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檢舉] chaige B-1-1

作者: chaige (chaige)   2019-05-08 21:59:28
※ 引述《houseman1104 (長門房子人˙三玖軍准將)》之銘言:
: ※ 引述《chaige (chaige)》之銘言:
: : 我想答辯到這裡已經可以請版主判決了。雙方立場明確,這裡再次確認雙方立場:
: : 檢舉人認為,我方,在目前2019年的現在。在辯論主題是 "言論自由",在這樣的環境
: : 背景下,引用 "不然就游去對岸,台灣海峽沒加蓋!!" 是代表2007年總統大選前夕,
: : 陳水扁前總統的發言,是 "政治語言撕裂族群,是挑釁群眾!"
: 我不同意違規者擅自為我的主張下結論
: 而且該結論錯誤
: 我主張違規者在與政治無關之本案討論中
: 刻意引用具爭議與挑釁意味之政治相關言論為挑釁行為
: 以上主張以我方解釋為準
: 如果違規者執意惡意扭曲本人的陳述
再次確認雙方立場(有錯請指證):
檢舉人立場:
在與政治無關之本案討論中,刻意引用具爭議與挑釁意味之政治相關言論為挑釁行為。
我方立場:
在2019年5月8日C_ChatBM版,且辯論主題是言論自由,我方引用2007年總統大選前夕,
陳水扁前總統的發言"不然就游去對岸,台灣海峽沒加蓋!!",是代表我方捍衛"言論自由"
的決心。
根據我的答辯,我方認為,引用名言當下,的環境背景是很重要的,因為名言代表的意義
會隨時代不同而演變。所以我在雙方立場都加入時間和背景。
若檢舉人不同意請說明原因指證。
我加入的環境背景有兩個:
1. "現在2019年5月8日C_ChatBM版,且辯論主題是言論自由"
2. "當年2007年總統大選前夕,陳水扁前總統的發言"
加入的環境背景後雙方立場:
檢舉人立場:
﹝在與政治無關之本案討論中,刻意引用具爭議與挑釁意味之政治相關言論為挑釁行為﹞

備註:﹝﹞為原檢舉人立場
"" 為環境背景
我方立場:
現在2019年5月8日C_ChatBM版,且辯論主題是言論自由,我方引用2007年總統大選前夕,
陳水扁前總統的發言"不然就游去對岸,台灣海峽沒加蓋!!",是代表我方捍衛"言論自由"
的決心。
: 本人將依板規捍衛自身之權益
: : 我認為,2019年的現在,我在辯論主題是 "言論自由",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
: : 我方引用 "不然就游去對岸,台灣海峽沒加蓋!!",是代表我方 "捍衛言論自由的決心。"
: : 以上雙方立場,有錯請檢舉人指證。
: : 以下是檢舉人講述,引用名言 "不然就游去對岸,台灣海峽沒加蓋!!",
: : 誕生的經過,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文化、背景,還有部分反對人士的評論。
: : 以上是檢舉人講述
: : 我不知道版主有沒有經歷過2007當時的社會氛圍,但應該知道,引言中
: : 的對岸,是指中國,而在中國的言論自由,是有經過世界認證的爛,所以後來這句名言,
: : 代表的意義,才會演變成: "你這麼不想要自由,就去最沒自由的地方",也就是我的原意
: : 。
: 我已善盡舉證責任,證明前總統該言論與言論自由無關
我方對引言 "不然就游去對岸,台灣海峽沒加蓋!!" 演變至今說明:
我不知道版主有沒有經歷過2007當時的社會氛圍,但應該知道,引言中的對岸,
是指中國,而中國的言論自由,是有經過世界認證的爛,所以後來代表的意義,
才會演變成: "你這麼不想要自由,就去最沒自由的地方",也就是我的原意。
至於檢舉人所謂善盡舉證責任,我想在2007年總統大選前夕,
"不然就游去對岸,台灣海峽沒加蓋!!"所代表的含意,
不同支持者會有不同見解。而檢舉人提出的證據,只是部分媒體的評論。
台灣媒體的素質,我想也是有經過社會認證的爛。還請版主不要被誤導。
: : 我的原意是 "你這麼不想要自由,就去最沒自由的地方"
: : 但由於雙方立場明確,所以檢舉人無法感受到我方捍衛言論自由的精神。
: 同上,刻意引用與言論自由無關之發言
: 顯然目的並非如違規者所述
: 而是意圖以政治挑釁言論激怒看到的任何人
這裡雙方立場明確,我就不多論述! 放上雙方立場確認
檢舉人立場:
﹝在與政治無關之本案討論中,刻意引用具爭議與挑釁意味之政治相關言論為挑釁行為﹞

