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東方與西方的奇幻小說差異

作者: youtien (恆萃工坊)   2017-02-07 14:47:07
  這篇舊文可參考。
※ [本文轉錄自 CFantasy 看板 #1EZ4ep7m ]
作者: youtien (大叮噹) 看板: CFantasy
標題: [閒聊] 文學與道家
時間: Wed Oct 5 20:14:41 2011
  原來猛子一堆書中主角叫李弘,是有典故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808ed0102drqz.html
文學與道家 (2011-08-06 11:59:57)转载
标签: 杂谈
  由貴州返回北京後,不遑寧處,又去了安陽一趟。八日還要與華夏地理的艾紹強、商
務常紹民諸位同去江西十天,考察三清山、靈山、葛仙山、龍虎山、麻姑山、五公山、玉
司山、閣皂山等道教名山。玩倒是好玩,累也一定很累,姑貼講記一則,以助遊興。
文學與道家
龔鵬程
  文學與道家的關係,有許多人強調過。可是我這一講卻不是還要講那些陳腔濫調,而
是要著重介紹文學與道教。
  一般人不懂,可能會說:既然談道教,為什麼題目不叫文學與道教呢?「道家」是指
老莊思想,不是指道教呀!
  這是一知半解的假內行。古代並沒這樣分,老莊固然被稱為道家,道教各派也同樣被
稱為道家,《隋書‧經籍志》所載《道學傳》就不是老莊而是神仙家言。所以現在人用道
家指老莊、用道教指神仙方士,乃是分其所不當分。  
  可是另一方面,我們又往往該分而未分。例如我們過去講文學史說某某人受了道家之
影響時,常沒搞清楚有許多根本不是老莊思想而是道教。像人們一談到魏晉,就說是老莊
玄學,舉嵇康〈養生論〉、葛洪《抱朴子》等等為證,而不知他們都不是老莊,乃是道教

  再看我們熟悉的〈蘭亭集序〉。其內容主要是說聚會非常好、非常快樂,但這麼美好
聚會卻令人樂極生悲,想到人生苦短。現在聚會很快樂,可是轉眼就過去了,生命也就要
消失了。因此〈蘭亭集序〉是個悲傷的文獻,講人面對時間的哀傷。而在哀傷中王羲之還
有個重要的體悟,發現莊子所說的「齊物等觀」「齊彭殤、一死生」等等都是騙人的。莊
子教人不要執著於大小長短,大小是相對比較來的,人陷在這些比較之中就不能見到天地
之大美了;假如從大宇宙的觀點來看,一年、十年、一百年有多少差別呢,一個出生就死
掉的嬰兒和活了八百歲的彭祖又差多少呢?莊子常常拿死亡開玩笑,是想去除我們對死亡
恐懼。王羲之卻認為這只是個理論上的空話,故:「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王羲之他們是個道教家族,他根本不信老莊思想,所以有一雜帖還說:「省示,知足
下奉法轉道,勝理極此。此故盪滌塵垢、研遣滯慮,可謂盡矣,無以復加。漆園比之,殊
誕謾如不言也。吾所奉設,教意正同,但為行跡小異耳」(全晉文,卷二五)。他如此瞧
不起莊子,可見當時許多人和事並不能只從「莊老玄風」去理解。
  一般談思想史,又皆只談道家,以致大家對道教都不太瞭解,也不知道它對中國歷史
有多大影響。所以我這一講會偏重從道教說。
  老子,在戰國時期已經被經典化了,書已開始有人為它做注解。把它看成經,替它作
解釋的這些書就叫做傳,跟《詩經》底下有毛詩、韓詩、齊詩、魯詩,或《春秋》之後有
公羊、穀梁諸傳相似。當時有傅氏、鄰氏的傳,現在我們能看到最早的傳就是韓非子書裏
的〈解老篇〉〈喻老篇〉,喻是說明的意思。
  老子本來是一個我們不太瞭解的人物,有高度傳奇性。即使是《史記》的記載也撲朔
迷離。裏面說了幾個故事。其一說,老子是周朝的守藏史,等於國家圖書館館長,所以孔
子專程從山東到洛陽來拜訪、問禮。老子對他有很多勸勉,後來孔子走了,對老子甚為讚
歎,說老子像龍一般難以形容。其二說老子覺得沒人能瞭解他,就騎著青牛出函谷關,要
