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有沒有港漫其實很有深度的八卦?

作者: arrakis (DukeLeto)   2014-07-03 17:04:21
※ 引述《hareluyac (牧-重度傲嬌控)》之銘言:
(43)
: 有沒有港漫雖然劇情狂暴走,但其實對思想探討及人生觀都很有深度的八卦?
談一點方法論。
文本分析,粗淺可分為厚度與酵度。
厚度是,文本在議題上表達出的思想強度,與可供挖掘的厚度。
酵度則是,文本內多個議題橫向連結的程度,也可用廣度代稱。
舉個例子。
海賊王有天龍人、魚人的設定與劇情,可以說是明白揭示了種族議題的 "深度"
但,是否在各種方面強調了被壓迫者的悲苦?
又是否表達了不同種族立場的觀點?
在這個"深度"之中,可以讓讀者感受到階級上下者之間的情緒嗎?
被壓迫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被壓迫的人是怎麼想的呢?
反過來說,壓迫者方面的表現又是如何?
更深入一點,同一個階級裡的受剝削者與既得利益者,是否有明顯的象徵?
確切而簡單地說,文本自己有沒有提供足夠多的細節,給讀者確認一個議題
在文本中的位置。
以海賊王而言,每一段看似題材豐富,但大多一筆帶過,多數處於聊備一格的狀態,
甚至與主角群中任何一員的都毫無關聯,一船人就是被故事帶著走,無法推動故事
,沒有跟故事互動,就是作者筆下的棋子。
而像原PO舉例的這一種宣告角色思想的鋪排方式呢?
就比較直觀一點,可以概述為下列幾個問題:
1.這一句宣告跟角色本身的過去或未來有關嗎?
2.這一句宣告跟當下的劇情有關嗎?
3.這一句宣告所表達的立場,是該角色獨有的嗎?
4.這一句宣告是否確實讓人感到 "就是這個人會說的話" ?
5.若此角色的確抱持這個思想,那麼是否有抱著其他思想的角色與他互動呢?
6.不同思想的角色之間互動,是否產生辯證?
看起來似乎很複雜、想太多,但這些問題處理得好與不好,其結果是非常直觀的:
代入感。
不管是被角色的魅力吸引也好,或是被故事吸引也好,甚至更細節的,譬如打鬥
方式也好,作品有深度,確實提供了一套細膩的虛構框架,讀者才有得沉迷(沉浸)進去。
但若在作者的角度看,虛擬框架的細膩與否,是功力問題。
就是作者用什麼技巧操弄讀者,操弄讀者到什麼程度,可以操弄多久。
也就是技術性的角度。
如果將ACG創作確實地視為商業,否定其中的幻想與美好,將一切細節都看作是
有目的而為之
作者: potionx (YEN YUAN-YEN)   2014-07-03 17:06:00
沒有客觀量化方法會變成好幾種厚度...比方稿紙棋盤綠豆糕
作者: SuperSg (萌翻天的時代來啦°▽°)   2014-07-03 17:07:00
先推、不然別人以為我看不懂
作者: arrenwu (鍵盤的戰鬼)   2014-07-03 17:10:00
推一樓
作者: Rain0224 (深語)   2014-07-03 17:11:00
拿尺來量量看就會剩一種了
作者: potionx (YEN YUAN-YEN)   2014-07-03 17:17:00
否定客觀那就剩下主觀來用,也就是誰看什麼就是什麼了。
作者: arrenwu (鍵盤的戰鬼)   2014-07-03 17:23:00
我wiki了一下虛無主義,看不太懂你所謂的虛無主義是在講啥以你這篇定義的種族議題的深度評量標準,這深度能比序嗎?如果不能比序,定義這深度又有什麼意義?
作者: arrakis (DukeLeto)   2014-07-03 17:36:00
為何不能比序? 時裝設計的元素都可以用XY軸算。不針對作品細分找出適合各種作品的方法,一昧以大一統標準不存在去否定觀賞方法的嘗試的話,永遠也不會有可供文化生長的實在土壤。
作者: potionx (YEN YUAN-YEN)   2014-07-03 17:43:00
為什麼客觀量化方法會只有一種尺度?你是不是略過了什麼?
作者: arrakis (DukeLeto)   2014-07-03 17:45:00
我前面說的都是多種的細節客觀量化...
作者: arrenwu (鍵盤的戰鬼)   2014-07-03 17:46:00
我同意可以訂出測度啊,只是會有公認的標準測度嗎?兩個人使用的測度只要有一個方向不一樣,比較就沒有意義啊你提出的細節沒有問題,但量化沒有標準
作者: arrakis (DukeLeto)   2014-07-03 17:51:00
量化的確很難有標準,到這個階段的時候,其實量化研究的觀
作者: Entropy1988 (有意志的物質)   2014-07-03 17:51:00
你這感覺好像啤酒廠在研發產品。做一個項目叫順口度,
作者: Entropy1988 (有意志的物質)   2014-07-03 17:52:00
品委拿了記分板在那邊喝。試作品A,3顆星;試作品B,五顆星...
作者: arrakis (DukeLeto)   2014-07-03 17:52:00
而質性研究靠的是論述跟挖掘、連結,而不應該再是數據化用啤酒舉例很好,但若是味蕾-試吃員的主觀的確不可靠,也就很難解釋為何有這樣的職業出現。回題。不放棄地持續投入挖掘與探討,並無損於辨明作品價值
作者: NightDream08 (夜夢ND)   2014-07-03 18:25:00
要依據作品調性不同而有不同的量測標準就像請啤酒領域的專家來評葡萄酒會有失客觀當然會因為個人的感受力、解析力或生命歷程而有一定程度的基準差距,正如每一把尺都無法100%精準一樣然而它仍能在一定尺度上提供一定程度的比較..吧,我是這樣翻譯原PO說的啦XD
作者: arrakis (DukeLeto)   2014-07-03 20:02:00
大致是這個意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