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48歲男 理財規劃請益

作者: john0118 (變老的小小工程師)   2022-09-03 19:15:34
[背景]
性別:男
年齡:48歲
職業: 目前無
居住地: 新北市中和區
工作地: 無
家庭成員:■父 85 歲,■母 75歲,■妻 45歲 ■子 16 歲,■女 15 歲
居住房屋:■自有
[收入]
我目前無,妻公務員,年收入約100萬
[支出]
考親費: 每月1.2萬
家庭支出: 每月6萬 (含教育支出 2萬及其它費用)
房貸: 每月4萬
[資產]
房: 1間 市價約1300萬,20多年前父母買,掛我名字,目前父母及兄弟住,
未來(父母百年後)應該會由我承接
1間 市價約2500萬,自買自住,還有約350萬貸款
現金: 總共約460萬
台幣 約210萬
美金 約合台幣250萬
股票: 總共約 450萬
鴻海250萬
其它 200萬
儲蓄險: 總共約 31萬美金,約合 940萬台幣
儲蓄險 1 - 10萬美金 2018,4年繳 (已繳清)
儲蓄險 2 - 10 萬美金 2019,2年繳(已繳清),目前(這個月)利率 2.85%
儲蓄險 3 - 6萬美金 2020,6年繳 (已繳2期,2萬美金),目前(這個月)利率 3.1%
投資險 1 - 9萬美金 2022,單筆
車: 二台國產車,一台10年(休旅車),一台15年(轎車)
[負債]
房貸 350萬,約還有9年
[背景一]
因照顧父母關係,今年初開始先暫停工作,專心照顧及陪伴,
因為近2000年時開始工作,那時大家口耳相傳說,要買基金,要理財,
所以,定期定額買了一些基金,沒多久就遇到2000年泡沫,很多基金(or股票)
都是腰斬再腰斬,最後決定放棄不碰,也對所謂理財敬而遠之,原本就不了解,
不去接觸就更慘了....
5月開始,有比較多的時間,開始接觸理財及投資相關資訊,
多啦王介紹的一年投資5分鐘算是第一本真正開始的理財書,
才開始研讀相關資訊....
[背景二]
會買那麼多的儲蓄險算是自己的問題,不去了解,理專也不夠道義,
應該是為了自己的業績,每隔一年,錢累積到一定程度,就來慫我買保險,
一開始,我因為不去了解,天真的覺得錢放著也是放著,儲蓄險的3%比房貸利率高,
那就保吧...,不知不覺就保了一堆.....
各位大神一看目前我清點後的資產及其配置,應該會笑死吧 (^^||)
因為小孩還有8~10年才大學/研究所畢業,我也不確定未來幾年內是否會回去工作,
(內人因相關規定的關係,應該至少還需工作12年以上,才能退休),
這段時間的初步涉獵,深深覺得應該要修改目前的資產配置,否則未來的日子應該不好過
[求教]
目標: 未來希望可以有平均一年90~100萬(目前水準)的錢可花.
(可以每年不固定,或多或少可接受)
做法:
因為目前涉獵時間不長,懂得不多,所以,以下說法可能很蠢,
請各位大神幫忙指教及糾正,感謝!!
現金部份除留下100萬做緊急備用,其它會拿出來投資. 約360萬(台幣)
儲蓄險 1 已解約(算起來剛好打平,這幾年白放了),約300萬(台幣)
儲蓄險 2 目前算起來,離本金還有2xxx元美金,還在考慮是否要解約,
拿出來投資,何時解才比較好..
儲蓄險 3 會減額繳清,已繳的2萬美金,就先放在那了
投資險 1 因為剛保,如果解約,要扣 7%,目前解不下去,可能會先擺在那了
股票除鴻海外,其它部份會慢慢出掉,這部份轉為 006208
鴻海部份,會再觀察看看,目前偏向先不動 (或換成美股?(AAPL, TSLA...))
所以:
現金 + 已解約的保險 = 660萬,會分批投入美股 VT(70%) + BND(20%)+IEF(10%)
200萬的股票會轉為 006208
問題1:
這部份的資金,該如何分批投入比較好?尤其在目前股市的狀況下...
(雖然我知道YP大的書有說明,長遠來看,當年高點、低點的投入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但目前心理這關,還是會有些在意,哈)
問題2:
儲蓄險 2 是否應該解約?如果該解的話,何時解會是一個比較適當的時機點?
要等明年中期滿保本後解約嗎? 還是勇敢解約,投入ETF...
問題3:
房貸部份目前差9年可還清,是否要去跟銀行談延長?(20年->30年))
(因為是公務人員的優惠房貸,所以,利率比較起來應該算是低的)
一開始沒想過投資/理財,所以,每次存了一筆錢,就先拿去還,
直到前幾年覺得似乎應該慢慢還,才開始沒有整筆還款..
