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法語] 慈悲喜捨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24-01-07 10:57:10
選譯自《中阿含經》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二○○四年十月二十四日八關齋戒日
修訂於西元2022/4/1農曆三月初一布薩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暫時住在古印度的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林內,園林內有成千上萬的聽眾
前後圍繞著世尊 正在聽世尊說法。
當時,有一位婆羅門身上背著重擔,他也來到世尊說法的地方。他見到世尊後,便捨
下身上的重擔,安靜地站在一旁。
他生起驕慢,瞧不起佛陀,他心想:「我才是清淨高尚的修行人,這個沙門瞿曇享用
在家人所供養的米糧以及種種肉食佳餚,而我卻能食瓜果 素食,以此裹腹維生,因此我
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婆羅門心中的念頭才一閃過,世尊立即以他心通知其起心動念,便對比丘們說:「比
丘們,人的心中有二十一種不清淨、染著的心結能桎梧、封閉 、綁架、沾黏住眾生的心
靈,如果有此二十一種心結,此人來世一定會墮入地獄,無法往生善處。這二十一種心結
分別是:嗔心結、恚害心結、睡眠心結、調戲心結、疑是心結、怒為心結、忌為心結、惱
為心結、嫉為心結、憎為心結、無慚心結、無愧為心結、幻為心結、姦為心結、偽為心結
、諍為心結、憍為心結、慢為心結、妒為心結、增上慢為心結、貪為心結。」  
佛陀又說:「比丘們,就好像一疊白色的新衣,若一直擺著許久未穿用,便會因此染
上許多的塵垢,這時想要再將其染上青、黃、赤、黑等各種顏色,也 都無法成功。因為
這疊白衣早已染上塵垢的緣故。
「比丘們,同樣的道理,如果人的心染上了二十一種心結,此人來世一定會墮入地獄
,無法往生善處。反之,如果內心不被這二十一種心結所桎梧、封閉 、綁架、沾黏,此
人來世一定會生天,不會墮入地獄。就如同一疊乾淨的白色新衣,未曾染上任何塵垢,若
想要將其染成菁、黃、赤、黑等各種顏色,它就會如實地呈現菁、黃、赤、黑等原來的顏
色,這是因為白衣乾淨的緣故。」
「同樣的道理,如果沒有這二十一種心結,此人來世一定會生天,不會墮入地獄。聖
賢弟子心中若生起瞋恚心結,就應以正念去如實客觀觀察、照見瞋恚心結的生滅。其他的
心結的生起,如:生起恚害心結、生起睡眠心結、生起調戲心結、生起疑心結、生起怒心
結、生起忌心結、生起惱心結、生起嫉心結、生起憎心結、生起無漸心結、生起無愧心結
、生起幻心結、生起姦心結、生起偽心結、生起諍心結、生起憍心結、生起慢心結、生起
妒心結、生起增上慢心結、生起貪心結等,都應該以正念去如實 客觀觀察、照見其生滅
。」
「當這位聖賢弟子能以正念及正知調伏內心之後,保持無瞋、無恚、無有愚惑,使心
意和悅,便可進一步修持慈、悲、喜、捨等四無量觀。先以慈愛之念向一方 的眾生散播
普及,遍滿一方所有的眾生,安住於慈無量的境界中;接著對二方、三方、四方的一切眾
生也是一樣的去散播慈愛之念。甚至是四維上下,乃至中間,普及於一切及一切世間的有
情,以無限無量、無法以數字計量的慈愛去祝福一切眾生平安、喜樂,心中沒有一絲恚怒
、怨懟,於此境界中 安住專注。若能以此慈愛之念,普及遍滿其中,便能獲得歡喜,得
到歡喜之後,心意便能扶正。對於悲心、喜心、捨心,也是以同樣的方法去修持。」  
「能修持慈悲喜捨而獲得歡喜並使心意扶正,便能對如來建立起清淨、無法根除動搖
的信根,就如同高聳豎立的大幡幢,無法動搖。不論是諸天、龍、神、阿須倫、沙門、婆
羅門,或世間人類,因對如來生起淨信而獲得歡喜,心意便能扶正。」
  「時常去憶念這是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
、天人師,號佛、眾祐,便能因此獲得歡喜,心意便能扶正,也就能夠進一步成就對「法