去隱居了。在關口,碰到守關的關令尹,說隱居後您的思想沒人知道太可惜了,還是把著
作寫下來吧。寫完以後,老子始飄然出關而去,這才有我們現在看到的《老子》五千言。
這是老子生平的大要。
  近代人不相信這些記載,認為老子恐怕不是孔子見過的那個人,或者孔子根本沒見老
子,只是一個傳說;《老子》那本書的年代更晚,可能還晚到秦。錢穆先生就曾寫過一本
《莊老通辨》,認為莊子在前、老子在後。
  馬王堆帛書出現後,我們才漸漸覺得老子這本書具體成形,且和現代差不了太多,恐
怕在孔子略晚時就如此了。我在讀大一時,突然得到消息,說大陸馬王堆挖出帛書老子,
有一萬字,把我們都嚇壞了。因為我們讀的只有五千字。後來才搞清楚原來挖出來了兩本
,稱為甲本跟乙本。現在版本《老子》是分上下經的,一般稱為道經和德經,帛書本卻是
德經在前、道經在後,正相反。還有,現在《老子》分成八十一章,帛書本則是沒有分章
的。這是漢代初年的版本,若再加上近年出土的戰國楚簡,益發可以証明《老子》在戰國
前期就非常流行了,傳統的說法並沒有錯。
  《莊子》遠沒有《老子》這麼流行,他是名不見經傳的人,同時代也沒有其他人談論
過莊子。他跟孟子是同時代人,他們有共同交集的人是惠施,惠施曾經在魏當過宰相。孟
子也在魏國待過,而且孟子是這麼愛評論的人,批評過的學者很多,可是並沒提到過莊子
,主要只是攻擊楊墨之學。今天楊朱之學我們是看不到的。哲學史裏講楊朱,只能根據孟
子批評的那兩句話,說楊朱之學為我,然後再根據一本有疑問的書《列子‧楊朱篇》來揣
摩陽朱到底講了些什麼,此外沒啥文獻。因此有人就懷疑楊朱可能就是莊周。另外,莊子
書原有五十多篇,不是現在的三十三篇,現在這個本子,怕是後來經過魏晉郭象等人處理
的。
  再者,老莊鏈結起來成為一個詞,大概也要到漢末才形成,早先老子主要和黃帝並稱
為黃老之學。那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學問,我們其實也不清楚,現在只能根據馬王堆挖出來
的一些文獻,如《黃帝十大經》等等來談,從前談黃老更多只是臆測。
  戰國到漢初,這段時間的人喜歡談黃帝,當時是個熱門人物,故事傳說很多,司馬遷
寫《史記》曾說:「百家之言黃帝,其文不雅馴」,可見依託胡扯的很不少。而把老子跟
黃帝合在一起講,或許強調的是清靜無為、與民休息,這是符合漢代初年政治環境的。漢
初幾個皇帝都講黃老之學,武帝時的竇太后也還是。
  另外就是延續著韓非子解老的路數,跟我們現在讀老莊時強調的清靜退讓等等全然不
同。
  這是法家的讀法,認為老子是權謀之術。例如:無為,就是君無為而讓臣子去有為。
做君主的人要明白:一個人的本事是有限的,愛表現的結果就一定會出紕漏,你有幾斤幾
兩讓人看得一清二楚,所以做君王要垂拱而治,事情都讓底下臣子去幹。臺灣學者薩孟武
先生寫過一本《西遊記與中國政治》,說:你看玉皇大帝有什麼本事嗎?他又不像如來佛
本事那麼大,可為什麼天兵天將服他,聽他管,連如來佛也稱讚他?其實這就是做皇帝的
訣竅所在。他不必自己出手,先用太上老君的招安之計,後用二郎神楊戩的武力鎮壓,再
拉佛祖助陣,自然就平亂了。他不是沒本事,而是根本不必顯自己的本事,這就是治術。
只有明武宗那樣的笨蛋,才會王陽明都已經把寧王宸濠擒了,亂事底定,他還叫陽明把人
放回去,好讓他來個「御駕親征」,顯顯自己的手段。幸虧陽明不糊塗,早把寧王殺了,
這才避免了一場鬧劇。
  這叫君人南面之術。顯本事的,只能做先鋒,到前線去打仗,主帥都是靜坐後方調兵
遣將的。政治史上最被大家嘲笑就是崇禎,他精明幹練,力精圖治,最後國家卻亡了。所
以他憤憤不已,罵臣子說我不是亡國之君,你們卻都是亡國之臣。後來史家評論道:光聽
這話就知道他果然是亡國之君了。因為他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會用人也不能用人,在位時居
然換了五十位宰相,這樣國家能不亡嗎?
