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十善業道經:於此正見不動,勿墮斷常見中

作者: MartinJu (荒謬人生)   2025-05-26 18:21:36
隨喜讚嘆cool大分享心得
想補充其他法師的開示
https://www.putixia.net/big5/wenku/read_99469.html
內容是逐字稿,不是堪布自己寫的文章
可能有點亂
這邊以大大的文章簡單做個敘述
※ 引述《cool810 (silence)》之銘言:
: 摘自:《十善業道經》
: 「汝見此會及大海中,形色種類各別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眾生自己的身語意
: 當中第六意識的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諸
: 法(並非自性成立的諸法)集起(相互依賴觀待因緣而有),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
: 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並不存在自性成立的作者,而是觀待因緣而有)。
其實這兩句已經充分說明了世俗諦和勝義諦的運作情形
【爾時,世尊告龍王言。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龍王
,汝見此會及大海中,形色種類,各別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
語業意業所致。】
世俗諦的妙理是說:一切業果唯一是由自心所造,除心別無作者。
“靡不由心”這四個字就否認了一切無因生、邪因生的邪論。這裏要想到:如果一個法無
因就能産生,爲什麼不一切時處都産生呢?既然不必要條件就能生,應當何時何處都能生
。實際上,並沒有恒時生同一種法的現象,所以萬法不是無因生,而是因緣所生。這個“
因緣”說到底就是衆生自己的心想,除了自己的心造作根身、器界之外,上帝等創物主、
基本粒子等物質是不可能造萬物的。再注意“如是一切”這四個字,這涵蓋了法界一切現
相,決定沒有絲毫是由自心之外的作者所造。
【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所。雖各隨業,所現不同
,而實於中,無有作者。】
勝義上的妙理是說:造作萬法的心現而無實,本來就是空性。
「心」是指萬法的心。誰都不懷疑自己發現了心,比如自己覺醒了別色法、聲音等的心,
作者覺醒了貪心、嗔心、獨心,自己的心在思考、打算等等,所以心不是像龜毛、兔角一
樣畢竟無有。但後來的心是現而實有,還是現而無實呢?月、鏡花。譬如:河水中現了明
晃晃的月亮,但在水裡去尋找,就在顯現水月的那裡,無論在上、下、左邊、右邊,即使
找遍了每一個微也不見水月。又如明鏡裡得了花,但在鏡的上、下、內、外等任何處去尋
找也不見那花。所以水月和鏡花現無可塵。那麼,上面的心體性呢?同樣是無自性。
雖然有情隨著各自的業力各自成就了不同的根身、器界,但並沒有什麼實有的作者在造作
萬法,一切就如同夢境一樣虛幻。夢裡有多種因作者緣生的現相,但夢裡能得到實作的作
者嗎?夢只是虛幻,哪裡能得到實有的一個作者呢?所以說「其實在虛幻的現相中無有」

: 故一切法皆不思議(諸法雖然看似不觀待因緣的自性實有,但是對於自性實有這一點
: 不論怎麼思議觀察,不觀待因緣的自性實有都不能成立,不可得不觀待因緣的自性實有)
: ,自性如幻(因此,雖然內外一切諸法看似不觀待因緣的自性實有,然而實際真相並非自
: 性實有,看似自性實有與實際真相並不符合,所以自性有是如幻的顯現,是我們的無明習
: 氣所帶來的不如實的看法)。
這一句已經體現了「法空不二」的境界,或者也可以說是「樂空雙運」
【故一切法皆不思議,自性如幻。】
  「不可思議」是指萬法現而無實,既不是實有,也不是斷無,也不是亦有亦無(意思
是,這不是有、無兩個自性集合在一體上),也不是非有非無。 以諸法本來遠離四邊的
同時,不代表分別心所緣、語言所說的戲論中,故為不可思議。
  像這樣,知道了萬法自性空,就會深信緣起。這要從正反面做思考:如果萬法是實有
的,那因以、緣聚合就不會生任何果。例如:種子是實法,水、土等也是實法,把實法放
在一起也只是封不動而已,有什麼生果的妙力呢?死板的東西聚集了,也無人可言。例如
天月和河水是實法,就絕對不能顯現月影。油和燈芯是實法,也絕對不會顯現燈光。實法
是一成不變的法,聚在一起也變不出任何東西。
  反過來,空幻的因、緣聚會,就現起空幻的果,存在世間千變萬化的相,有生不已的
過程。例如:空幻的種子加上空幻的水土,就生空幻的花果;空幻的身體加上空幻的鏡子
,就生空幻的影像;空幻的心和空幻的聲帶、舌頭等和合,就現空幻的聲音。這是極為稀
奇的!有一首偈這樣讚頌:“了知諸法空,業果依緣起,此為最甚奇,此乃極稀有。”
  這樣就知道:萬法的作者唯一是心,而這位作者的心又是空幻的,心的作業和感果也
都是空幻的。以自性空幻的緣故,就能由因緣的和合而顯現出與因緣同類的果。就好比“
形直影端”,身是端正的,靈中所現的影像就是端正的,當下的心是端正的,心所現的蘊
處界就是端正的。所以,盂蘭使蘊、處、界等一切果都端正,唯一的下手處就是恆時使自
己的心端正。
: 智者知已(智者了解實際情況,並非不觀待因緣的自性實有,而是緣起無自性的觀待
: 因緣而有),應修善業(為了離苦得樂應修善業),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如佛
: 陀因智慧與善業圓滿而相好莊嚴),見者無厭(令眾生心悅景仰,心無瞋惱,尊敬歡喜)。
【智者知已,應修善業,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
在這段開示裡,佛一開始就講了勝義菩提心
套用達賴尊者的話( http://www.dalailamaworld.com/topic.php?t=187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