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聽過太多的大道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

作者: cloudsea (星月)   2017-04-08 20:01:38
上一篇文章發表後,有些人對於反思的重要性產生很多質疑,並且對於「成功人士」的定義與他們是否有反省這件事情不認同,我後來想了想,確實有些盲點沒有寫清楚,於是再度補充一些相關議題。
反思可以檢視我們是否有將過去所學運用起來
當我們堅信某些品德是正確的,並且將它列為我們生活的指導時,我們就可以透過每晚思考今天的言行來調整我們的作法。很多時候我們回想自己的生活,沒辦法寫出反省日記或是不認為應該調整,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沒有列出應該遵守的法則,以美國開國元勳富蘭克林為例,他就列出了十三種他認爲應該遵守的品德,並且每天檢視是否符合這些標準:
節制
沈默寡言
生活規律
決心
簡樸
勤勉
誠懇
公正
中庸
清潔
鎮靜
貞節
謙虛
看起來好像都是一些很輕而易舉又簡單的事情,但仔細想想卻又是如此的不簡單。我們在買手機的時候,會不會用簡樸跟節制來檢視購買標準?我們在職場上工作時,會不會本著謙虛與勤勉的態度應對事務?我們對待家人朋友,是否能公正處理又能信守承諾?每天每天檢視這些標準,你自然會有所不同。
這是富蘭克林所列舉的,那你自己的標準又有哪些?
我們假設你的目標是成為職業經理人,那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就可以變成你的七個標準,每天檢視是否符合。如果你的目標是增強時間管理能力,那你就要檢視是否都「要事第一」「有無注意力分散」的狀況。每個人的目標不同,就有不同的目標設定,根據這些目標隨時檢視自己是否符合,這就是反思最大的功能。
每次我們都能先從小事突破開始,例如:簡單的信守承諾,如果你忘記了答應別人的事情就必須寫下來,告訴自己嚴重性,警惕自己不能再犯。透過這樣的訓練,我們甚至可以做到:
遇到了什麼問題?
實際問題是什麼?
我做錯了哪些事情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問題
我是怎麼思考這問題的
我如何解決這問題
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一開始必然是從流水帳開始寫起,寫久了一定會有厭惡感。但如果我們針對這問題做出一個革命性的假設:
反思的方法是有效的,只是我沒有做對而已
我們將問題歸咎到自己身上時,就不會去怪罪外部環境,甚至:我們開始反思我們為什麼沒寫好,怎麼寫才能為自己帶來更好的提升。這樣的思考甚至就能寫成反思日記,將情緒感受寫下來,跟過去是否遇到同樣困境做對比,甚至可以把事情分類歸納,同樣事情寫在一起一併思考。同樣的,如果你一開始就設定好自己要努力的準則,用這些準則檢視每件大小事都會有所收穫,更接近你理想生活。
你發現人與人間會隨著同樣經驗不同思考而有所差距
這樣的過程必定非常漫長,而且短期看不到改善。但我們都知道複利的威力,將這些經驗慢慢一點一滴儲存起來,必然會有所不同。同樣的經驗發生在不同人身上,每個人的思考方法與深度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堅持下去必有收穫。
附錄:
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
習慣一 積極主動——個人願景的原則
習慣二 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習慣三 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習慣四 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習慣五 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
習慣六 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習慣七 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的原則
圖文版:http://wp.me/p6zpTD-11i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