  韓非講的就是這一類「治術」,把老子解釋得像是個陰謀家。老子講「將欲取之,必
故予之」等等都變成了人生的權謀。這是漢代老子讀法的另一路。
  後來黃老之學慢慢又產生了變化,黃老神格化,變成一個神了。
  漢人是講五行的,東西南北中,配金木水火土,又配顏色青白紅黑,中央是黃色。中
央的位置,以君來代表。若以老少男女來分,則中央是老位,所以何起來就叫中央黃老君
。中央黃老君,是在五行思想格局裏說的,但不久就被神格化,把中央黃老君看成是一位
人格性的神,當一個神來祭祀他。
  因而到漢末就出現了一個奉太上老君的道派,叫天師道。創教者是張道陵,他們的書
叫做《老子想爾注》,這是我們現在可以看到最早的道教注解本。以前其實還有一本《河
上公注老子》。河上公是隱君子,傳說是漢文帝時人,但此書未必那麼早,可能也要到漢
末。
  總之漢末把老子跟修道結合在一起,是一個宗教觀點,是以修煉的方法來解釋的。例
如老子講專氣致柔,是教人要謙卑、處下、柔軟的,但這種謙卑的態度到宗教中就變成一
種養氣的修養功夫,教人呼吸吐納。老子書也因此變成了道派所運用的典。《老子》向來
有道教本跟文人版之不同,道教版本主要在道觀裏傳承,有的刻在道觀石碑上。他們的文
字,跟我們一般看到的不一樣,也會刪掉一些虛字以符合「五千文」。
  不過要提醒大家:天師道是政教合一的,其講法並沒有脫離那個從政治法術觀點來解
釋老子的老傳統。
  因為從河上公開始即講「治身如治國」,修身的方法和治國的原則是一致的,所以不
能想像道士即如隱士一般。天師道更是政教合一之體制。它把所管理的地區分為二十四治
,治就是教區。每個教區有傳教士負責教民,有男師女師。同時起事要推翻漢朝的黃巾太
平道,也是政教合一的。這樣的政權後來因為失敗了,所以道教後期才都避免談治國,只
強調治身。
  這時候,他們只講到老子,並沒有談老莊。把老莊和道教合在一起談,大概要到了隋
唐以後。
  道教也不都信奉老子。如太平道,理論和天師道差不多,說天地生病了,我要像醫師
一樣來治理他,而且將來會降生一位真正的太平帝君,帝君出現以後就天下太平了。它就
不奉老子或太上老君。
  魏晉以後,從天師道又分化出來一個上清道。是一位天師道女師魏華存另創的,在南
北朝期間很盛。它有自己的經典《上清大洞真經》《黃庭經》等,道法主要是呼吸吐納加
內觀,觀察我們身體內部的變化。
  在漢末還有另一個靈寶道,宗旨不是教人修煉成仙,而是要普度眾生,主要經典叫《
靈寶度人經》。因此上清道士見到死人是不能去超度的,他們須涵養生氣來克制死氣才能
長生,碰到死人是晦氣的事,將大大折損修煉的功力,故遠遠看人家抬棺材出殯到就要趕
快躲起來,最好是藏到水底,回家後還要沐浴更衣。靈寶則相反,要普度一切天人。到現
