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23歲新鮮人 理財規劃 (2020 回顧)

作者: Butters5566 (Butters5566)   2021-01-01 14:51:48
又一個兩年過去
從 23 歲第一次在這版上發文至今 29 歲
上一次發文是在 2018
這兩年做裡許多蠢事
這篇文章除了回顧自己外,也當作回饋 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也希望大家可以避免我所做的蠢事
※ 引述《Butters5566 (Butters5566)》之銘言:
: 無意間爬到自己四年前在板上的文章
: 時間過得真快... 四年轉眼就過了
: 非常感謝四年前大家給予的建議
: 雖然無法跟年收幾百萬、千萬的大大相比
: 但人生應該是自己與自己比
: 這篇文章除了回顧自己外,也當作回饋 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 ※ 引述《Butters5566 (Butters5566)》之銘言:
: : 今年剛退伍 去年國立大學學士畢業 23歲
: : 從事網路業 寫程式 邁入第四個月
: : 月薪37K 實領35K (勞保健保)
: 這四年間 我的薪水大幅成長
: 年薪從剛入行第一年 50萬
: 第二年 60萬
: 第三年跳槽換公司 97萬
: 到今年 110萬左右
持續待在同家公司
2019 130萬
2020 155萬
收入來源主要來自 full time job,少許來自業外(10 萬內)
本業每週工時平均 48~50 hr
2020 年的收入異常的高因為公司 2019 年賺比較多,發的也多
預估 2021 年本業收入應該只有 130~135 萬,不過業外可能可以有 22 萬以上
: 跳槽後 我的薪水大幅增加
: 這裡我得老實說...
: 現在的薪資完全超出 23 歲當時我的想像
: 我從沒想過能在 27 歲拿到這樣的薪資待遇在台灣
: 當時的目標是設在 30 歲年收破百
: 這四年只能說工作上遇到許多貴人
: 硬要說的話運氣比較好...
運氣到現在一直很好
但也時常提醒自己不能安於現狀
任何人都可以被取代
自己也不停在準備,等待下個機會
: : 每月固定支出:
: : 宜蘭臺北每日通勤車費 :5,220 (每天220元)
: : 吃飯: 8,659(這是上個月的餐費,內含中秋請家人吃飯1,600元)
: : 網路+MOD: 1,242 (MOD辦給家人看,網路我自己需要)
: : 手機費: 220
: : 雜支娛樂治裝: 3,000
: :
作者: lrm549 (洛恩 a.k.a sirius)   2021-01-01 15:09:00
節稅優先 提勞退自提6% 約12萬 認養父母或親戚買房可以認列利息抵稅 認列上個年度投資虧損保險也可以 但不建議為了節稅而投些很妙的保險這樣掐指一算應該就低過20甚至更低
作者: warbooty (warbooty)   2021-01-01 17:08:00
恭喜你
作者: D9722162 (WEI_WEI)   2021-01-01 17:18:00
作者: chchchuang   2021-01-01 17:20:00
推回顧
作者: xu3wu0fu6 (老了)   2021-01-01 17:39:00
薪資-薪資扣除額-免稅額-標準扣除額 > 121才20%155-20-8.8-12 = 114.2 還不到20%薪水所得非常難節稅,能做的事情很少
作者: bouzi502 (傑夫/Jeff)   2021-01-01 18:26:00
推回顧! 感謝分享~想詢問/討論的是有考慮過更分散的投資嗎?SPY/IVV/VOO 都是 S&P500 相關,也許可考慮美國全市場如 VTI,更甚者已開發歐/亞、新興市場的配置過去十年美國股市表現非常好,尤其大型科技股但如果碰到 2000-2010 這段,記得 IRR 都是負的反而新興市場是當時主流(表現好更分散也許會取得較不極端(好或壞)的報酬但也許在美國市場下跌時能夠更穩定的 buy and hold
作者: guessclaire (熊就變成獅子了)   2021-01-01 18:53:00
好厲害
作者: momoco0321 (momoyo)   2021-01-01 23:44:00
想請問被動型基金是選什麼可以嗎?現在24歲,看到原po的回顧更想努力了哈哈哈人生真的是沒辦法想像的!
作者: puger1108 (禾馬)   2021-01-02 00:20:00
推回顧
作者: kk085766 (kk)   2021-01-02 00:23:00
推 回頭檢視會讓人更清楚未來方向
作者: fightmz (漫無目的)   2021-01-02 01:02:00
好奇原po待什麼類型的公司居然發這麼多獎金
作者: tony82501 (愷愷)   2021-01-02 02:28:00
現在20%的稅 自主提撥用複利算節稅效果也不好吧
作者: daze (一期一會)   2021-01-02 12:39:00
考慮到勞動基金的報酬率,自主提撥不值得吧。
作者: s1001234 (亦凡)   2021-01-02 13:11:00
厲害,跟你同歲,年收只有70萬,果然要更加努力才是
作者: lkh7912   2021-01-02 23:41:00
推 有回顧成長十分清楚
作者: he02022307 (WaterStone)   2021-01-03 00:34:00
有印象!那時候還是Richart 100萬以內年息1%的年代~好懷念呀!
作者: twin3957   2021-01-03 10:43:00
回d大,20%稅率自主提撥最大的效益是如果可以從20%降到12%可以避過很多排富條款,像是育兒津貼跟免稅扣除額
作者: jana0612 (Lan)   2021-01-03 14:19:00
回顧推
作者: daze (一期一會)   2021-01-03 17:24:00
但是自主提撥到底能否降低級距很難說呢? 如果是完全固定薪資的比較容易算,但如果有部分按業績計算的就不是很理想了或者年底發一筆獎金導致級距降不下去,那前十一個月的提撥就損失慘重啦...以複利30年,股市7%報酬率,勞退基金2%報酬率計算,勞退自提6%在30年後的名目損失,超過3個月的薪水。
作者: piga2632 (piga)   2021-01-04 00:21:00
作者: andyliu42 (安迪)   2021-01-04 23:28:00
推勸世
作者: twin3957   2021-01-06 10:38:00
勞退基金的績效確實不高,但以我個人而言自提6%可以從20降到12的級距,家裡兩個小屁孩的特別扣除額+育兒津貼差額10萬跟自提的勞退基金差不多......那我幹嘛不提
作者: daze (一期一會)   2021-01-06 21:31:00
計算了有利當然可以提。只是我年收入變動比較大就不太可行。
作者: mickl8101 (oh~)   2021-01-09 00:31:00
結婚可以節稅喔 誤XD
作者: CoolJia   2021-01-13 10:14:00
推回顧!
作者: p312114 (小寫p)   2021-01-16 05:20:00
推回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