備註:﹝﹞為原檢舉人立場
"" 為環境背景
我方立場:
現在2019年5月8日C_ChatBM版,且辯論主題是言論自由,我方引用2007年總統大選前夕,
陳水扁前總統的發言"不然就游去對岸,台灣海峽沒加蓋!!",是代表我方捍衛"言論自由"
的決心。
: : 這段還有模糊空間,以下是我的答辯:
: : 我要答辯的內容是,
: : "伏爾泰 和 陳水扁前總統,兩人的名言,誰對台灣人會比較有親切感!"
: : 對於是否有挑釁,雙方立場明確,不多作論述。
: : 我想這個問題很容易,用社會經驗常識既可判斷,有興趣的版眾可以自己試試,
: : 或找家人試試,以下開始提問:
: : (沒有的請回答沒有)
: : 1. 陳水扁和伏爾泰 是哪國人?
: : 2. 陳水扁和伏爾泰 的最高經歷是甚麼?
: : 3. 陳水扁和伏爾泰 的兒子叫甚麼?
: : 4. 陳水扁和伏爾泰 的配偶是誰?
: : 5. 陳水扁和伏爾泰 誰進過監獄?
: : 以上五個問題,我想台灣人對誰比較熟悉親切。應該沒人有意見
: : (長姿勢一下,引用維基百科:伏爾泰原名:弗朗索瓦-瑪利‧阿魯埃)
: : (法語:François-Marie Arouet)
: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C%8F%E7%88%BE%E6%B3%B0
: 該引言已經與言論自由無關
: 本項無討論之必要
反對檢舉人迴避問題,根據:
以下檢舉人兩段發言
1. 違規者已於先前自承可以選用相對中性之言詞
然而卻在思考後仍然選用敏感性政治相關詞彙
其居心不用我贅述
2. 伏爾泰該段語句才與言論自由相關
且於國中課本中即有,本國受國中以上教育者占86.67%((引用自教育部公開統計數據
使用該段文字不但有理,且不可能造成不親切感
反而使用前總統該段語句不但與言論自由無關,且具濃厚挑釁意味
違規者此段詭辯毫無邏輯可言
以上檢舉人兩段發言
我認為,確認引用誰的名言,對台灣人會比較有親切感,對於本案討論是有幫助的。
: : 上方檢舉人發言,雙方立場明確,不多作論述。
: : 最後我要用 "不見棺材不下淚" ,這個隨時代環境而改變意義的俗諺舉例,來表達出,
: : 若執意用俗諺誕生當時的意義,套用到現代演變後的意義,會有多可笑。
: : 造句: chaige!!!你已經回文回了整個版面了,還沒放棄答辯,真是「不見棺材不掉淚」!
: : 然後我查了一堆典故出處當作證據:
: : 1. 不見棺材不落淚”,本是“不見親棺不落淚”,親棺意指親人的棺材。
: : 2. 民間故事:不見棺材不落淚的由來
: : https://kknews.cc/zh-tw/story/k22qpr.html
: : 3.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98回:“常言說得好,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 : 。咱如今將理和他說,不見棺材不下淚,他必然不妥。”
: : 然後我檢舉B-1-1抗議,有人咒罵我,說我家有親人死了,還叫我回家對著死去親人的
: : 棺材哭哭!! 我感受到十分憤怒,我認為他 "意圖引戰/挑釁板友"
: : 以上舉例,搏君一笑,非真人真事。
: 假設性議題,無討論之必要
感謝檢舉人看完我方舉例,搏君一笑,非真人真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