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AXQb ()》之銘言:
: 就昨天看露娜公主玩天際線2,後期看她一直在調整道路交通阻塞問題
: 就是將主幹線變3線道,道路十字路口的左、右邊分別有右轉、左轉道,中間都是直行道
: 然後連接主幹線的的支線道實施縮減馬路加寬人行道+植樹方式,減少臨停
: 然後廣建設停車場,及停車場後退+進出專線道,好像就這樣改善了交通阻塞的情況
: 所以就想問,遊戲是這樣但現實上這樣的道路設計能有效改善交通阻塞嗎?
: (排除掉投訴這些外力因素)
就我P社老玩家經驗
路的寬窄一直都不是重點,十字路口才是
多數塞車的源頭都是十字路口停等車
造成壅塞之後回堵
拓寬馬路只是多一點空間容納十字路口停等車的車流
解決不了多少問題
車流量大的主要幹道,必須減少路口交匯
車流量小的支道,則減少路口交匯的紅綠燈管制,由車輛自主禮讓
交通設計基底要設計主幹道、次幹道,再往下則有支道
就好比人體血管動脈一樣
由大至小,由疏而密
主幹道應該減少與次幹道的交會,十字路口越少越好
方便遠程行車和大流量車流加速通行
支道則減少紅綠燈,則能靈活而密集地交匯
方便車輛靈活移動
次幹道不隨便連結主幹道,支道則彼此密佈
這樣才能兼顧車流通暢和
理想上像是這樣
![]()
遊戲裡這樣玩
一座城市的底子就算是打好了
基本上針對特別發達的產業區個案處理就好
回推到現實,減少十字路口的理念還通用嗎?
我覺得可以
譬如說我們來比較一下三重三和路三段和台北市惡名昭彰的市民大道
![]()
![]()
這兩條都是主幹道
但是壅塞度卻是天差地別
讓我們來數一下它們十字路口的數量
![]()
三和路的十字路口總共8個
其中除了連結高速公路的路口外,其餘並沒有特別壅塞
![]()
市民大道的路口則多達14個,而且至少連結了3條主幹道
先天劣勢下,還讓更多的支道與其相連,製造更多的路口和紅綠燈停等
無怪乎成為台北市最壅塞的道路之一
而且這還是上頭已經蓋了快速道路舒緩車流的情況
其實一開始,一些支道就不應該與市民大道相連
例如長安東路的一系列巷弄
或者說巷弄級都不該與其相連,改為打通一系列的平行巷弄及道路
好舒緩車流
總結
拓寬道路只是治標不治本
減少路口和紅綠燈停等,嚴格執行主次幹道分流
避免大量車流堵塞在路口
才能有效舒緩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