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為什麼佛經還在用文言文?

作者: fifa186 (落葉)   2024-04-30 01:44:33
※ 引述《AirOctopus (AirOctopus)》之銘言:
: 佛陀是講巴利語,佛經原文通常也是巴利語、梵語等印度的文字,現在通行的文言文佛經也只是翻譯的不是原文。
: 那為什麼現在明明沒人在用文言文了,所有佛經出版還是用文言文而不是白話?甚至大家講佛法、引用也都是用文言文,莫名增加學經障礙?
: 光要看懂文言文在講什麼就有一層隔閡了,像我看佛經都是看英文版的(因為才看得懂),文言文對我來說只是障礙而已。
: 怎麽現代不換成白話佛經呢?像各個有名的書籍也都有白話翻譯的,就佛經沒有?白話不是有利於一般人閱讀嗎?也許可以直接從巴利語原文翻譯成白話。不用再透過文言文翻譯成白話。
: 現在的經書都只有白話註釋而已,原文還是用(同樣是翻譯過的)文言文。
我個人的看法是:要了解這個問題,必須先從中文佛經的起源談起
為什麼現在用的還是文言文佛經?
原因有幾個:
一,要翻譯佛經,必須有原始資料,才能說服信眾
最早期中譯版的佛經,是古代譯經家翻譯而來,使用文言文呈現
比如鳩摩羅什、玄奘、不空、真諦、道安等
在當時他們還有「原始梵本」佛經可以參照用以翻譯,或是有僧人能口述背誦經典供人翻譯中文
甚至西行取經,到印度巡禮研讀,取經回中土翻譯
在那個時代,他們至少還有「原始資料」「親身經歷」可以使用
因此翻譯出來的佛經,人們自然會認為較有根據
但千年之後,到了我們現代,很多原始梵本或口述背誦者都已佚失
要翻譯一部白話文的佛經,沒有原始資料供對照,基本很難說服信眾
二,為什麼不直接把「文言文版的佛經,翻譯成白話文」就好?翻譯完就取代文言文佛經?
這就回到剛才的問題:「信徒的信任」
既然文言文佛經有原始資料做依據,而且是具公信力的譯經師的作品
那最穩妥的作法就是:繼續沿用文言文佛經
因為多一次轉譯,就多了失真或錯誤的風險
佛經不是直接轉白話文就可以用
經文的意思,要先經過解釋,才能夠轉成白話文
負責轉譯解釋的人,又要夠份量、夠有權威性,才能獲得信眾的認可
而在我們現代,基本上沒有人可以自稱是權威,份量等同於玄奘、鳩摩羅什
那當然就很難有白話文佛經可以完全取代文言文佛經
而且,一旦轉譯解釋的過程出現失真錯誤
然後我們之後又只使用白話文佛經的話,那整個佛教義理將會出現無可挽回的傷害
無論是把「文言文 轉譯成 白話文」或「把文言文 轉譯成 英文」都是如此
我看過有些白話文佛經,或是有些英文佛經.....都有類似的情況
比如把「空」翻譯成「無、不存在、什麼都沒有、虛無」
看起來很白話,但卻不符原意,甚而導致理解錯誤或矛盾
既然有這些風險,那當然就繼續使用文言文佛經囉
————————————————
總之,我是覺得:不管是用巴利文、文言文、白話文、英文、梵文......無需在語言上分高下,多所執著
佛法根本義理才是重點,修行才是重點,解脫才是重點
世尊其實反對這種「獨尊一種語言,以一種語言為貴」的行為
只要能理解佛語,使用什麼語言都無所謂
南傳,犍度
爾時,有名為夜婆、瞿婆之二比丘,乃是兄弟,生於婆羅門,言語善美,音聲善美。
諸比丘詣世尊住處。詣已,敬禮世尊而坐一面。坐於一面之諸比丘白世尊,曰:「世尊!
今諸比丘名異、姓異、生異、族異而出家,諸比丘以各自之言詞污佛語。世尊!願我等將
佛語轉為雅語。」
佛世尊呵責:「諸愚人!汝等為何言願我等將佛語轉為雅語耶!愚人!此令未信者不生信,已信者非所增益」
呵責、說法已,告諸比丘曰:「諸比丘!不得將佛語轉為雅語,轉者墮惡作。諸比丘!許以各自言詞學習佛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