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上提供了不少的想法 這兩天看下來也有點初步了解
的確 台灣這產業還沒起來 高層不能這樣扼殺創意
我是認為對於輔助 鼓勵方向上
現在老一輩的一些刻板印象也是影響很大的因素
但我比較好奇的是 所謂“台灣的本土化”為何
![]()
![]()
雖然不像烘焙王內如此誇張
但經歷了各種殖民 而後中國方長期統治下
各種文化上的要素反而同樣能聯想到中日
我覺得也很難有能讓國人明確了解的“本土化”題材
事實上若不寫下地名 或畫一些標的建築(ex.101)
一般人看也就認為像降世神通 是摻雜著一些中華文化的作品吧
菜市場 宮廟題材真的加入的確有助於作品的豐富性
(記得以前有看過一部好像叫檳榔特攻隊的就很有趣
但過於強調如此反而不是好現象
我是覺得先讓國際 國內都知道作者是“台灣人”是最重要的
產業起來 或是台灣有更多文化內容後
再藉由創作表現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