在,道士還是分成兩類,像臺灣就有紅頭道士和黑頭道士之分,一種是做喪事的,一種則
絕對不做。但道士若不做超度法事,收入就會減少很多,所以後來很多道派都吸收了靈寶
濟度之法。
此外還有丹鼎道士,也稱為外丹或餌食。他們不只吃草木之藥。草木本易於衰朽,所
以要吃不朽的東西,例如吃金子,慢慢身體變成金子那樣就不朽了。可是一下吃那麼多也
不行,會變成吞金自盡。吃這些金屬有方法,不能直接吃,而是要用鼎爐燒練成丹藥吃,
故稱為丹鼎道士。
  這是中國最早的的一批化學家。研究中國科技史的人對道教最感興趣了,因為早期的
科技都是這些道士發明的,包括鑄劍做藥的技術多與道教有關。南朝大道士陶宏景就寫過
《刀劍錄》,各位也應當讀過唐人傳奇《古鏡記》。而現今之所謂中醫其實也就是道醫:
陶宏景另有一本《養性延命錄》,中醫聖典《黃帝內經》也是道書,因為該書古代的版本
早失傳了,今天我們看到的,乃是唐代道士王冰的傳本,其中思想部分均是王冰用他老師
所傳道書補進去的。所以今天中醫這個體系基本上就是道醫。道士講養生修煉,發展出了
很多醫學知識。
  其中丹鼎道士主要是拿硫磺、丹砂、銅等等去燒練,吃了大補。過去魯迅講魏晉的文
人與藥跟酒,講的就是這類事。酒是行藥的,藥是五石散之類,吃了以後大熱。所謂魏晉
風度,多與他們吃了藥有關。可是各位當注意:這不是魏晉之特色,唐宋皆然。光唐朝就
有五個皇帝是吃藥吃死的。文人當然也吃藥,韓愈、白居易都服食,宋代的東坡兄弟、陳
後山等人也還在吃。
北方奉道也很盛。北魏寇謙之,創了新天師道,自稱在嵩山老虎岩發現一個鐵盒子,
裏面有幾部經典。太武帝很相信他,把自己的年號改為太平真君,自命為救世道君。
後來唐代也如此。大家都以為唐朝王室因姓李所以以老子為本家,信奉道教,其實不
是的。唐代得天下,同樣利用了太平道的啟示,宣傳太平真君要降臨。 
  且不是只有魏太武唐高祖這些人想到用這個思想來支持自己的政權,所有造反的人也
都利用它,所以在南北朝期間打著太平真君旗號起來造反的就有幾十起。太平金闕帝君住
在天上的黃金屋裏,姓李名弘,所以起事的人都自稱李弘,唐高宗還一兒子叫李宏呢。
  唐代推崇道教,所以在科舉考試中也專門開了道舉,其經典就是老子道德經、莊子南
華真經、列子沖虛真經,道教正式成了國教。
  宋代因外患很多,對內要建立權威,所以宣傳得到了天書,國號也有一段稱為太平興
國,編了《太平廣記》《太平御覽》等書,因而其國教仍是道教。其間有一個非常狂熱的
分子,就是宋徽宗。徽宗詩書畫俱擅,又學神霄派道法,這一派能引雷電來鎮伏妖魔鬼怪
。由於道教是國教,所以道觀即是政府衙門,很多文人,如東坡、朱熹、陸游都當過道觀
住持。東坡的啟蒙老師就是道士,最後一個官職則是玉局觀住持。歐陽修的父母亦葬在道
觀裡。許多學者說中國歷代只以儒家為國教,真是無知呀!
