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iyori ([木神] 伊織)
2025-08-03 03:20:11以下文章是我對湯姆與傑利的感嘆,但是內容是我給ai資料然後由ai代擬(我有修正)的
《湯姆與傑利》的黃金時代:一場因商業誤判而終結的傳奇
《湯姆與傑利》由威廉·漢納(William Hanna)和約瑟夫·巴貝拉(Joseph Barbera)
在米高梅(MGM)電影公司創作,其黃金時代的短片不僅在動畫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記,更
以七座奧斯卡獎的成就確立了其不可動搖的經典地位。然而,這場長達二十年的傳奇,卻
在 1957 年戛然而止,其背後並非創作者的才華枯竭,而是一場由商業恐慌、誤判與無情
時代變遷交織而成的悲劇。
商業決策的雙重錯誤:關閉動畫部門
米高梅在 1957 年決定關閉其動畫部門,是一個充滿矛盾且最終導致理性的後悔的決策。
當時,由於美國最高法院的「派拉蒙法案」(Paramount Decree),米高梅被迫將其戲院
業務出售,這讓片廠失去了穩定的收入來源,並使其陷入了瀕臨破產的財務危機。
儘管從一開始,米高梅就知道《湯姆與傑利》的市場價值,這點可從德克薩斯州女商人
Bessa Short 的來信促使米高梅重啟製作中得到證實。然而,在面臨巨大的財務壓力時,
米高梅的高層陷入了「病急亂投醫」的困境。他們做出了一個致命的誤判:認為舊卡通的
重發所能賺取的利潤,與製作新卡通的投資相當。這種「只收割,不投資」的模式,導致
米高梅為了節省眼前數萬美元的預算,而放棄了這個能夠持續創造價值的頂級資產。這場
決策的諷刺在於,如果沒有後來的《賓漢》奇蹟般地拯救公司,米高梅此舉很可能加速其
破產,可謂是既害了漢納-巴貝拉,也差點害了自己。
後續版本的徒勞:無法複製的成功
在漢納-巴貝拉離開後,米高梅試圖以多種方式重啟《湯姆與傑利》,但最終都以失敗告
終,證明了黃金時代的成功是無法複製的:
低成本外包的失敗:米高梅首先以低成本聘請吉恩·戴奇(Gene Deitch)的團隊。
儘管戴奇是一位奧斯卡獎得主,但其充滿個人風格的實驗性作品,與《湯姆與傑利》的經
典默劇喜劇風格格不入,最終因不受歡迎而宣告失敗。
高價聘請的掙扎:在戴奇失敗後,米高梅轉而以近於漢納-巴貝拉時代的預算聘請動
畫大師查克·瓊斯(Chuck Jones)。然而,瓊斯對「貓鼠追逐」模式的厭倦,使得他的
創作充滿了矛盾與不情願,最終導致作品毀譽參半。
時代與媒介的限制:即使是漢納-巴貝拉本人,在 1975 年重回《湯姆與傑利》的懷
抱(The Tom & Jerry Show),也因電視審查制度的限制,無法重現原始版本那種充滿
肢體暴力的喜劇精髓,最終也以失敗收場。到了 1980 年代,米高梅再次找上 Filmation
工作室製作(The Tom and Jerry Comedy Show),但該版本因極度節省成本而導致**
「作畫崩壞」,並採用單調的電子配樂,這與斯科特·布拉德利(Scott Bradley)音畫合
一的配樂**相差甚遠,最終也遭遇了與戴奇版本相似的失敗。
總結:理性的後悔與永恆的傳奇
《湯姆與傑利》的歷史,最終歸結為一句話:當漢納-巴貝拉在 1950 年代末期開始製作
CinemaScope 短片時,這個傳奇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而且一去不復返。
米高梅對此的後悔是絕對理性的,但當他們意識到自己放棄了一個無價之寶時,卻發現為
時已晚。因為《湯姆與傑利》的黃金時代,是建立在「漢納-巴貝拉」這對天才組合、充
足的製作預算、不受限制的創作自由,以及一個特定時代的完美結合上。這些條件在
1957 年之後便不復存在,使得後來的每一次嘗試都只是徒勞。
以前kerry板友曾經寫過幾篇論文級的湯姆與傑利介紹印象中應該有m起來才對
作者:
a205090a (CAN DO IT)
2025-08-03 05:38:00找不到文欸
作者:
exyu (yue)
2025-08-03 06:27:00沒梗啊 你玩不出個梗 也沒人要看而且也說黃金時代過去了
作者:
BOARAY (RAY)
2025-08-03 06:50:00之前那個肥貓鬥小強也是沒對話 後面也跑出對話來
作者:
spfy (spfy)
2025-08-03 07:13:00這類作品真的太難做了吧
作者: shen5678 (DASH) 2025-08-03 07:56:00
天竺鼠車車第一季算無對話吧
無對白的劇情比有對白更難寫 而且現在離默劇時代太遠創作者不是在那個環境成長 很難做出好的默劇
無對白動畫很強調表情、肢體和環境(道具)三者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