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仙俠世界實在不應該文明落後

作者: JustinTW (DoW FAN)   2023-10-16 22:44:59
※ 引述《wizardfizban (瘋法師)》之銘言:
: 有人或作者提到什麼東西早在中國什麼朝代就有出現記載,不是西方先發明什麼的....
:
: 這種自傲其實沒什麼意義,因為靈感本就不可能在一個人口眾多的地方缺乏,但科學和技
: 術的發展重點其實是需要推動力和穩定的串連能力。多的是在人類史中被反覆發明或出現
: 的技術或概念,但沒有串連起來形成體制,那就只是不斷地曇花一現而己。
:
這點還是要推《晚唐浮生》這部歷史穿越小說,裡面強調很多次了,新發明新科技沒有成
規模應用的情況沒有意義:

國朝以前,民間汲水、灌溉工具多用戽斗、轆轤、桔槔等傳統工具,效率很低。
國朝非常重視水利,有專門的水部郎中管理水利,並且也開發出了效率更高的汲水工具,
即斗式水車和龍骨水車。
靈州黃河兩岸,非自流渠的地方,使用的就是這兩種水車。
此時的渭水兩岸,已經立起了幾座筒車。此車發明於隋代,興盛於國朝。渭州都作院襄武
分院在接到命令后,趕製了幾具。此物可利用水流沖力汲水,澆灌田地,正所謂“連筒灌
小園”是也。
筒車可大可小,既可以用在谷中澗流處,亦可用在大河之上。
軍工企業為民間農業生產打制器具,在這個年代比較少見。不過都是搶來的工匠,邵大帥
很想得開,就當沒搶到好了,先讓他們為民間生產服務。
不這樣做真的不行。古代發明一種技術,最大的問題就是推廣。有的發明出來幾百年了,
但可能全國大部分人都沒見過,都不知道。
戽斗商代就有了,桔槔春秋末年也有了,但到了國朝,也不多見。即便到了明代,徐光啟
還要在書裡給人們科普這種東西,很多地方的百姓,還自己到河邊挑水,而沒有汲水工具
可用。
國朝汲水工具推廣最多的地方,其實是軍屯田地,民間用得少,會制作此物的匠人更是少
之又少。軍屯荒廢后,筒車之類的自然更少了。尤其是北方,連年混戰,地方殘破,灌溉
系統日益荒廢,器具更是匱乏得很。
另外,東西生產出來了,維護修繕也不能落下。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後續維護可能比生產
製造更加重要。
這個事情,就涉及到人才體系的培養與建設了。
穿越者發明一個東西,立刻造福天下,這是不可能的!你要有生產製造部門,要有後續研
發改進部門,要有推廣部門,要有維修部門,總之要成體系。而這個體系的建立,才是最
困難、耗時最久、成本最大的。
但沒有這個體系,你發明的東西就完全是破銅爛鐵,沒有一絲推廣起來的可能。
筒車的制造,可以暫時讓都作院著手,但後續的維護,肯定要有人來做。
不是每個村都有木匠的,而木匠一般都很忙,未必願意接這些活。
或許可以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由政府力量推動此事。筒車的維修都是小事了,後續還有
耕牛的馴養、鐵質農具的推廣、良種的推廣等等,都可以打包一起幹了。
別說老百姓不傻,看到好東西就會用。事實證明,出於多種因素,好東西還真沒有普及,
老百姓真不用,繼續低效率地生產著。


「好,某等著。」邵樹德笑道:「哪家做的農具又好用又價廉,某便讓營田司買哪家的
。」
「自無問題。」野利經臣笑道。
五萬件農具,可不是什麼小買賣,其利大焉。 而且這都是小事了,關鍵還是軍器的
採買,那個更有賺頭。
邵樹德看著野利經臣興奮的模樣,有些想笑。
他根本就不明白自己的意圖。
穿越者到古代,發明一個東西,有用嗎? 不敢說全部,八九成沒用,因為沒有體系
,不存在其生存的土壤。
邵樹德見過靈州都作院用的那種一推一拉的雙木扇風箱。 這玩意唐代就有了,然後
消失了,一直到元末明初,才再一次出現,合著你重新發明了一次歷史上已經發明的東西
是吧?
最坑的是,還一直用到清末,整整一千年,沒有任何本質的進步。
隋代發明的筒車,消失了。 後來人翻箱倒櫃,從故紙堆找,幾百年後搞了一個差不
多的。
為什麼不斷湧現發明,然後又不斷消失,最後再重新發明?
戰亂是一個因素。 但這說明使用得還不夠廣泛! 如果一種東西有很多人在用它,
有很多人在製造它,有很多人在維修它,那它就是剛需,即便有戰亂,也不會消失。
簡單的一個筒車,發明它的人可能沒掙到什麼錢,製造和推廣的人也沒掙到什麼錢
,自然大家都漠不關心了,這就是沒有普及和推廣的重要原因。 簡而言之,火種沒有散
開。
穿越這種東西麼,歷史上其實「真實」發生過。
歐洲大航海時代,有一艘船在美洲近海沉沒,有幾個人死裡逃生,游泳上岸,其中
有教士,有軍人,有水手。 他們被印地安人救了,很好,運氣不錯。
十餘年後,他們被一艘英國還是荷蘭商船發現了。發現時,這幾個人和印第安人一
起,使用石質農具種玉米。 他們沒給印地安人社會帶來一絲一毫的改變,這是一件匪夷
所思的事。
穿越者發明的東西,如何不被時代給整消失,有它生存下去的土壤,並且自我進化
,這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邵樹德在做實驗,看看能否建立一個體系,徹底解決這個難題。
體系如果能建成功,其實不需要你發明任何東西,它會自己運轉,靠利潤作為驅動
力和潤滑劑,不斷改進,推陳出新,進而帶動整個社會的進步。
不然的話,你的發明就是一個玩具,沒人用,放那吃灰,很快就消失。 幾百年後,
有人再一次重復“發明”,然後再消失,有意思嗎?