到了金元之間,就是各位所熟悉的全真教了。在元朝,全真教還扮演著漢文化傳承者
的角色,包括孔廟的祭祀、儒家經典的研讀,全真教都起很大的作用。因全真教本身是三
教合一的。它講《中庸》、《金剛經》,也講道經,跟儒家關係非常親近。
  但不幸全真教到了忽必烈時期卻受到嚴重的打擊。因為西藏喇嘛在朝廷裏很多,蒙古
國師就是創造蒙古文字的喇嘛巴思八,很受皇室信任,佛教勢力很盛。最後佛道教大論辯
,辯來辯去沒有結果,佛教遂說:乾脆把兩家的經典拿出來燒吧,誰沒燒掉就代表誰勝利
。道士沒有料到佛教可能預先做了準備,所以佛經沒燒著,道經就燒掉了。道教失敗,道
士當場被剃了頭,勒令去當和尚。雖然如此,道教在社會上還是影響不衰,對漢文化傳承
方面的作用還是很大,道派也很多,有全真教、玄教、太一教、真大道教等。
  朱元璋取得天下以後又改以道教作為國教。清廷雖然自己信喇嘛,但對於漢人所信奉
的儒家、道教等等,一樣也支持,如張天師封為真人,與衍聖公相仿。諸位翻看《閱微草
堂筆記》,看紀曉嵐對張天師的道法的敘述就知道當時士大夫跟朝廷對道教還是很支持的
。這是道教大體的發展。
宋代以後,道士煉丹與從前不同處,是增加了內丹說。其理論是說真正藥物不是外在
的金石草木或豬腦羊肝等物,真正的藥物就在我們身體內部,只要予以烹煉即能長生。因
此“鼎”不是化學反應爐,乃是我們身體本身。身體內部有陰陽、水火兩種不同的性質,
修煉以後,慢慢就可以成丹。情形類似女子懷胎,十月丹成,可以如小孩生出來一般,跳
出竅來,如此便能身外化身,長生不死啦。
  這個基本理論形成於唐代後期,最具影響力的人是呂洞賓。內丹各派都奉呂洞賓為祖
師。他與其師鍾離權著有《鍾呂傳道集》,其後發展出北南東西中五大派。北派就是全真
,南派也跟全真七子一樣有七位宗師,性命雙修。命功是道教的方法,性功則採禪宗之法
。東派是明朝末年陸西星所創,他也可能是《封神演義》的作者。還有中派李道純,西派
李潛虛。西派成立時間較晚,清咸豐以後勢力才漸盛,這一派除宗呂祖外還拜張三丰。《
張三丰全集》即李涵虛所編。所編文章,很多是扶乩扶來的。
  扶乩是什麼呢?通常是用一根棍子,兩邊分叉,兩個人抓著它兩邊,棍子底下懸著一
枝筆。筆下放一個沙盤。把筆點在沙盤上,然後旁邊的人念咒請神,神下降了,筆就開始
動,在沙上畫來畫去。抄起來,就是一首詩或一篇文章:這是神下降所寫的東西。康熙修
《全唐詩》時曾主張乩詩不要收入,但實際上乩詩在古代十分普遍,民國初年陳衍《石遺
室詩話》就還記錄了不少當時士大夫扶乩作詩的情況。這是傳統的一種人神溝通方式。
  以上介紹的道教概況,跟文學的關係不是很明顯嗎?
  從剛才的敍述中,各位就可聽出來很多文人其實是道教徒,如天師道的王羲之、鍊丹
的葛洪、唐初學陶淵明的王績等。王績是王勃的叔叔,寫過〈醉鄉記〉。其中,李白最重
要了。過去李長之先生寫過《道教徒李白及其痛苦》,現在讀李白詩的人卻很少注意他道
教徒的身份。可是李白是正式道士,不只有道教思想而已,他奉道籙、煉丹,詩裏面大量
典故是跟道教有關的。李商隱同樣也學仙,且與李白同屬上清道。凡此,均可見道士或道
教徒是文學創作的重要群體,更不要說明朝滅亡後出家做了黃冠,著有《霜紅龕集》的傅
青主等人了。
  不注意這一點,就會讓我們的文學史知識大生混亂。
  例如現在我們講詞,無非從《花間集》的傳統上講下來,分婉約派、豪放派。這是明
人的詞史觀,被我們發揚光大的。其實詞原本是流行歌曲,什麼題材都有,敦煌俗曲《雲
謠集》就是明證。其中一大部分就是道佛教用歌曲宣教的曲詞。現在各類選本都很少選這
類內容。可是各位知道嗎:道士多擅做詞,如全真七子就都有詞作,其中丘處機詞集名《
磻溪集》,寫得尤其好。他們是個龐大的詞創作群。呂洞賓就寫有《西江月》等詞。一直
到張三丰的《無根樹》等,都是用詞來表達修道的體會、境界、方法。《全唐詩》裡神仙
、高道之詩亦不少,也值得注意。至於跟道士來往的文人就更多了,如王維,我們只知他
是“詩佛”,但他與道士來往的文獻也是極多的。
  道士煉丹、吃藥,同時也是文人生活的一部分。韓愈、白居易、東坡兄弟都是如此。
另外,我寫過〈乾嘉年間的鬼狐精怪〉。我們只注意到乾嘉年間的經學,但是沒有注意到
鬼狐仙怪在整個文人中的狀態:前有《聊齋》,後有《閱微草堂筆記》《子不語》。道教
浸潤到了整個文人生活裡面。
