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為何日本在ACG領域可以領先那麼多那麼久

作者: sunny1991225 (桑妮)   2015-10-28 22:08:29
推 zzro: 我指作者的數量 不是助手 不過看來兩邊作品產生方式不同就是 10/28 19:53
其實我不確定當大家看到「漫畫的作者」這幾個字時想到的圖像是什麼?不過大概,大概
,因為受過日本ACG文化的洗禮,很多人腦中的圖像,就是一個作品由一個人把全部的工
作都包下來,從鉛筆線稿、封面、劇情、台詞等等都由作者自己來完成,或者盡量由作者
自己完成。
但歐美的情況不是這樣的。熟悉歐美漫畫的讀者其實在談作者時,我們大部分在談的事情
都可以講的更明確,像是「我是在談編劇」「我是在談繪師」「我是在談封面的繪師」。
歐美漫畫非常注重專業分工,很多編劇本身常常是跨足文學、電影、舞台劇的專業作家
(像是尼爾蓋曼或Alan Moore這種大名字),而繪師可能一輩子沒有寫過半個劇本,而是找
編劇當合作對象。這裡不是沒有例外,像是Frank Miller與Mike Mignola有幾本經典就是
他們自己把畫圖和編劇的工作給包了,但還是有許許多多的工作要交給其他人來做。
美國漫畫的殿堂級獎項恩斯納獎的獎項分類其實就反映了這種分工精細的業界現實。
恩斯納獎的個人獎項從上色、鉛筆稿到作家都是分開來頒的。這很像是你在歐美的電視劇
和電影業中會看到的情況。因為各門技術的專精程度與日俱進,已經愈來愈少有人能夠
靠單打獨鬥去做完全部的事情,作品的完成更多得仰賴團隊,而不是一個人的努力而已。
自另一方面來說,也不是沒有一些比較獨立的作者。這些人可能比較符合台灣讀者眼中
的漫畫家的形象。這種作者就我自己的觀察來看有不少都是卡通畫家(cartoonist)。他們
會獨立工作的原因有很多,不過從審美因素來看,不外乎是因為作者本身想要對作品有最
高的主導權。但這份工作其實很不好做。就成品來看,有不少選擇這樣工作的作家都是在
做小品作品的連載,像是台灣讀者可能比較孰悉的Peanuts(史奴比)。但也是有少數非常
強大的作者,像是2012年漫畫家Chris Ware就用Building Stories這盒自己苦心經營已久
的手繪圖像小說一舉征服當年非主流和主流媒體的口碑,作品甚至出現在各大報紙的
年度最佳文學作品排行上。另一個例子是已經被搬上大螢幕過的加拿大漫畫作品歪小子史
考特(Scott Pilgrim)。這部長達六冊一千兩百多頁、講述多倫多青少年生活的作品幾乎
是由Brian O Malley一手完成(不過強大如他也還是在最後兩冊開始請了助手,可以明顯
觀察到作品畫風的改變)。
這樣的作者在歐美居少數我自己並不感到太意外。畢竟時代已經跟過去不同了,不是每個
投身漫畫產業的人都非得樣樣精通不可,但人人都得混口飯吃倒是真的。在這樣的條件
下,人人都可以擇其所長反而是一個讓歐美漫畫產業可以持續存活下去且發展的理由之一
作者: qn123456 (Q.N.)   2015-10-28 22:16:00
推!是說法蘭克米勒的畫風真的很有特色......
作者: sunny1991225 (桑妮)   2015-10-28 22:17:00
我有聽過一個笑話,是說法蘭克米勒的畫風之所以那麼「寫意」是因為他本人不是個專職的畫家......笑話歸笑話,看一下TDKR後期的畫風,我反而覺得這個說法搞不好反映了部分的事實才對XD
作者: qn123456 (Q.N.)   2015-10-28 22:22:00
TDKR雖然很經典,但實在不適合介紹給不熟悉美漫的人推坑XD 一來字超級多,二來畫風大概不是每個人都吃得下去,我永遠都忘不了當時看到超人核爆後那幕的震撼.....
作者: sunny1991225 (桑妮)   2015-10-28 22:24:00
跟後來的TDSA比起來,我真的覺得TDKR還沒那麼差TDSA那個不光是蝙超,而是JLA集體形象+畫風毀滅了
作者: qn123456 (Q.N.)   2015-10-28 22:26:00
DK2是很多人心中的陰影.....
作者: gunng (暗黑檢察官)   2015-10-28 22:32:00
TDKR適合中後期DC讀者 感慨和心得會比剛入門的深入
作者: Nfox (Nfox)   2015-10-29 07:30:00
最大差異是分鏡吧 雖然有人笑富奸的好幾頁黑頁 但日漫作者本來就會在分鏡找出自己的特色作者會要求每張分鏡角度及畫面安排是有起伏且一體成形的敘述畫面各種耗時的細節則可以交給助手 像有動態感的背景和衣服故事和分鏡一起進行而有節奏 助手負責細節的作畫但缺點就是助手離開或換編輯(非編劇 但會引導)後... GTO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