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25-08-03 22:01:03摘自:《釋菩提心論》達賴喇嘛尊者教授
慈悲與智慧要一併修學,不是只修菩提心,這對修學菩薩行的弟子們,是很重要的法
門,尤其是對初學者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很多煩惱帶來痛苦問題,來自兩大因素。
第一,把自己看成太重要了,一切以我為中心,那種愛我執,帶來許多不必要的疑慮
與痛苦。當他人誇獎自己的優點,心中很高興;當他人背後說些傷害自己的話,立刻惱怒
失望。因比過分的興奮與沮喪,心中起伏不平,情緒不能穩定,處事就不能很理性,隨著
情緒化走,就會有很多痛苦。
第二,面對著任何境,只是看到境的好壞,不起貪瞋,這是正確態度。凡夫對好的境
起貪,壞境起瞋,不是單純的緣著境,是把它看成真實的好,或真實的壞,就有了貪瞋的
基礎了。一旦認為百分之百好,就變成貪心;瞋心也是如此,對所緣境看成百分之百壞。
就是因為內心分別有真實的概念存在,所見的就不是正確的,不是正見,是以偏見去分別
事物的好壞;因由錯誤的概念,造成痛苦及複雜問題。
對一位初學者來說,真正要減少自己的痛苦,就要很有理性的思惟自他之間的利害。
思惟自己有那麼重要嗎?自己能不依他人而活嗎?盡量思惟愛我執的過患,愛他心的功德
,觀修菩提心。
當我們面對境時,盡量思惟好壞是真實嗎?經由空性思惟,讓我們了知,所對的境是
緣起如幻,由無始來執實的習氣,執為自性存在,因此所見與實際存在是不符合的。當你
對空性的認識越深,煩惱就會越少,因為煩惱由執實而來。
因此反覆思惟菩提心和空正見內涵,對初學者在日常生活中,是有極大幫助;否則所
想是為自己而活,心胸變成狹窄,一旦有人讚嘆就高興,有人損惱就失望沮喪,生活在這
種起伏不定的情緒中,有很大壓力,這是極痛苦的;如果心能寬廣,面對一切事物,不把
自己看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