當任何一名寫手同意這種低賤的條件,他就一時間拉低所有寫手應該獲得的報酬。
: 我不認為四千字的「心血」文稿可以花一百四十塊被打發,更何況是訂製的題目?他們想
: 要無償,可以叫電腦用程式寫一部起伏有規律的套路小說出來,寫到一百萬字都可以,沒
: 人會跟他們收稿費;但是資方沒資格叫人跟電腦做一樣的事,一天卻只給一百四十塊,還
: 認為自己待遇優渥。人不是電腦,每個人都是特別的,他們的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
: 以前在鮮鮮開V文的作家,跟現在在晉江開V文的作家,他們的收入都一定比「4000字140
: 元」高,我才要問接受的人為什麼這樣做賤自己?兩三個小時能寫完四千字,我都覺得非
: 常厲害了,可是去麥當當或小七,一個小時也是140塊到170塊上下啊。
: 我曾看過「無償買斷作品版權,唯一的回饋就是讓作者駐站,而且要求必須日更」的網站
: ,而我的朋友仍然簽約並成為他們的駐站。
這條件我覺得很瞎啦。
什麼叫做無償買斷?
這合約顯然地就不合理,
要是我就會多加一個分紅入股的條件,
把新銳的作家當作是大聯盟的選手養起來,
等你們哪一天作品獲得市場的青睬之後,
如拍成電視劇的花千骨,大家一起共享之後的廣告收益。
我感覺到這一行得利者永遠是出版社,
出版社還可以依靠無版權的經典名著來謀生,
有的蠻懶,甚至是直接將簡體的作品拿來用繁體價格來販售,
相形之下,文字工作者真得是超弱勢。
: 我也看過「20萬字的作品參加網站比賽,得獎後版權買斷,獎金兩萬」的網站至今仍是全
: 台灣最大的「文學網」,已經舉辦了數年的某文學獎,還與這個網站合作辦比賽。
: 我希望有志寫作的人,不要認為自己與這種不可思議、幾近無償的低薪相配,並且任勞任
: 怨地接受這些狗屁條件。(版權被無償買斷了,也不代表一定帶來名氣)
: 有人可能會說:參加這個計畫有訓練,就算不貪圖他們的報酬,至少也該接受訓練。
: 那是起點文、晉江文、POPO文、城邦出版物等量產文的訓練,不能有效提升一個人的文學
: 素養、培養一個人的美感,而是教會作者怎麼每天日耕兩千字,劇情卻永遠吊在那裏,毫
: 不前進或是鬼打牆,主角成為什麼都會的創世神,最後寫成魔劣、SAO、劍破蒼穹之類的
: 東西,那種東西,以前鮮鮮、河圖還會出,現在台灣的出版社,主流都出台輕,投稿上會
: 有困難,爽歸爽,讀者終究會膩,網路上永遠有數以萬計同樣的作品能替代你的作品,你
: 甘心自己的作品從一開始的獨一無二被教成可替代的複製品嗎?
: 所以,如果有人邀約洽談類似的工作,請您了解詳情,三思而後動。
: 以上是我這篇長文的內容,感謝大家的閱讀。藍光敬上。
基本上我覺得會以文學欣賞如讀小說、創作詩詞當作興趣的人在社會上只是小眾,
這是我從小到大所觀察到的樣本所得來的結論,
既然是小眾市場,
那麼能夠餵養的作家群勢必不可能多,
對比各大學院校的中文系學生數量,
就可以想像出後果的嚴重性。
各位也可以從身旁的高知識分子如醫生、名律師、經理人、教師、公務員口中探知,
有這樣子興趣的人的比例也不如想像中的那麼高,
遠遠比不上收看民視娘家、美國職棒職籃、愛情偶像劇、動漫以及社會上其它形形色
色的休閒活動的社會大眾的數量,
這行的產值可能還比不上旅行社來得高,
與其立志成為一個作家,
倒不如變成一個高度精緻文化旅團的隨團導遊,
或許會活得更清鬆自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