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戰亂中成長 莎塔琵描繪茉莉人生

作者: hoanbeh (孫南)   2019-08-07 23:24:42
戰亂中成長 莎塔琵描繪茉莉人生
22:56 2019/08/07 中時 許文貞
https://images.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9-08-07/900/20190807004857.jpg
《茉莉人生:我在伊朗長大》曾在2007年改編為動畫電影。(摘自網路)
伊朗裔漫畫家瑪贊・莎塔琵在她33歲那年,在法國畫了一套漫畫,從此再也無法回到家鄉
。漫畫《茉莉人生:我在伊朗長大》描繪她生長於伊朗的過程,呈現戰亂、宗教對社會帶
來的影響,藉由小人物的生命故事映照國家歷史的變動。漫畫一推出就在歐美和世界各地
引起迴響,卻被伊朗列為禁書,讓她從此再也無法踏上伊朗土地。
談到創作源起,莎塔琵曾在外媒採訪中表示,她在離開伊朗五年後,才開始動筆畫《茉莉
人生》,「剛開始創作的時候,我的確充滿憤恨,在心裡想:這些惡劣的人必須要被懲罰
!我想殺了他們!但我隨即發現,這樣我跟他們就沒有兩樣了。所以我必須跟這些事保持
一點距離,不再憤怒,面對過去所經歷的暴力和愚行,我不需要以牙還牙。」
故事中,莎塔琵10歲那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從此大開民主倒車,原先自由開放
的社會逐漸封閉,禁止一切「墮落的資本主義」娛樂和象徵。女性更是被壓迫,出門必須
戴頭巾穿長袍,以免「挑逗男性」。然而人民頑強的任性,展現在夜晚拉起窗簾之後的狂
歡派對,以及街頭面對槍桿子彈的遊行抗爭,莎塔琵也在這樣的環境下,逐漸長大,面對
複雜的人生。
愛米粒出版社總編輯莊靜君表示,《茉莉人生》引起巨大的迴響,「伊朗人要寫出這些經
歷,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為只要一出版,就注定再也回不去伊朗了。作者當時才30幾歲,
就有勇氣對抗、批判伊朗,是很難得的。」
莎塔琵表示,「我在1984年和1994年兩度離開伊朗。聽到人談到伊朗時,我會在心裡想:
我知道的伊朗不是這樣的。的確有發生電視新聞播出的事,但關於伊朗,還有很多面向是
大家不知道的。所以我提供了自己的私人觀點,而非從政治、歷史或社會議題層面詮釋。
因為無論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人都是一樣的,有權力活下去。」
莎塔琵在2007年再將漫畫改編為動畫電影,風靡全球,更入圍奧斯卡最佳動畫、獲坎城影
展評審團大獎。過去曾由香港三聯出版繁體中文版,睽違17年,近日終於在台出版。作家
林立青表示,書中清楚地展現出一個宗教和極權被過度高捧的國家,對於社會文化各個領
域的箝制,「讀者也能在書中看到台灣與伊朗歷史的共同點。」
(中時)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0807004856-260405
作者: tchaikov1812 (柴犬夫斯基)   2019-08-07 23:26:00
推個,好看。RIP 摩薩台
作者: iamnotgm (伽藍之黑)   2019-08-08 10:33: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