問題4:
這樣的配置是否ok ? 各位大神是否有建議該如何調整會比較合適?
天真的想法可能有一堆問題,我會持續了解及研讀,並消化各位大大的指教及糾正.
謝謝各位!!
作者: TheTimes (韭菜人蔘)   2022-09-03 19:39:00
美元儲蓄險勇敢解約。但不用換成台幣。而是換換改去買美國7% 以上的績優長期派息股或大盤ETF。這些美元儲蓄險,直接轉換7% 以上美國派息股,每季領錢,夠每月生活費與繳房貸了。可以減緩不工作的生活壓力。依照26 萬美元,買7% 美國派息股約可以月領四萬三千元台幣。至於其他台幣現金想買美股大盤 ETF,在熊市與經濟衰退,通膨市場,建議分幾筆逢低分批投入。市場波動需要考慮。
作者: klmer19104 (永遠有多遠)   2022-09-03 20:18:00
這資產打趴一堆人...
作者: Morphee (千磨萬擊還堅勁)   2022-09-03 20:50:00
可惜 資產如果配房產多一點 早就破億了
作者: whitedragon   2022-09-03 21:28:00
現在推買股的是要害人家破產嗎?有這資產就穩穩定存
作者: persionbird (人生失敗組)   2022-09-03 21:49:00
已經48歲了,不適合再增大太多曝險了
作者: aloness (aloness)   2022-09-03 22:30:00
聽理專的不如看ptt優文
作者: diabolica (打回大師再改ID)   2022-09-03 22:58:00
XDDDDD
作者: ivan1116 (ivan)   2022-09-04 00:37:00
投入大盤vt的股票,代表這筆錢中短時間都不會拿來使用,這個要好好思考.美元儲蓄險建議可以跟現在的美元定存做比較.現在美元定存即將超過三趴.選好投資標的前可以先暫時放在美元定存(短期)現有美元的部分
作者: aloness (aloness)   2022-09-04 01:29:00
看了一下,只要投資在穩定的0050前20大個股,再加上日後可能的收租,幾乎不再需要投資擴大資產了如果沒有長期醫療負擔的話,老婆又是公務員應該也快退了,你現在的資產,足夠退休或找些壓力小的工作賺賺生活費再看您的經歷,最優先學的不是投資,而是保險該怎麼買覺得你會很容易被保險業務坑爆...
作者: TheTimes (韭菜人蔘)   2022-09-04 06:43:00
https://www.dividend.comhttps://en.m.wikipedia.org/wiki/S%26P_500_Dividend_Aristocrats我是長期投資單押美股7% 英國ADR 派息股,不扣30%派息稅,這投資已經數年之久。如同所言,當年將六年期美元儲蓄險解約。單筆投入。日後每季股息十有存到錢再投入。截至目前為止平均每月可以領1409 美金。但這也是有投貨風險,需要耐得住抱得住。您的二十六萬美金儲蓄險也可以這樣操作。先減輕自身與老婆的每月生活開支壓力。因為壓力減輕。投資理財才不會做錯誤判斷。美元儲蓄險號稱3% 利息年複利。但因看了app 上面的年複利金額累滾過慢。所以就滿期解約,換成美股投資。如何打造穩定每月被動收入現金流。只能自己研究這些派息股。您的每月支出要11 萬,12 萬,生活開支壓力得降一些。才提醒除了美國大盤投資,不妨放些派息股。每季或每月領息來緩和壓力。美股派息股很適合長期投資。但也得考慮30%派息稅。美元儲蓄險雖有3% 年複利,但對於懂得美股每季派息複利效應後,3% 就不算什麼。畢竟台灣通膨可也是3% 以上。先降壓力,降低沒有工作的每月開支壓力,又可以保美元本,對您養二老與二小才是重要的。
作者: ddey (gre)   2022-09-04 07:04:00
48歲有這樣身家至少有前5%
作者: buji (卜基)   2022-09-04 09:40:00
請問 end_Aristocrats,美配息股要扣30%,但你前面寫不扣是指?是指英國ADR嗎?英國公司在美國上市的ADR, 配息不課股息稅?這些是指自己選股? 還是指高股息 ETF呢?
