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嘉一與他筆下的當代中國

作者: jacksonyeh (華思格)   2011-09-11 23:30:46
加藤嘉一是年輕而近來備受關注(刻意或非刻意)的日本年輕學人。我對他的印象初始來
自一些雜誌的專欄文章(他近期開始幫香港的《亞洲週刊》專欄撰稿,同時也在金融時報
中文網有專欄),之後我開始比較專注地閱讀他的書。有不少人吹捧他對中國或華人社會
的認識,然而如同我們對事情的看法各有不同一般,我對加藤的評價也是複雜的。
在文字上,加藤喜歡用對比與類型的方式來探討問題,這自然是學術的訓練使然,也是他
時常選擇比較中日兩國社會差異的結果,他對當代中國社會的一些特徵有獨到而精采的描
繪,然而有時候卻難免落入本質化而不自知。例如他在嘗試解釋中國與日本兩個社會對於
公和私的領域概念與行為差異時,頗準確地寫到中國人在公共場所之所以表現的混亂與脫
序,是因為「對於中國公民來說,公共場所無疑是弱肉強食的競爭舞台。你不去主動爭取
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會吃虧,因此中國人在公共場所會顯得毫無顧忌」(加藤嘉一
2010:11)。我非常贊同加藤的分析,這種我稱為因為人太多而怕吃虧、從小因競爭激烈
而怕落後的心態,包括他對中國小孩在地鐵上脫序無禮的喧鬧行為,也是我自己親身目睹
過的,我甚至比他還要悲觀的認為這一種諸如插隊、搶擠、喧鬧的行為不會因為個人的因
素特質(如收入或是教育程度)而有太大的改變(從我乘坐中國高鐵以及觀察周遭具高學
歷的中國友人感受得知),加藤更感受到其實中國人在混亂無序的社會中面對的壓力與成
本,這一種同情的理解我猜想也是他的一些言論能在中國收到迴響的因素之一。我同樣對
於他對中日兩國關於「從政」與「當官」兩種概念的分歧感到興趣,事實上在台灣的語境
裡我們也時常將選舉後進入政府的政務官視為「當官」而非從政,在這一點上台灣與中國
事實上更為近似。
加藤談國際關係或許有可供參考之處,然而他若談性別角色的問題則恐怕超齡地保守,甚
至有點沙文主義了。也好在他只是泛泛而談,我們不必認真。當然,一個人的生活經驗總
是有限的,得出來的觀察也一定是主觀而略帶選擇性的。我自己是在去了中國之後,才更
強烈地發覺兩地華人社會中的顯著差異,這一種印象將以往教科書中所教授的中國人形象
完全推翻打碎,我會不斷地懷疑究竟是課本的敘述僅是一種不存在的神話,還是當代中國
人本來「就是」這樣?我對中國的概念也因此既熟悉卻又非常地陌生而遙遠。事實上,難
以否認的至少在現階段許多加藤寫的文字、關心的議題與評論的角度都是重覆與缺乏新意
的,或許因為他是一個年輕的日本人所以他的話語才在中國社會格外受到重視與強調。然
而,無論我們同不同意加藤對中國社會的觀察,都無損他是一個充滿活力與自信心而企圖
心強的年輕學者,值得繼續留意他的發展。
延伸閱讀
加藤嘉一。2010。《中國,我誤解你了嗎?》。北京: 華文出版社。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