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文院給校務會議代表人文大樓問題簡要說明

作者: wildfish326 (Yu)   2010-12-10 22:32:25
  各位同學晚安,我們是學生會學術部校園空間工作坊的同學。近日文學院院方寄給校
務會議代表們一封「人文大樓諸問題 簡要說明」,我們校空將裡面內容以 BBS板本,將
訊息呈現給校園內關心此議題的同學,由於內容不少,煩請各位有興趣的同學耐心地閱讀
,這算是文學院院方對於整體事件的回應之一。
  
文學院這項動作,也預告出 01/08校務會議上,人文大樓極可能在上面討論,也歡迎
同學提出意見及看法,可供校務會議學生代表於當日發言。
非常感謝各位同學的閱讀,也歡迎對此議題有興趣的同學加入校園空間工作坊,我們
亟新血關注此議題並將各項資訊傳承下去!!
                          
                      學生會學術部校園空間工作坊   
                
              本文開始(請按 page down~)  
人文大樓籌建的必要性
文學院 8系12所
教師、學生倍增←─┼─→35年以上未建房舍

一、系所分散、破碎,空間不足、狹小、難用
二、空間依文學院學生數計算、每學期開設900門課程中有350班以上系學校性課程,
導致增加之90名專任教師亦有研究室需求。


優越之國際競爭力遭遇停滯危機(前年152名、去年60名、今年58名)


興建人文大樓


整合破碎系所,改善環境


再度提升國際競爭力
人文大樓籌建案啟動前系所分布地圖
                http://ppt.cc/HqUB 
                  
人文大樓完成後系所分布地圖
                http://ppt.cc/NHfm
   
       人文大樓已減量逾2000㎡,若再減量,仍將造成系所破碎情形。
        人文大樓籌建案啟動前與完成後的空間之比較
啟動前 文學院空間+借用空間= 26649㎡(部頒標準80%)
籌建中 臺文所原在舊地理系館拆除,哲學系系館、人類學系系館亦拆除,
    二系與臺文所均安置轉至空間。
完成後 文學院空間+人文大樓空間(含農陳館)-歸還空間= 29918㎡(部頒標準90%)
益處:1.同系所師生不再分散各處,得以發揮實力。
2.教師研究室從平均每人三、四坪提升至五、六坪,得以適應現代研究方式。
3.900名研究生可大幅改善研究空間,本科生獲得較大聚會自習之空間。
        校園內「文學院準備一次吃飽」的傳說不合事實。
              文學院為什麼空間窘迫
Q:文學院 8系12所,學生約3000餘名(含900名研究生),依部頒標準,
  空間達成率約 80%為什麼師生都大喊空間窘迫?
A:
一、部頒標準系依學生人數計算,就其他學院言, 80%之空間應尚可接受,不算太過窘迫
  。但文學院情形不同。
二、文學院所僅開設 8系12所之課程,所需專任教師約 150名,即已足夠,但文學院尚須
  開設全校性課程 350班以上( 國文、外文、各種外語、通識課程、六種全校性人文藝
術學程 ),導致全院有專任教師 240名以上,多出約90名,這些教師也必須安排研究
  室,佔去可用空間。
三、本院專任教師數量,10年來並未成長,目前有 240名,教師研究室大部分為2坪、3坪
、 4坪、 4.5坪,較大研究室則需擠2至4名教師,如何有效研究?在此情況下, 900
  名研究生嚴重缺乏定點閱及寫作之研究室,2100名本科生之活動空間亦極度貧乏,形
  成校園流浪學生。
四、本院空間達成率雖約 80%,但部分空間無法使用,如舊總圖地下書庫,空間雖大,但
  全是頂天立地之書架,撐住上層樓板,無法拆除,亦無法使用,而部分借總圖使用。
  圖資系書庫其實仍是總圖書館在使用,但以上均計入文學院空間中。
五、目前使用之空間,部分是向校方暫借,將來需要歸還,如國青中心,但也計入文學院
  空間中。
六、總結以上因素,文學院學生雖僅3000名,專任教師卻有240名(亦即學生佔全校11分之
1 ,教師佔8分之1) ,產生空間需求的落差,加上部分空間無法使用,因而按部頒標
  準達成率雖約 80%,實際上困難萬端。
             人文大樓籌建問題Q&A
Q:據說人文大樓原有舊地理系館基地與洞洞館基地,何以現在僅剩一個基地?
A:文學院內曾有此一「願望」,且將此「願望」「規劃」為人文一館、人文二館,在院
  內熱烈討論,曾向校規會、校發會提出。但在討論一、二次之後,校發會「核准」舊
  地理館基地供興建「博雅教學大樓」之用。舊地理系館基地原係暫供臺文所安頓之處
  ,並非文學院所有,校方亦未曾「核准」文學院使用。
Q:文學院是否有爭取所謂「第二基地」之意願?
A:依本院之經驗,人文大樓經二、三十年之爭取,始獲得機會,而自獲得機會至興建完
  成預計費時八年。為了長遠之計,若能爭取到「第二基地」以供未來之用,院方自然
  願意。但校方已明言,若有空間釋出,各學院需公開競爭,弱勢之文學院,若非其餘
  十個學院有幫助文學院之共識,文學院不敢樂觀。
Q:目前若能獲得全校共識,爭取到「第二基地」,人文大樓量體應可減少?
A:據了解,校總區並無空地。若有「第二基地」,目前亦在使用中,則需再有「第三基
  地」以供轉置。待「第三基地」整治完成,可以容納「第二基地」之人員、設備,方
  有可用之「第二基地」。但此時必須獲得足夠之捐款及自籌款,方能向校方提出「規
  劃」。「規劃」經校方、政府機關之層層審核,通過後又需興建裝修時間。以文學院
  之能力,爭取基地、籌款均無把握。即使爭取到機會,要將那些減少以另建於他處的
  量體完成,從現在算起,不知需要多少年,何況機會實在很小!對文學院師生而言,
  這是望梅止渴、畫餅充饑。所以將人文大樓量體部分移至「第二基地」之說,其實是
  空中樓閣,因為無處可移。
Q:目前建築師公布之人文大樓設計圖片似「不太文化」、「不夠優雅」?
A:據建築師稱,目前之樣式只是「基本設計」,正建行「細部設計」,造形、外觀、風
  格與周遭環境共構等均尚在形成中,「人文大樓論壇」所示圖片,並非定案。歡迎各
  界提供具體建議,院方、校方亦將持續督促,務必使其完善,創造該區之人文新景觀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