「楊悅楊都頭遠徵磧北大勝,獲牛羊馬駝數十萬。大王喜甚,令給幕府、州縣官員分發賞
賜。」金崇文回道。
「難不成把虜獲的牛羊馬駝分了?」李杭聽到消息也極為振奮,心情大好之下,開
起了玩笑。
「哪能呢。」金崇文笑道:「賞賜些肉罷了,我便在這採買呢。」
「什麼肉?」李杭問。
「火腿。」金崇文道:「醃製、熏制的都有。」
李杭一下子來了興趣。 他此去浙西,錢鎧招待他時,便有火腿,說此物產自婺州金
華縣,甚是美味。 李杭嚐了之後贊不絕口,不過那是豬肉火腿,牛羊肉也能拿來做火腿
嗎?
「現在靈州肉這麼多了?都要做火腿了?」
「老牛越來越多,現在鄉間每到秋冬時節,家家戶戶都宰殺牛羊,做醃肉。久而久
之,便有人外出收牛,到自己的工場內宰殺、做火腿。」
「原來如此。」李杭做官做久了,對這些民間日常生活確實不太了解。
同時也很感慨,居然有朝一日,靈州的牛多到有人可以開辦工場,大肆屠宰,醃、
熏火腿的地步。 他去過都作院,知道作院裡的工匠分工協作,打製器械可比單個鐵匠塊
多了,也便宜多了。
火腿工場,處理牛肉的速度應該也比農戶快很多。 價錢嘛則不好說,因為農戶往往
不把自己花的時間和勞力算進本錢,經常賣得很便宜,讓人非常無語。
但怎麼說呢,工場有人力、有場地,可以造爐子,一口氣熏幾百條火腿,可以弄很
大的鹽池子,將數不清的肉泡在裡邊,優勢還是不小的。
而工場的出現,說明城裡人越來越多了,也有錢買工場產出的東西,這是大前提。
離開了火腿工場之後,李杭一行人進了城。 他先回了趟家,沐浴、梳洗一番,然後
換了身衣服,又匆匆出城,直奔城西的邵氏別院,抵達時已是傍晚時分。
巧了,邵樹德招待他的晚餐也有火腿。
「工場的出現,不是我下一道命令就能有的。」剛剛從阿布思女兒身上爬起來的邵
樹德談興很濃,用有些得意的語氣說道:「沒人買,工場就開不下去,自然只能關門歇
業。城東南那家火腿工場是張彥球的侄子開的,我早和他們說,把錢帛都放在庫房裡有什
麼用?能讓錢生錢才是最好的。靈夏老牛越來越多,草原諸部還在不斷輸入牛羊,早就
處理不過來了,只能上工場。」
這種自然出現的工廠讓邵樹德非常欣喜,比他自己下令開一家工場要高興一百倍。
能夠自然催生,說明有客觀存在的土壤,這比你拔苗助長出來的更有生命力。
首先第一個前置條件就是牛太多了,多到靠傳統方式處理起來很吃力,只能想辦法
提高效率,這是生產供給側。
在需求側,老牛的大量上市,使得牛肉價格逐年走低,草原部落的「傾銷」更是讓
價格大幅跳水。與此同時,因為靈夏多年安定,糧肉奶產量遠超河南、河北,已經不需
要那麼多人去種地了,越來越多的人從事其他行業,而且從這些行業內獲取的收入足以
滿足他們衣食住行的開支。
你看,需求側的市場也出現了。
兩方面條件成熟,便催生了許多新事物的出現與發展。在這其中,解決了吃飯問題
才是最根本的,不然就需要把所有人都趕到地裡去生產食物,不會有人去鐵匠鋪、磚窯場
、林場、馬車行等,小手工業者和工場工人的數目無法擴大,消費人群就無法擴大,工業
發展就無從談起。
沒有市場,你發展毛的工業,有規模有限的小手工業就不錯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