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台灣為什麼足球不興盛

作者: shifa (西法)   2019-06-03 23:53:51
※ 引述《ak47123121 (小忍)》之銘言:
: 在玩FIFA的時候,一直好奇為什麼明明足球這種運動每個人種都能有一定實力,
: 也不是超級花錢的運動,
: 韓國日本都有在世界盃發光發熱過
: 怎麼台灣足球就不興盛呢?
關於足球的傳播模式,推薦各位用一些時間找《瘋足球 迷棒球》這本書來看。
推薦這本書的理由:
1. 從歷史性的角度來看足球跟棒球如何傳播
2. 從體制面來看足球跟棒球面臨「職業化」議題時採取的不同途徑
3. 足球很多人在玩,台灣卻熱衷於相對冷門的棒球,剛好可以看這本書互補一下
這邊簡單回應命題,為什麼台灣不熱衷足球。
最直接的原因很簡單,就是過去台灣在日本治下時,日本還不熱衷足球,
就這樣 XD
而無論是足球或是棒球,
傳播途徑大致上是英國/美國頻繁地派出國人進行政商交流時,隨手帶過去的娛樂。
足球被傳播得比較廣,一方面除了英國殖民地的關係。
另一方面是英國人會協助當地成立體育協會(對,就是在台灣被幹到翻掉的那種X協)
幫忙推廣運動。
而棒球在推廣過程中則沒有特別成立協會進行交流。
我覺得這也跟英/美兩國的國情有關,不過在此不特別說。
而台灣因為歷史因素,曾於日本治下接受日本的價值觀。
所以當時日本流行啥鬼,台灣原則上就是follow日本的流行。
棒球就是從那時候帶進來的。
回過頭來看足球在台灣發展先天制約在於:
1. 沒有跟棒球一樣的歷史背景因素
2. 沒有籃球的遍地開花,以及NBA全球化浪潮、商業化、轉播時間相對友善的優勢
3. 出路較窄
棒球的文化歷史因素就不特別花時間嘴,
我這一輩的人有多少是因為跟著爸爸輩一起看下來的。
可能或有離開或不會時常關注,但是這個族群培養至少也有30+α年的時間。
而籃球在台灣的推廣算是相對輕鬆的,
因為20多年前MJ把籃球從美國帶到世界的同時,也把籃球帶到了台灣。
無論你對於傅達仁的印象是什麼,
但是他早期創造出來的籃球術語很容易讓人覺得籃球很有趣,
加上NIKE對於行銷的專長,井上雄彥《灌籃高手》的推波助瀾,
都讓籃球在台灣有不錯的知名度。
加上什麼「打籃球會長高」之類的都市傳說(應該是吧?),
家長也很樂意讓小朋友打籃球。
另外近20年來學校操場的設計也有利於籃球運動的發展。
在各式各樣的因素之下,台灣會拿著一顆籃球去玩的人還真不少。
但是棒球走的就是另一條路。
棒球在台灣基本上等於是一種「技能」,
進入棒球科班的學生幾乎等於早早進行了人生規劃。
這個在棒球板有不少文章有提到,有興趣可以去翻一下。
不過棒球在產業發展的重點在於,
棒球在國際賽中是少數有機會跟強權一拼的團體球類項目。
(當然這是針對台灣知名度比較高的球類而言)
加上有職棒聯盟的發展,無論你對中職的印象是什麼,
但有能力的球員都會希望進入中職,甚至旅外,這很重要。
足球在發展上軟硬體都有進步空間,尤其又以軟體更重要。
硬體上:拿得出來的球場也就台北田徑場、高雄龍騰,
但這種大型場地一般人根本沒得用。
一般型場地往往都有球隊長期租用,
而因為草皮養護的關係,也不太會開放給一般人拿著球去玩。
雖說足球場地相對不受限,
但是可以在草皮上玩球的好處就是摔倒比較不會那麼嚴重……
在水泥地上摔可是很驚心動魄的 XD
而在軟體上,板友提到的師資是一項重點。
但是我覺得制度上還沒有建立起如同棒球一般的途徑是很麻煩的事情。
之前有機會跟小學足球教練聊到,
台灣小學、國中都有人在踢,但是這些踢足球的學生到了高中可能就不踢了。
因為高中足球並不風行,所以沒有那麼多校隊。
直到大學才又開始慢慢有人踢。
足球人才的培養是有斷層的,這是制度面的狀況。
籃球好一點,但是很多人戲稱台灣籃球員人生最高峰在HBL,
因為台灣沒有最高的層級可以去努力。
SBL是「準職業」,最近討論得沸沸揚揚的CBL又連個影子都還沒看到……。
這些都會影響籃球專長的學生的發展意願。
棒球則又是另外一回事。
棒球科班制度幾乎把棒球當成一種專長在培訓,
所以早早進入科班的學生,生活裡面就是不斷訓練。
沒有進入科班/校隊的學生,對於棒球就很容易霧裡看花。
