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有些人不了解大企業的運作邏輯
他們以為任天堂即使用相對更低成本
比如說2A或1A或更低等級的製作
只要有利潤就可以了
就是說為什麼要砸上億美元高風險賺十倍回報率
(比如說奧德賽的製作成本約一億美元,總收入約十七億美元)
而不是用更低成本比如說一千萬美元賺五千萬美元但風險更低更好
因為企業規模擴大
會帶來各種剛性的固定開支
比如說公司人力成本,全球伺服器平台維護成本,固定行銷成本,與上下游廠商的合作成本,物流和上架成本,客服和售後服務和維修成本,IP授權管理成本等各種林林總總
小規模小製作的遊戲雖然也會有利潤,但無法帶來足夠的邊際利潤,無法支撐上面的所有開支
所以就算是任天堂也得要定期有3A大製作,不一定是畫質,總之就是必須有高成本高風險但高回報才足以支撐營運
簡單的說就是任天堂家大業大,跟全世界各種企業都有利益關係,所以必須賺更多錢才能養活自己還有合作的供應商
那任天堂有天說他們決定削減開支,賣一些更低成本但一樣有賺錢能回本的作品,合作廠商聽到會怎樣?
首先
合作的硬體商和軟體商就知道訂單要削減了,跟你混沒錢途了,我們公司也想增長也想擴大,有很多人想要升職加薪致富,任天堂想降低製作規模了,就表示跟著任天堂混沒辦法飛黃騰達了,就要去找其他能帶他們雞犬升天的公司
合作的通路和零售店聽到這種話就知道庫存要增加了,利潤要下降了,無論任天堂的遊戲再好賣,也還是會有些比較差的作品積庫存,那他們就會減少對任天堂的銷售和推廣,這對任天堂的銷量也是惡性循環,會讓任天堂的經營越來越差
投資人知道任天堂這種想法,那就是賣賣賣,毛利率那麼低那股價肯定漲不高,任天堂想要再從市場集資或銀行借錢都會更困難
任天堂內部的員工也會人心惶惶,大家都指望著遊戲銷量更高,公司規模越來越大才有升職加薪和年終獎金,一聽到那種話大家都要跑路了
成為大企業就是一條不歸路,所有人,不管是自己人還是合作夥伴還是玩家,全都只准你前進,不准後退
任天堂頂多是不在畫質上投入高成本高風險,但在其他方面的成本支出和風險一樣不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