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SOA C JUNE 2017

作者: KAF (i am johnny)   2017-06-25 22:23:57
考完很開心看到螢幕上出現"Congratulations!"...
準備時間: 四個月 (4-6 hr/day)
ASM 18th Manual
看了兩遍Manual: 第一遍花兩個月,每章內容的Sample跟著做
後面的習題做一半(做一題跳一題)
第二遍一個月多,因為已經忘記很多,除了前五章基礎,其他章節做完所有習題
考前三星期開始模擬考:
寫了三回ASM PE,只對十題信心大挫,
改成寫考古題(SOA 2007年以前的題目)
ASM 附錄有考古題對照,有些已經不在考試範圍內,有些在M,
所以我基本是M+C湊到30+題計時模擬考。考古題已經涵蓋大部分SOA 307sample,
再搭配307最後幾題mortality table(但最後也沒考出來就是)
模擬第二周開始成績進步到五成,
中間再加一兩次ASM PE體驗一下難題
第三周對六-七成
一開始寫跨章節的模擬考感覺非常挫敗,但堅持下去一個星期後公式們
不知不覺都記起來了,考點也會變得明顯,常常發現選錯答案只是計算錯誤(汗)
開始寫考古題就會發現常出的考點,多做考古題也可以訓練看題目的理解力
特別是以前的BUHLMAN題意比較含糊,正好可以練習思考到底題目是在問
"CLAIM AMOUNT" OR "CLAIM COUNT" 這會影響N到底要放多少!!
BUHLMAN STRAUB 又是另一個境界,題目指定STRAUB 也是一個固定解法
正式考試:
平常都是閱讀紙本,上機考會有點不習慣,查表也卡卡的,
正式考的緊張感跟模擬考還是差很多,
可能模擬考前要做伏地挺身到手抖再來考(XD)
我的題目算是偏難(應該是實力太弱),最後有七八題完全無解,
三五題只算到有近似選項,
預計是low pass. 有幾題跟sample 很像,但改了線索。
抽到的題目沒有mortality table(actuarial exposure,算birthday那類),
沒有kernel smoothing,
有簡易變化 normal approximation,
有好幾題S(X) VS H(X), buhlman基本題, buhlman straub,
non-para buhlman, buhlman semi(我的最愛),
1 crazy simulation(變數搭配), 詭異的aggregate deductible.
推不出來的MSE.必考的Bayesian. 多變數percentile matching.
basic Likelihood ratio test. basic KS, basic Chi-test,
算不出的zero-modified/zero-truncated (a,b,1) 組合題
重點:
理解再理解,一方面也是老了記不了太多公式
(Bayesian shortcuts 基本上都用integral推,做多可能也會背起來)。
正式35題中難的題目一定有,但我感覺是只要基本題都拿到過的機率不小
誠如前人所述,第一眼感覺會算很久就先跳過,
我到最後有一個半小時去想mark的十二題,
幸好又撿回幾題,到最後十幾秒submit.
考試到一半真的有種"天啊我要fail了嗎"的感覺,但寫完又覺得有一點希望,
所以考完再來煩惱會不會fail可能比較實際。
前面幾章可能大家都會所以出的很難,後面credibility反而題型很固定
不要被bulhman嚇到了,
semi buhlman+poisson只是算樣本平均跟樣本變異,根本就送分題呀!!
自認不是絕頂聰明的人,以上心得供大家參考
作者: kevin292 (小范)   2017-06-26 00:40:00
感謝版主分享
作者: NoodlesFSA (Noodles)   2017-06-26 00:41:00
推!謝謝前輩分享
作者: kevinbschen (kevinbschen)   2017-06-27 20:49:00
推一個~~
作者: nobody119 (nobody)   2017-06-28 13:15:00
很棒的分享,讚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