作者: suspect1   2022-09-04 09:54:00
問題三:房貸越晚還完越好
作者: boombastick (快樂很容易~)   2022-09-04 10:48:00
你這資產已經有4000多萬了,也快50歲了,不需要承擔太多風險
作者: TheTimes (韭菜人蔘)   2022-09-04 11:32:00
Hi, bujihttps://topforeignstocks.com/foreign-adrs-list/the-full-list-of-british-adrs/美股股票領派息是有30% 派息稅。但若是投資英國在美國上市的ADR,是不需要扣30%派息稅的。只有些微的銀行保管費。至於哪檔有7%?可以自行研究。投資海外股票,能否賺取被動收入。每個人投資方式不同。同樣投資大盤SPY, VOO, VTI, VT, IJR ETF , 有人可以長期持有,逢低加碼,遇跌10%,20%,30%不出場,有人有敏銳度知道該停該砍,再逢低再接回,操作手法不同,自然所得結果就不同。也有人是遇大盤逢跌9% 就再投入。領派息也非萬靈丹,對波克夏巴菲特適用,對個人適用。但對少年股神們或是操盤手們或投資有定見者,對發文樓主也不一定適用。以樓主沒有工作,照顧二老二小,每月支出11, 12萬。只靠公務員老婆收入維持每月開銷。資金配置全在大盤ETF, Bond。才會建議配置些派息股,有每季每月的些許派息進帳。降低每月開支壓力。壓力過高,身體也會出毛病,對投資判斷也易失準。
作者: buji (卜基)   2022-09-04 12:35:00
感謝 Theimes大解說我對各種型態的固定或穩定收益都有興趣我覺得若這些穩定收入能支應日常生活生活開銷,心理上就較能抵抗持股的長短期波動。其實不壞抱歉是 TheTimes
作者: boombastick (快樂很容易~)   2022-09-04 13:45:00
要承擔較高風險的前提是你有穩定的現金流可以扛住股票低檔的壓力而不賣股,像今年就是一個絕佳的考驗,你如果只靠老婆薪水我是不建議有高波動的投資,如果你還需要靠投資產生現金流的話。2500萬的房加上股票現金有近2000萬,說真的很不錯了。即便VT分散到全世界今年跌20趴,以2020/3那次跌30幾趴,沒有固定現金流心理上要扛得住不是件簡單的事啊
作者: buji (卜基)   2022-09-04 14:02:00
建議樓主: 既然你手頭資金分批投入需一段時間,儲蓄險就不急著解約,房貸也暫時不用延長。因你的資金沒有去處跟樓上其他高手看法相近,我覺得你需配置穩定收益資產就是收益(現金流)非固定但變化小的資產類型,不是賺資本利得,波動大的股票樓上提的債券(&etf,基金), 高股息股票, 房租, 放貸類都算我的狀況與你有些類似,但仍持有股票,只是比重較低
作者: aloness (aloness)   2022-09-05 01:00:00
以您的年齡,最珍貴的資產是"健康",錢夠用就好了在台灣如沒有要支付大筆開銷,一年生活費30萬/人算是相當寬裕的
作者: tony825011 (tonychen)   2022-09-05 01:26:00
這些房產都是你可以處理的嗎?還有以房養老啊。四五千萬資產了,除非你有要幫小孩準備各一間房子 在我看來你的消費方式根本花不完。雖然花不完定存就好,但我支持投入市場,投資是一輩子的事情,現在開始也不晚,後面還有30-40年要活。但不建議個股,比如鴻海之類的任何個股。
作者: buji (卜基)   2022-09-05 02:08:00
我完全沒法想像一年30萬怎麼生活。 真慚愧!
作者: aloness (aloness)   2022-09-05 08:05:00
有一定年紀後,那些吃大餐都無緣了,去x食天堂看到滿滿的炸物牛肉甜點也不能放開來吃,社交也不會一直跑花錢的地方,反而需要花更多時間運動維持身體的健康最大比例的開銷都是醫療或養老,但身體健康,就能延後花這些錢的時間
作者: buji (卜基)   2022-09-05 08:55:00
的確吃不了大餐,不過需支出,能花錢的地方還是很多而且實際支出幾乎永遠超出心中期望的預算
作者: zik98   2022-09-05 16:26:00
如果考慮十年內資金不會動用,建議可以把部份美金儲蓄險轉為投資美股,美股也有一些ETF標的可以選,像00757這支成分股都是未來幾年持續看好的產業
作者: buji (卜基)   2022-09-06 01:13:00
如果樓主還要準備兩個小孩出國留學費用,恐怕不寬裕吧
作者: aloness (aloness)   2022-09-06 01:14:00
費用唷,普遍來講台灣比較高,我曾經在德國及義大利各住了3週,全都是住正常旅館,沒有苛待自己,加來回機票,不計奢侈品採買兩趟各自的總開銷也不超過6萬如果在台灣旅遊的開銷你可以接受,那出國就是只差在多了機票錢像這兩地我住過最貴的旅館是慕尼黑跟威尼斯,也就4仟左右,等同在台灣周末去墾丁住個泳池民宿不過要是沒有維持住健康,通常最花錢的應是醫療照護支出
作者: gemilay (Peri)   2022-09-07 13:22:00
可以放十年的話,以您的資產量級及建議還要考慮稅務問題,全球型ETF買愛爾蘭註冊的VRWA, 您可以找找資料;覺得美金計價資產佔比太高的話,配一些在台灣的0050/006208也很適合,供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