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台灣有關心動畫理論的討論平台嗎?

作者: a5378623 (黑雲)   2019-10-18 22:18:21
前陣子看了Thomas LaMarre的"The Anime Machine: A Media Theory of Animation"覺得
非常有意思,他藉由火車移動的經驗將影像活動區分成縱深的運動和橫向運動兩種,然後
分別命名以電影性和動畫性(不是說電影沒有動畫性,或是動畫沒有電影性,而只是從兩
者的特性來說,電影更容易藉由攝影機運動表現電影性,動畫更容易用圖層表達動畫性)
然後他再利用這個區分來分析宮崎駿的動畫表現(例如縱深的攝影機運動和橫向的背景平
移)甚至進一步像法國哲學家Paul Virilio那樣將兩種影像活動的邏輯和戰爭進行連結,
從而分析宮崎駿在動畫表現的選擇之中隱含的反戰意涵。
這就讓我想到前陣子讀到的大塚英志的文章,也是採取類似「動畫性=橫向運動」這樣的
觀點,而根據他的說法這其實是普遍的業界共識--他以拍攝《駭客任務》的華卓斯基姊
妹為例子,他們翻拍自日本動畫的電影《駭速快手》,明明是實拍電影卻還是刻意將畫面
進行分層的拍攝以表現動畫的特性--只不過大塚英志取的名字レイヤーの美学。
此外,他也不認為這是「動畫性」這樣的客觀屬性,而是從文化研究的角度指出,這種橫
向運動的圖層美學,其實是來自愛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論,而愛森斯坦又以日本文化作為支
持他蒙太奇理論的例證,就僅僅只是因為這樣的巧合而已,並非影像機制的固有性質。
而從這個角度引入愛森斯坦之後,他更進一步主張戰後日本漫畫的理論依據,不只是手塚
在《新寶島》時將電影分鏡引入漫畫的畫格,還可以追溯到更加根本的也就是「畫格」本
身是如何產生:這個依據同樣也是愛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論。
在〈鏡頭以外〉這篇文章,愛森坦森主張日本的繪畫教學不同於西方「從無到有的畫完整
張畫」的空間組織的方法,而是「從完整的畫面中進行切割選取」的蒙太奇方法。換句話
說,前者是建構,後者是擷取,而這樣的「擷取」則更進一步成為「畫格」的邏輯。
不過說到漫畫和畫格,其實還有其他不同脈絡切入的的研究者,像是Scot McCloud的序列
觀點和"closure"理論,還有Thierry Groensteen提出的"Arthology"觀點。當然還有日本
的竹内長武、夏目房之介、四方田犬彦等等,但是這就和動畫沒什麼關係啦,而且也是更
加小眾的研究主題,所以也不指望--還是說回動畫吧,台灣有什麼社群媒體或是平台比
較對這方面有興趣的嗎?而不只是像停留在大塚英志所說的資料庫消費的層次的討論?
作者: ClawRage (猛爪Claw)   2019-10-18 22:20:00
這不是表演系或傳媒系的初階課本就會寫的嗎
作者: CactusFlower (仙人掌花)   2019-10-18 22:23:00
難喔 我覺得最快的途徑是英語Youtube頻道
作者: APM99 (血統純正台北人)   2019-10-18 22:34:00
用哲學角度來看就好了 可以扯一堆
作者: onnax (日出了 晚安)   2019-10-18 23:03:00
我也覺得youtube比較找得到,滿多英語系動畫師都會開頻道
作者: w40w40w40w40 (w40w40w40w40)   2019-10-18 23:27:00
超級歪 他有講過攻殼https://youtu.be/6-KYHDAEFW0 不過他比較著重於思想上的解析 而非畫面呈現
作者: dora77511 (Shiroyou)   2019-10-18 23:30:00
老實講絕對是腦補過度…宮崎駿會想加什麼畫面只會是他覺得這畫面好看或他想畫而已……你要運鏡之中有什麼隱含的反戰思考那比較像高佃勳在作的事……
作者: CactusFlower (仙人掌花)   2019-10-18 23:47:00
樓上不知道鏡頭心理學真的存在嗎 而且不是玄學 比較像是約定俗成的創作模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