  所謂文人生活,包括對文房四寶的欣賞、對文物的品玩、對茶酒的鑒賞、對書齋住屋
的要求、人在四時的調攝等。其經典文獻如高濂的《遵生八箋》是從人的角度講,文震亨
的《長物志》是從物的角度談。教人怎樣過一種文人雅士、有文化品味的生活。而“遵生
”是什麼呢?那就是道教的思維了。四時調攝,該怎麼樣吃、該怎麼動。遵生就是循著生
命自然的規律,不逆生,才能讓生命得以調理順暢,才能長生。《遵生八箋》所顯露出的
文人生活其實也是道教徒的生活。因此,不能忽略道教徒生活方式對文人的影響。
  還有許多文體跟道教是有關係的。譬如《招隱》。雖早見於《楚辭》,但《楚辭》的
《招隱》是召隱士出山;到了《文選》的《招隱》則相反,是教大家回山裡去隱。《反招
隱》才是楚辭的《招隱》。南北朝有大量的隱居文學,比如《北山移文》等等,都是對隱
居的討論。隱居不仕,例如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一般以為是受老莊影響,實則並
非如此,乃是道教的。嵇康習慣了道士的生活方式,不洗頭不洗澡,所以認為若去做官就
不能修道了。
  再者是遊仙,其中最著名的是郭璞的《遊仙詩》。漢代樂府中就有《飛龍引》《升天
引》;到曹植、曹丕,更是大作特作,至郭璞而大昌。
  另外就是山水詩。所謂山水詩,一般人以為就是遊山玩水、描摹風景,其實不然,它
有一定之內涵。其典範,如謝靈運的寫法就是固定的:開頭說原因,如心中鬱悶,所以出
去玩;接著寫路上所見;最後要發議論,說明見此山水後對人生有何體會,故須發玄言、
講道理。因而玄言詩與山水詩是相生的。
  唐宋以後,詞裡有全真教道士的創作;曲裡也有道情,講道家式的體悟,而且整個元
曲都彌漫著漁樵問答式的精神狀態,“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是看盡風波,置身物
外的閑觀。以致元代詩文共同顯示出了濃重的山林氣。
  此外,從小說的淵源上看,六朝志怪最主要的來源就是道教。在原先《山海經》的傳
統上加進了一個更恢闊的道教的世界觀,如《十洲記》、《洞冥記》、《搜神記》、《博
物志》等等。像干寶原本是個儒者,寫過《晉書》。但他父親有個妾,父親死時,以妾陪
葬。封墓以後若干年,重修的時候發現這個女人仍活著,述陰間之事甚詳。回陽後,飲食
如常,又活了很多年。干寶經由這段經歷以後才開始說鬼搜神的。張華的《博物志》,更
是上追《山海經》,下與當時整個道教環境都有關聯。這些神仙、志怪、博物,衍生到後
來就是鬼狐仙怪。
  六朝人的詩文小說還有一種特別的題材,叫“仙鄉傳說”,像《桃花源記》這樣“別
有洞天”的文章是很多的。其來源就是道教的“洞天福地”說,有三十六洞天、有七十二
福地。因此各位若去查考歷代對《桃花源記》的評論與桃源詩,就會發現很多人都說桃源
中人是神仙、桃花源是神仙所住的地方。如王維、歐陽修的《桃源行》都是如此。劉晨、
阮肇入天台山的故事也是這個傳統:講某個人在特別的情況底下忘機誤入仙鄉世界,再回
頭已百年身,如《爛柯山記》等。
  另外,上清道有一部重要的經典是扶乩扶出來的,叫作《真誥》:天上的仙真來告訴
我們。這本書是大道士、大書法家陶弘景所編。他的筆跡,尚存焦山《瘞鶴銘》,曾被推
崇為大字之祖。他收集前輩們扶乩降真下來的記錄,整理而成此書。當時那些書跡也都是
非常精美的。
  為什麼這些道士的書法這麼好呢?因為道士最主要的本領就是寫奏摺給上帝看,祈禱
赦免我們的罪,故要上章、拜表。那就是《文心雕龍》所講的章表書奏,只是給老天爺看
而不是給人間帝王看的罷了。若用韻文寫,就叫作青詞。這個傳統一直都有,如明代嚴嵩
之所以被寵信,就是因為嚴氏父子青詞寫得非常好。明朝皇帝信奉道教,祭天都要用青詞
。道教文書寫作的傳統如此,道士們的文采書法當然就都非常之好了。
  上清道的創教祖師是原來天師道的女師魏華存。所以上清道的女仙很多。女仙有幾個
系統。一是王母娘娘一系,唐代杜光庭《墉城集仙錄》總其大成;第二就是上清道的體系
。上清的女仙很多,而且常和人談戀愛。所以六朝唐宋文人常用此類典故,李商隱〈重過
聖女祠〉有云:「白石巖扉碧蘚滋,上清淪謫得歸遲。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
