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oaoa0123 (ball ^ω^ ice)
2025-08-20 20:38:58這個話題我很有興趣,分享幾個思考點
所謂的音樂聽起來高級、複雜,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和聲的複雜性,
而日本人群接受不協和和聲的能力無疑是非常高的,這裡我提一個假設:
因為日本雅樂以小調式為主,小調式天生地就較為不協和,
而日本常用的都節音階在小調式中又屬於更不協和的一種(主要展現在他的降二級音)
而中國雅樂自明清起偏好大調五聲音階,所以其文化遇到複雜的半音化音樂抗拒感更強。
再來當然是維新得較早、較徹底、政治經濟社會環境較穩定的問題。
要找一個國家類比的話,日本的音樂文化發展情況與俄羅斯無疑是最為相似的:
斯拉夫民族民歌同樣偏好小調式,同樣是在19世紀較晚「開化」的民族,
俄羅斯人借用德國和聲發展出斯波索賓和聲體系,
日本人借用德國和聲發展出島岡讓和聲體系。
只不過日本終究離歐洲較遠,沒能像俄羅斯一樣有柴可夫斯基這般知名的作曲家
不同的是日本20世紀音樂又有美國爵士音樂的影響,這一方面則與法國更為相似
喔對了,我不覺得標題說的是對的,對岸有非常多優秀的音樂人,但是他們沒能在市場
上獲得成功罷了:) [市場的因素就是上述講的普及文化的因素]
最成功的我首先會想到原神的陳致逸,20世紀的黃河協奏曲這類也很不錯。
作者: emdovascular 2025-08-20 20:42:00
推
作者:
kim1214 (趴趴金)
2025-08-20 20:52:00對岸作文創就是有極大的風險 怎麼好好發展 上面一個不爽就給你鐵拳制裁 你幾個月 幾年 一生的心血就沒了
作者:
seer2525 (冠軍都是一場夢)
2025-08-20 20:54:00優秀的音樂人各國都有很多 差在國內市場跟風氣接不接受他們 長期不接受下來就是一直人才嶄露不了頭角一直被扼殺 所以標題也沒有說錯
結果這兩個喜歡小調的國家幾乎同時在1990年代被美國放倒...
作者:
GYLin (Lynx)
2025-08-20 21:48:00Bad Apple 也是五聲音階 不一定要複雜和聲才是好音樂吧...
作者:
gm3252 (阿綸)
2025-08-20 22:08:00對面的年輕樂手蠻強的,也是當初有趁早設立幾個音樂學校的關係台灣真的蠻可惜錯過引進幾個音樂學校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