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淺說定武蘭亭 (一)

作者: Goodsignet (印子)   2015-01-30 07:24:31
定武蘭亭相傳是歐陽詢所摹刻
故先從 "摹" 說起:
早先說過 A4 的小字帖可以放大到 A3 直接填墨覆寫
但印刷油墨不吸墨而容易弄髒,袖套於此十分合用;亦可提腕書寫
或乾脆由左至右書寫 (較不建議)
以下是金城和西苑聯合出版的原寸複製高清大圖
https://tw.mall.yahoo.com/item/p031354069603
我將它用 A3 複印;連接之後再予以摹寫,
由於不著墨,行筆較滑;
大字不比小字,若行之久遠,恐有不良影響;
建議覆上一張 蟬翼宣 摹寫較為適宜。
一般字帖通常分頁印刷,不利行氣與章法的學習,
導致有些人寫行草時,明明每個獨立字都不錯,但組合起來就是說不出的不對勁。
這個缺失可藉此改善。
清朝中興大臣曾國藩在家書中明確要求長子曾紀澤
用油紙摹寫歐陽詢 柳公權 的字帖,以改善筆力不足及體氣較弱的毛病
可見摹帖是古人學書常用手段之ㄧ。
並非劣者所獨創眩人耳目的練法,亦無需感到丟臉云云。
從信中亦可知: 只要選對字帖並持續練習一段時日
寫書法是有益身心健康的。
例如,唐代的柳公權 87歲,歐陽詢 84歲,虞世南 80歲;其後的楊維禎 74歲,
文征明 89歲,梁同書 92歲,翁同和 85歲,何紹基 74歲……
近代吳昌碩 83歲,齊白石 94歲,呂佛庭 95歲
現今的張光賓和吳平也都九十好幾
在十倍速時代的緊張忙碌中,"慢活" 不啻是重要的生活方針
就我所知,台南署立醫院精神科也嘗試讓患者學習書法以改善其精神狀況。
所以書法不僅是妝點生活,它可培養現代人所缺乏的生活態度
以增進人人所企求的幸福感
.........(待續)
附錄:曾國藩家書:咸豐八年七月二十一日諭紀澤
去年在營,余教以看、讀、寫、作,四者閱一不可。爾今閱《通鑒》,
算看字工夫;鈔《說文》,算讀字工夫。尚能臨帖否?或臨《書話》,
可用油紙摹歐、柳楷書,以藥爾柔弱之體,此寫字工夫,必不可少者也。
爾去年曾將《文選》中零字碎錦分類纂鈔,以為屬文之材料,今尚照常摘鈔否?
已卒業否?或分類鈔《文選》之詞藻,或分類鈔《說文》之訓詁,
爾生平作文太少,即以此代作字工夫,亦不可少者也。爾十餘歲至二十歲虛度光明,
及今將看、讀寫、作四字逐日無間,尚可有成。爾語言太快,舉止太輕,
近能力行近重二字以改救否?
出處:http://www.millionbook.net/xd/z/zengguofan/zgfw/011.htm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