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猶豫] 30歲研究所該拼一般或在職?

作者: skyprayer (洗碗工)   2016-07-08 23:14:23
※ 引述《acbwanatha (小度)》之銘言:
: ※ 引述《wjungle (俺)》之銘言:
: : 四年前,我問大家30歲的我,研究所該念一般或在職,沒什麼人推文,
: : 大部份人建議在職。但我後來花了七個月,去考資工所一般生了。
: : 三年前,很開心終於上了中山資工一般生,但不久後,我備上了成大資工所
: : 說實在的,能去資工所念書是我的夢想,小時候怕理化而不選理組真的是太單純
: : 在那邊結識了很多比我小八九歲的同學,還有一個比我大兩歲的同學
: : 也有認識比我大兩歲的教授甚至跟我大學同屆的教授…
: : 在台南兩年多,歷經了兒子出世,我拋妻棄子的去台南念書,到現在回家了,
: : 老婆還是不能原諒我這兩年多不在家,我滿心愧疚。
: : 在碩一升碩二的時候,我年邁的父親離開了人世,他沒辦法看到我的畢業。
: : 進學校時,跟到了一位地雷教授,在二下才趕緊換教授,花了整整一年,終於畢業。
: : 除了結交學校的朋友,也認識了很多台南在地的車友,喔我有在玩vespa。
: : 念書時期的花費,幾乎都是我賣研究所筆記賺來的,謝謝捧我場的資工考生。
: : ~~ 我的衣食父母啊。
: : 這兩年半對我來說,真的是很特別,驚奇的旅程。
: : 因為當初一個,「我想要在內湖科技公司上班」的念頭,我繞到南部後,至今才達標。
: : 三年前發的那篇文,推文被一位同系的系友嫌,實在很受傷。
: 我06年跟住東部的同學談到內科,
: 她還蠻不以為然。
: 也許是鄉下人見識低,那時都是以竹科為主,南科為輔。
: : 但我畢業了,畢業後找工作說也不順利,說也順利。
: : 不順利的是,其實很多公司不接受我,我想去的內湖大公司很多都發無聲卡
: : 我想還是學經歷太特殊,看起來就不是個乖乖牌、安全牌。
: : 順利的是,我上了內湖的小m,即將滿三個月試用期,而且目前看來非常安全。
: : 薪水差不多是四大ic廠新人價,是我第一份工作的約三倍,前一份工作的約兩倍。
: : 我不再求什麼了,我現在只求一份安穩的工作。
: : 以下拜託讓我發洩一下。
: : 高中的同學們;我終於擊敗你們了,你們是文組,我跳到熱門理組了。
: 我常常在高中版和這裡講要選理工就是這道理。
: 很高興有人真得和我想得一樣,而且成功地付諸實行。
: 恭喜你啊!
: 哥是年紀大了,不然也會跟你一樣有相同的規劃。
: 本來找工作就是供需原理,
: 我上個月發的文就講了,先看大環境的行業是否熱門,
: 然後評估自已是否能夠勝任,甚至是前10%的人才。
: 這2點才是找工作的主要考量,至少佔80%。
"熱門"可能會讓很多人誤解
應該還要考量產業產值和職缺數量
熱門職業或領域不見得產值高 冷門產業也不代表產值低
另外不同產業型態需要的職缺數量 不同職缺的重要性和取代性也不同
還有工作上手標準與門檻 相關科系畢業生人數 有意願從事該行業的人數
要好好考量這些條件 才能運用人力市場的供需理論 建構一個比較概略的薪水預測
產值高但從業人數少的產業 平均薪水會偏高
產值低從業人數又多的產業 平均薪水當然偏低
從業門檻有限制很多的執照門檻 資格門檻 或 技術門檻的 談工資比較有利
如果工作門檻不明顯 普通人練一練就可以勉強上工 取代性高 不容易把工資談高
願意從事這行的人數越多 中基層平均薪資容易往下拉 高階的人薪水反而有機會大增
因為會有更多人為了進入這職業 把自己薪資降低換取機會
而高階人才則因為有更多人想進入該行
可以將自己的經驗藉由出書 演講 教學 賺取可觀的收益和名氣 (僅限該領域高階人才)
: : 大學的系友,成大都計所的高考的;我終於超越你們了,當初去考成大都計所沒上
: : 但資工所上了。
: : 大學的系友,有開公司的;我當個小職員就好,在小m當個螺絲釘我干願。
: : 景觀行業的同事們;10年了,不知道你們是否還在景觀本行呢?我好累,我花了7年跳脫
: : 你們薪水有成長嗎?
: : 那些面試沒上的公司,包括念研究所前與研究所後的;
: : 我是塊璞玉啊,為什麼只有我知道?
: 景觀設計和室內設計有不同嗎?
都是空間設計 但是一個是室內 一個是戶外
尺度 材料 活動 會有不少差異
另外中間還有個建築 在台灣建築可以通吃很多領域....
所以在台灣 建築比景觀或室內都吃香 (執造等級差太多...景觀到現在還沒執照...)
這幾年因為對生活品質的提升 還有中國的崛起
景觀和室內的前景有稍微明朗一些~
因為中國市場很可觀 而且在中國很多案子無法光靠建築師就吃下所有設計
: 我覺得那一行也是大有可為啊,
: 難道是我門外漢的直覺是錯的?
如果有興趣 能力不差 前面很拚 未來應該算是大有可為沒錯
但因為設計是熱門的領域 很多人搶著做 前面通常很慘
太多人打亂行情 而且設計也不像是寫程式
設計作的差還是能交差 程式寫不好根本跑不動 (門檻差異)
所以入門階段 大家的薪水 能力很容易參差不齊....
得靠一段時間努力 證明和磨練自己的能力與作品
然後用這作為籌碼 加入理想中的設計團隊 (當然能力超群又有資金 可以自創團隊)
接著在市場打拼個十多年 如果成功打出些許名氣 那麼收入也會提升
(這時候的年收入大概就能超過 四大碩資工中前10%畢業生的第一年年薪水準)
如果自己的名氣不算小 月入數十萬也不是沒機會
(但資工工程師不用很有名 月入幾十萬的工程師還比設計師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
當然多數人認為設計師接觸的人事物會比工程師有趣很多
這個美好但帶有不小偏誤的認知 讓許多人以為自己的興趣是設計....
(其實這部分如果你在設計領域中爬到中高階的位子 是這樣沒錯 但菜鳥階段....)
: 倒是都市計畫,我想一定得考上公務人員才行。
都市計畫要夠聰明 比起景觀 建築 室內
都市計畫要懂更多分析方法 研究法 法規.....
實際上都市計畫在國外有不少私人顧問公司的職缺
很多國家的都市計劃是外包給顧問公司作規畫的
台灣也有這樣的顧問公司 (國內 外商都有)
待遇不差 但要求也蠻高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