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是不是很多人把"黑暗殘酷"叫做有深度?

作者: jacktang3200 (湯豪)   2016-01-21 19:47:17
既然有人點名,便簡單回應一下。
※ 引述《a5378623 (黑雲)》之銘言:
: 問題是回到整個討論的主題,如果的理解沒錯,應該是:
: 「為什麼在看向負能量的ACG作品的時候,比較會有像是讀哲學論文一樣的感覺?」
: 這討論的本來就是個「心理認知」,所以即便「負能量」並不是個精準的分類也無妨,甚
: 至這裡的「深度」根本就不是觀看ACG作品的時候該要有的考量也無妨啊。
: 簡單來說,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覺得這類作品有深度?」
: 而就像你最後提到的:「只有不會看的人,沒有不值得看的文本。」
: 你認為唯一該被探究的深度是:「故事如何被說得更好,更精彩?」
: 換句話說,你討論的是「作品的深度」,而非「作品讓人覺得的深度」。
: 每個作品都有它的深度,重點是你會不會看,這是一個回事;
: 至於「一個作品為何讓人覺得有深度」,又是另一回事。
兩件事情是一體兩面阿
無法理解任何作品都有其深度的人,才會容易陷入哪類作品很有深度的錯覺
至於為什麼會陷入
我在上文也有略提
一是作品內給人的印象
二是宣傳
三是讀者自己沒有想太多
這三者都會影響且誤判
何況是用一個自己也不太清楚的正負能量框架呢?
上一篇都談正面例子
這篇就談反面吧
以ACG案例而言
田中亞希夫的《軍雞》(Shamo)很容易就成為開串所謂負能量就有深度的案例
主人翁是個被法院判決殺害父母的輟學生
在監獄被雞姦
出社會靠賣屁股跟當打手維生
無所不用其極活下去
好像想探討些武道或社會底層的東西
但只要有看到後面的都知道
這漫畫的價值觀一直在"我要不擇手段"~"我好像有救"~"我沒救了,我要不擇手段"輪迴再輪迴
跟現在的《刃牙》第四部無疑(雖然我一直懷疑刃牙現在捧本部是刻意炒話題)
這當然很大一部份是因為出版社以人性大作去包裝它
2008年的真人電影版
宣傳文案也是"讓人刻骨銘心的黑暗"
這算是典型被出版社的宣傳牽著走的案例
以非ACG案例而言
去年有部略有話題性的國片《愛琳娜》也是個主打在地關懷與社會正義的作品
女主角身為小提琴老師卻找不到固定工作又被壞男人騙大肚子
最後決定在捷運上突襲拉小提琴
當新台灣(高雄)的廖添丁
剛播時也有一陣好評
但實際看過就知道這簡直是一場笑話
套我佩服的影評人說法
這是"有誠意的爛片"
為什麼去聯誼被搞大肚子可以歸咎到社會結構?為什麼到處拉小提琴就算伸張正義?跟本說不通
只有導演一廂情願認為這樣演就能體現台灣的現況問題
但故事跟本兜不起來
這就是我說的組織能力欠佳
而觀眾卻只聽到有議題存在就不多想的結果
大概是這樣啦
: : 套個我每次看都想2下去的垃圾簽名檔「如果談電影、動漫只談劇情,為什麼不看小說就好了?」來說
: 最後說一下簽名檔,就像你說的,這句話會有「小說只有劇情沒有其他」的解讀。
: 可是我覺得只說「電影和動漫不只有劇情」好像又有點弱弱的...
: 還是你有什麼好建議嘛~
看你阿
是你在經營你的粉絲團
只有你知道你實際上寫這些是要宣傳甚麼形象
這就像競選廣告
你可以選辛辣的文案
但就要有心理準備被人批評
我也不是第一次跟你說過這簽名檔的邏輯有誤
你也沒想改不是嗎?
看你要繼續這種鏗鏘有力但邏輯有誤的舊簽名檔
還是乖乖回到意思清晰的句子例如"我想討論電影與動漫中劇情外的地方,歡迎來看我部落格"
我文筆不好
就不插嘴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