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志祺七七談到的台灣小說沒落

作者: gaviann (Gaviann)   2021-08-07 11:34:50
現代的泛娛樂產業包含,小說、漫畫、動畫、電視劇、電影、遊戲,前二可以通稱為文
本,後四可以稱為拓展產業 (Note:遊戲有一點點不一樣,因為其往往為獨立世界/劇本
,所以是介於兩者間)
台灣的文本產業無法起來,源於一、工業化程度不足,二、儒家文化及社會習俗壓制。
工業化,或者說是專業分工,這塊好了解,我們可以參考日本的漫畫產業(專業的編輯與
創作者),甚至美國的漫畫產業(編劇和繪師分工);文化與習俗的壓制則包含,文以載道
的思想,對娛樂的蔑視,並造成創作領域的侷限(e.g. 18+容易被正義魔人&家長撻伐)

文化與習俗的壓制,使台灣多數男性作者在創作時,重點在於文筆辭彙並載自己的道,
較難以琢磨於作品的娛樂性與角色的延展性;因為社會文化告訴他們,所謂的作家,應
該要像余光中、余秋雨,而不應去創作爛俗的小說。其結果就是,台灣男頻小說(或以武
俠概括)難有被改編並產生衍生商機的價值,以上官鼎為例,即便金庸稱讚過其文筆,而
今有人記得其創作的角色的輪廓?當作者與出版社一起朝難以商業化的途徑努力時,就
不要怪無法工業化或是做不出像是閱文那樣的革新。
然而,台灣的文本也不全然沒有工業化,只是工業化的範圍限縮在女頻(言情小說)產業
,女作者沒有男作者的文化枷鎖,反而可以敞開手腳去寫。早期言小的競爭程度,大約
可以從肉戲的分佈一窺;最早可能是二三十頁才第一場戲,後來越來越早,甚至用倒敘
法直接在開頭來場強暴戲,任何你想過可以塞的都被塞過,大亨堡可以拿來沾醬吃等等

女頻工業化的結果,除了讓相關出版社得以苟延殘喘,沒有被網路平台消滅外,也讓那
一票作者(含代筆寫手),有持續在其他領域發揮的空間 (比方說各大電視台的鄉土劇),
連帶帶動本土電視劇的發展,然後大家在檢討產業時,也幾乎不會認為鄉土劇的市場不
夠大。
台灣的男頻做不起來有其包袱,不是單純有眼光、有好商模、砸錢就可以解決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