。萼綠華來無定所,杜蘭香去未移時。玉郎會此通仙籍,憶向天階覓紫芝」。萼綠華、杜
蘭香就是六朝時代著名的女仙真。萼綠華來無定所,杜蘭香走了還不久,即是說她們經常
降臨人間。《真誥》開頭亦是如此,女仙跟著魏華存南岳夫人出來與人對話。
  所以《真誥》一打開就是漂亮的詩篇,後面則是敘事:南岳夫人告訴乩手不必緊張,
稱他與女仙有夫妻之份,並解釋人與神的匹配乃是陰陽兩氣相合,非皮膚濫淫。後面再補
充洞天福地說等等。這些文字本身就是文學作品,而且也充分影響了後世的文學家。雖然
我們現在講六朝文學的人都不知道這本書,但其實蠻重要的。
  後期的小說跟道教的關係也很密切。《封神榜》固然如此,《水滸傳》也是放在一個
道教的框架裡講的。第一回楔子就是“洪太尉誤走妖魔”。說洪太尉被派去江西龍虎山找
張天師,卻作威作福,趁天師不在,撕開了一口井的封條。以致一股黑氣沖上來,把井口
沖倒一半,竄上天去,散到各地去了,一百零八妖魔以此因緣而降生。中間還有很多故事
也跟道教有關。宋江的兩大軍師,一叫吳用,另一是入雲龍公孫勝。公孫勝就是個道人,
會灑豆成兵。而鬥法情節在書的後半部分談得很多。前面講宋江被人追捕時躲到九天玄女
廟,九天玄女送了他三卷天書,也是道教的成分。雖然這本書曾被金聖歎腰斬了一半,但
還是看得出這個道教的框架。
  再談《西遊記》。《西遊記》表面是個佛教的故事,講玄奘取經,實則與道教關係匪
淺。當然這個故事本身有很多傳承,早期是《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元朝有好多本雜劇涉
及。小說西遊記則最早的世德堂本,現代人相信是由明朝嘉靖年間的一個名叫吳承恩的人
寫的。吳承恩成為作者,是胡適的考證,可是那已經是民國二十一年的事了。明清間幾乎
就沒有人說《西遊記》是吳承恩寫的,反而有九成九的人相信是丘處機所作。且早在元朝
,虞集有篇序——當然現在考證的人也說這篇是偽託的——就說作者是丘處機。
  為何如此?明清人讀《西遊記》與現代讀法不大一樣。作品是一個文本,讀法不同,
讀出來是完全不一樣的。明清讀西遊,主要將其讀成《西游證道書》,認為唐僧取經只是
個寓言,其間每個故事是有寓意的,這些寓意告訴我們的修煉的方法與歷程。所以孫悟空
、豬八戒、沙悟淨、唐僧跟龍馬,這五個人就是金木水火土的關係。悟空是金、八戒是木
、沙悟淨是土、唐僧是水、白龍馬是火;他們的這種五聖關係,是相生相剋的。而書裡面
的很多情節跟內丹的修煉有關:白龍馬叫作意馬,孫悟空叫作心猿;孫悟空找須菩提祖師
學道的地方叫做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即是心字。路上唐僧問靈山什麼時候才到,這
麼多挫折。孫悟空答說靈山不遠的,「路上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讀西遊記的
時候,中間的回目也都是另有寓意的。所以明清刊刻都將其稱作《西遊釋厄傳》或是《西
游證道書》。道教裡面,尤其是內丹西派,裡面有一個旁支更幾乎以《西遊記》作為唯一
的修道經典,每天讀一回以供參悟。
  因此,無論作者是具有道教思想,還是文體係由於道教思想才有,或是讀者從道教角
度去解讀作品,文學跟道教的關係,從不同的角度來看,裡面都充滿了太多過去所無法想
像之處,值得格外留意。
作者: shihpoyen (伯勞)   2017-02-07 15:24:00
還滿有趣的
作者: PrinceBamboo (竹取駙馬)   2017-02-07 15:41:00
你想和原串連動的話 標題要用Re:而不是R:
作者: good5755 (竹子)   2017-10-05 20:18:00
我承認我END了
作者: Bonescythe (Cirilla)   2017-10-05 20:29:00
好文
作者: killord (皇甫平)   2017-10-05 20:50:00
龔老師的考證都很出陳 可惜這麼好一個人被趕去大陸了不過他在大陸遇到憤青大概也會混不好...因為照他考證說法
作者: killkillkill (Be Your 山沙)   2017-10-05 20:54:00
我也END了, 其實排個版可能會好一點...
