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公權力!新加坡爆「假官員」詐騙潮 半年騙走1.5億台幣
國際中心陳貞妤/綜合報導
2025-07-04 14:12:39
https://reurl.cc/2Q46O9
▲受害者接獲假冒政府來電,誤信自己涉及洗錢案件,進而在電話指示下交出財物。(示
意圖/取自Pixabay)
新加坡近期出現一波冒牌政府官員詐騙潮,詐騙集團以政府名義進行恐嚇與操控,短短半
年已造成超過80人受害,總損失金額超過670萬新幣(約新台幣1.52億元),震驚全國。
新加坡警方特別警告民眾,提高警覺,切勿將財物交付給來路不明的陌生人。
根據《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警方指出,詐騙手法通常從一通自稱來自政府機構、銀行
或保險公司的來電開始。騙徒會指控受害者涉及非法金融活動,或聲稱其個人資料遭盜用
、保單未繳清等問題。若受害者表達否認,電話將立即被「轉接」給另一名自稱是新加坡
金融管理局、警方、律政部等機關人員的騙徒,再以「涉嫌洗錢」、「涉入刑案」為由,
進一步施壓。
這類詐騙手法早有跡可循,近年在東亞與東南亞國家皆屢見不鮮。以台灣為例,2017年曾
爆出多起假冒檢警詐騙案,歹徒聲稱民眾涉入洗錢或違法交易,要求其將存款交由「專員
保管」;日本亦有多起以「社會保障局人員」為名義騙取老年人退休金的事件。這些詐騙
手法的共通點,就是透過假冒公權力機構創造恐懼,逼使受害者配合「調查」。
更可怕的是,歹徒會要求受害者配合「調查」,提領大量現金、購買金條,或列出自己擁
有的名錶、珠寶等財產,並於指定時間地點交出作為所謂「證據」。在部分案例中,受害
者甚至被指示將財物放在特定地點,隨後遭騙徒派出的車手領走。直到騙徒失聯或受害者
主動求證,才驚覺上當。
這類詐騙常以電話進行,話術專業、流程嚴密,甚至會假冒新加坡警方的官方網頁或使用
偽造來電號碼,營造高度可信感。近年來,隨著通訊技術進步與AI語音模仿興起,這類「
假公務詐騙」手法已變得更難識破。
新加坡警方重申,真正的政府官員不會透過電話要求民眾匯款、提供網銀登入資料,或要
求下載未經授權的應用程式。警方呼籲民眾保持警覺,一旦接獲可疑來電,應立即掛斷,
並主動向警方查證真偽。
新加坡反詐騙部門也提供「ScamShield」應用程式供民眾使用,可自動過濾疑似詐騙電話
與簡訊。警方提醒,面對任何不尋常的金錢要求,保持懷疑與冷靜,是防範詐騙的第一步
。
新聞出處:NOWnews今日新聞
https://www.nownews.com/news/670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