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悲劇 = 深度???

作者: cat380015 (涂哥)   2018-12-29 02:10:28
原文吃掉
悲劇是否等同於深度呢?
推文跟回文討論到惹希臘悲劇
這邊就來獻醜一下
先簡單介紹希臘悲劇
首先悲劇的英文tragedy
起源於希臘文tragōidia
意思是山羊歌 一種祭祀的儀典行為
也就是說「悲劇」最初在希臘是不帶現代所謂「悲劇」的意義der
現存的三個悲劇作家、28部悲劇作品裡
都是在雅典舉行的戲劇競賽的演出作品
所以與其說希臘悲劇 不如說雅典悲劇更正確一點
在競賽裡會演出三名劇作家的 3+1部作品
三個情節關聯的悲劇跟一齣羊人劇(satyr play
演的都是以雅典為中心的世界觀、政治觀、道德宣教、思想等等
前面三部的基調基本上比較哀傷
所以後面會演出具笑鬧性質的羊人劇來緩解情緒
羊人劇會做出強調懶覺的笑點
大家可以看下圖演員手上拿的懶覺有多大
http://i.imgur.com/bzxT9Ri.png
並不是所有的希臘悲劇就一定要死全家、情緒哀痛
Aeschylus的《波斯人》講的是波斯人在波希戰爭裡慘輸的故事
整齣基本上就是波斯人哭哭為什麼我輸惹我好慘 ;'(
這齣戲上演的前一年希臘聯軍在薩拉米斯大敗波斯
以當時的雅典觀眾來看應該會覺得蠻爽der才對
至於為何大家認為悲劇就應該是要家破人亡的慘劇
這個觀念可能源於亞里斯多德的《詩學》
其中亞里斯多德認為sophocles的《伊底帕斯王》是上乘悲劇的典範
以致大家想到悲劇=伊底帕斯=悲劇就應該要是這樣子
亞里斯多德自然有他的理由,他認為,
悲劇是「對一個高貴、完整的和一定規模的動作的一種模擬」
行動裡又包含了「發現」、「急轉」兩項
「發現」就是劇中人發現了隱藏的真相
「急轉」顛覆觀眾對前面劇情的認知,簡單說就是轉捩點
這幾點上,《伊底帕斯王》是符合他理論一個很好的範例
以上是個人憑印象對希臘悲劇的簡單介紹
有錯還請指正
總而言之,以「喜劇」和「悲劇」來分類作品
雖然是個簡單的二分法
但太容易蓋棺定論,甚至於產生兩者是互相對立的觀念
人生短短幾個秋,其中有喜有悲
也就不存在悲、喜劇孰好孰壞的問題
那麼,我們回過來看 所謂深度又是什麼呢?
相對於深度的詞就是表面吧
有些作品讓人大喜或大悲,但過目就忘
又有些作品看完能讓你產生思考
我想「是否能讓觀眾進一步思考作品提出的問題」
應當就是所謂的深度了
事實上,希臘悲劇,或者莎劇就是在與觀眾對話、引領他們思考的作品
回文裡有人推薦希臘悲劇可以參考Medea《米蒂亞》(就是fate的c媽原型啦)
米蒂亞來自柯爾克斯島 在希臘人來看就是蠻族女性、化外之民
這齣戲重點就是讓觀眾能去思考外邦人/非雅典公民 的處境
有一句說:「情理之中,預料之外」
這是戲劇的準則
你的角色性格是否一致?情節有沒有爆走?鋪陳是否合理?
少了一項就會讓觀眾愈想愈不對勁
原po提到種種強行「悲劇」結尾的作品
顯然就是沒做夠鋪陳 在基調轉變後讓人wtf
自然就會有種「為黑而黑」、「強行悲劇」的感覺了
作者: tw15 (巴拉巴拉)   2018-12-29 02:25:00
我覺得能讓觀眾越藍色窗簾 對該作的愛好者就會覺得越有深度
作者: ghghfftjack (慾望深厚的老衲)   2018-12-29 02:34:00
原則上來說 好的悲劇會讓人在結束後起到某種心靈淨化的作用沉澱下去以後有什麼三觀重新刷了一次的感覺XD
作者: the0800 (0800)   2018-12-29 09:12:00
不僅是悲劇,角色﹑情節﹑鋪陳出現崩壞狀況的話,不管哪種戲更容易帶給觀眾的都是強烈的煩躁感
作者: ryohgi (瘋狂阿行)   2018-12-29 09:32:00
藍色窗簾說會讓很多人輕視作品跟作者
作者: Abby530424 (亞斯卡雷)   2018-12-29 09:54:00
所以我記得老亞很強調悲劇主角應該有的特質
作者: toulio81 (恩...)   2018-12-29 10:10:00
推!重點其實根本不是好結局或壞,而是劇情的合理性、角色性格塑造跟劇情主題探討的有不有趣等,難道劇情內容說的都很淺薄但是有人死了就叫有深度?而劇情探討深入但最好都處理的圓滿就叫沒深度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