作者: killord (皇甫平)   2017-10-05 20:54:00
中國武術中關於氣功的部分是從印度瑜珈改訂過來的 而且要到宋明左右所謂的「內丹」功法才開始出現 武術結合內功要到清朝才出現 氣功這個東西廣為人知甚至是清末時的事情所謂的內功練氣概念大約只有六百年歷史這樣..XD
作者: wo2323 (狡猾小狼)   2017-10-05 21:22:00
中國的根基其實是道家不是儒家 歷代都是道士做國師漢唐朝開國跟道家有關 宋朝更盛 日月明是劉伯溫輔助的所以的預言也是道士預言的 數學易經化學氣功中醫都是道家講的更白不只是道家 而是黃帝流下的神仙家其實就是外星人 留
作者: killord (皇甫平)   2017-10-05 21:31:00
結論怎麼突然就跳到外星人了!?
作者: Jobslg (閒者)   2017-10-05 21:32:00
有個胡說的,道學又不等於道家。宋史道學傳講的可是儒學家
作者: ron761230 (Ron)   2017-10-05 21:55:00
張草的滅亡三部曲也有提到道家李弘好像看過龔先生的一部專題考據大俠 : 俠的精神文化史論
作者: johnkry (john)   2017-10-05 22:41:00
挺有趣的一篇文章...確實一反我所識...
作者: dragonsix (Nazca)   2017-10-06 00:26:00
龔先生最大的缺點就是太誠實了...有些事情還是要裝傻
作者: holyice02 (立花左近將監宗茂)   2017-10-06 00:35:00
誠實不是好事嗎?做學問、考證應該要誠實吧?
作者: killord (皇甫平)   2017-10-06 00:41:00
誠實的下場就是被台灣掛名佛教團體封殺 只能去大陸流浪
作者: Jobslg (閒者)   2017-10-06 00:42:00
回應樓上,誠實是沒問題,只是不巧龔先生任教於該佛教大學
作者: holyice02 (立花左近將監宗茂)   2017-10-06 00:47:00
所以是佛?道之間的衝突?做研究,發表論文,好像和佛教沒有關聯。就因為這樣,就讓人位人才跑去大陸,得不償失吧。
作者: pnpncat (meow)   2017-10-06 06:24:00
唐代道舉應該是考四子吧?這裡缺了一本啦XD
作者: getout   2017-10-07 12:08:00
那個氣考證一看就知道是外行文人會搞的…印度瑜珈和中國氣功本質上是有很大差別的,有書上概念跟有傳承不會是同一件事。如果真的要講氣功的概念,最好是從中醫的發展去找,那才兜得上來…甚至這整篇文章其實也還滿好玩的,老莊的思想真的就代表道家全部??他們兩個人的想法重點也不完全相同,那是不是先讓他們鬥一鬥…基本上能有他們那樣完整想法,之前就一定有類似的源流,不然真的是天降神人,無師自通。說是神仙家其實也就是名詞不同,黃老之術,本來就不以老子為祖師,你今天把道家定義成老子莊子家的理論,再來打擊其其他流派是非老莊,所以非道家,是也沒錯啦,但就是玩文字而已啊…
作者: wavelet0520 (臥槽牽牛織女星)   2017-02-07 23:48:00
好文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