這是因為大多數學校為了管理方便,不太喜歡一般人從事棒球運動。
一般人錯過了從小被招攬的機會可能要到大學才有比較多的時間可以接觸棒球。
所以棒球一開始就是一個窄門,
只是進入棒球這個窄門的人有努力的目標:進入職棒。
回過頭來看足球在台灣的狀況。
硬體上沒有籃球場遍地開花,軟體面體育老師自己不會玩,
制度上也還沒有職業化,或是跟巴西、中南美洲國家一樣有人才外銷的能力。
所以足球在台灣不熱門,很正常不過呀。
只是事情也沒到那麼悲觀。
因為個人覺得這幾年還蠻容易在路上看到穿足球衣上街的人。
10幾年前買足球衣感覺很盤,現在看個世界盃不買件球衣感覺有點弱。
這種娛樂消費習慣的改變對於台灣足球發展是好現象。
甚至也有家長鼓勵小朋友去玩足球當成身心發展的途徑,這些都是正向的改變。
: 不過FIFA真的做的很不錯說,真不愧是EA,原本以前就做不少運動遊戲,
: 內容收錄的內容也下不少功夫,雖然只是用ORIGN BASIC會員玩的
: 但有點興趣想買FIFA2019
有特價就買了,想那麼多幹啥 XD
文末補一些ACG點,
《灌籃高手》的出現滿足了90年代國高中生認識籃球的渴望。
無論是湘北先發五人或是陵南、翔陽、海南的球員,
你叫得出名字的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為哲學跟球風。
就連運動作品中常常最影薄的教練,也很有個人特色。
加上井上的分鏡跟畫技,作品的節奏掌握跟情節安排,
都很容易讓當時的國高中生心生嚮往。
原因很簡單:國高中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就是不想跟別人一樣。
籃球給了國高中生這種不想跟別人一樣的發揮空間,
加上每個角色幾乎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要克服的弱點,
所以看下來除了爽之外就是有一種「我也要跟他一樣」的想法。
然後旁邊就有個籃球場,不下去學一下流川楓感覺就是悶悶的。
相對地,足球雖然有《足球小將翼》,但是一方面風格限制,
另一方面是當時的小朋友看到足球也不知道哪裡可以踢,
所以就浪費了(?)發展的機會。
不過現在很多明星足球員其實也是看《足球小將翼》長大的,
套一句老人最愛說的「我只是欠栽培……(下略5000字)」。
所以有沒有好的作品吸引人投入,有沒有足夠的環境條件讓人從事這個運動,
有沒有足夠的產業規模讓人往更高的方向發展,
都會影響到一項運動在台灣的發展性。
作者: sue5566 (56不能亡)   2019-06-04 00:15:00
推個,專業
作者: Vulpix (Sebastian)   2019-06-04 00:15:00
雖然我覺得,都去打籃球,就還是跟別人一樣了。
作者: coffee112 (咖啡奶茶)   2019-06-04 00:42:00
體育老師會玩,學生多數也不想學,這就是台灣,專項體育老師連工作都很難找,沒成績就火掉你
作者: ryanmulee (ryanmulee)   2019-06-04 01:16:00
優文
作者: kisc32950 (睡神)   2019-06-04 03:54:00
台灣也是有類似HBL的半職業足球聯賽喔…雖然幾乎沒媒體在轉播就是…
作者: piggyjacky (行雲流水)   2019-06-04 04:11:00
推,當時的政治學助教對足球有研究,他提到現今足球大國幾乎都是殖民時期就打下基礎。
作者: peterw (死神從地獄歸來)   2019-06-04 06:13:00
作者: wurick000 (Adolf Gott)   2019-06-04 09:41:00
所以只要有辦法搞的出類似甲子園一樣的信仰 足球就不缺人 了(?
作者: Vulpix (Sebastian)   2019-06-04 10:37:00
好像那種能發展到世界規模的共同體育活動多少都有殖民的影子在?當然後面奧運等大賽的推廣也有功勞,但是足籃棒排網桌的傳播模式看起來不是殖民就是戰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