」的淨信,去憶念:『如來所說的善法,甚為清淨,任何天魔、外道皆無法移動,普為世
人所愛敬,有智慧的人應當作如是觀。』,如此便能得歡喜,緊接著也能成就對僧眾的淨
信,憶念:『如來聖眾甚為清淨,性行純和,法法次第皆能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
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見慧成就』。所謂聖眾者,就是四雙八輩。如來的聖弟子,實
在可敬可貴,應當殷勤、承事、供養。 』,因此而獲得歡喜,心意便能扶正。」
  「接著再進一步以此三昧(禪定)功德的力量,使心清淨,無有瑕穢,將各種心結斷
盡,不再沾汙。便能因此性行柔軟,獲得神通,能夠得知自己過去生中無量的宿命往事,
比如說自己前世是從六道中那一道轉生而來,都能清楚的知道。甚至是一生、二生、三生
、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成敗劫
、不成敗劫、成敗不成敗劫、無數成敗劫、無數不成敗劫的過去世,我曾在哪裡出生,叫
什麼名字、什麼姓氏,是什麼種姓階級出生、享用過何種飲食、承受過什麼樣的苦樂,壽
命長短如何,從那一世死亡後又如何出生於另一世,從另一世命終後又如何出生於此世,
像這樣能自知過去無數世宿命的前生事跡。」
「聖弟子也能夠以此三昧(禪定)功德的力量,使心意清淨,無有瑕穢,獲得他心通
,清楚知悉所有眾生心中所想念之事。他也能以天眼觀察所有眾生種類:『有出生者、有
死亡者,美麗、醜陋,善趣、若好、若醜等,一切世間萬象皆隨眾生所造作的善惡業行感
招相應的善惡果報,一切都能夠清楚知悉。』,比如說有某些眾生,身行惡行,口行惡行
,心行惡念,誹謗賢聖,因邪見造作邪見行業,他都能以天眼清楚的看到這名眾生肉身壞
死命終後,如何往生三惡道,如何墮入惡趣地獄中。又或者有某些眾生,身行善行,口行
善行,意行善念,不誹謗賢聖,正見、無有邪見,他也能以天眼清楚的看到這名眾生的肉
身壞死命終後,如何往生天上善處。」
  「這就是所謂清淨天眼,能觀察一切眾生的種類:『有出生者、有死亡者,美麗、醜
陋,善趣、若好、若醜等』一切世間萬象皆隨眾生所造作的善惡業行感招相應的善惡果報
,一切都能夠清楚知悉。聖弟子也能以此三昧(禪定)功德的力量,使心清淨無有瑕穢,
無有結使,心生柔軟,獲得神通。並以此天眼通而自娛樂。」
「他 還能觀察到這是苦,清楚如實地知道這是苦的生起,又能觀察到苦生起的原因,
再觀察到苦是可以滅盡,最後觀察到如何滅苦之道,苦、集、滅、道等四諦他都能如實知
悉。聖弟子因為能如實知悉四諦,便能作如理思惟,欲漏【註:煩惱】心便能因此獲得解
脫,有漏心、無明漏【註:皆指煩惱】心也都能因此獲得漏脫。獲得解脫後,便能得到解
脫知見,如實知悉『無盡的輪迴生死到此世已盡,清淨的梵行已成就,無餘涅槃已證得,
此後將不再有來生』。 」
「所以,比丘們!賢聖弟子的心既已獲得解脫,雖然他又享用粳糧及種種美好的
肉食佳餚,就算他吃的美食如須彌山一樣的多,也沒有任何罪過。因為他已無欲、滅盡貪
愛、執著的緣故,他已無瞋、滅盡瞋恚、執著的緣故,已無愚癡、滅盡愚癡、無明的緣故
,這樣的聖賢弟子就是比丘中的比丘,因為他的內心已徹底沐浴、淨化。」
這時婆羅門對世尊說:「瞿曇沙門!我建議你可去孫陀羅江旁沐浴。」  
世尊反問:「婆羅門,我先問你,你覺得這條江河為什麼稱做孫陀羅江?」
婆羅門回答:「因為孫陀羅江水是福報之深淵,世間之光明,如果有人能在河水中洗
浴,他身上一切的惡業都能被淨化與除盡。」   
世尊聽後便說了一段偈語: 「此身無數劫,經歷彼河浴;及諸小陂池,靡不悉周遍
。 愚者常樂彼,闇行不清淨;宿罪內充軀,彼河焉能救?淨者常快樂,禁戒清亦快;清
者作清行,彼願必果成。 設護不與取,行慈不殺生;守誠不妄語,心等無增減。 汝今於
此浴,必獲安隱處;彼河何所至,猶盲投乎冥。」   
上段偈語的大意是:縱然耗盡無數劫的長久歲月將身體浸泡在孫陀羅江中洗浴,甚至
浴遍附近大小河川,如果愚痴的人平時還是常樂於造作黑暗、不清淨的惡行,使過去及現
在的罪業充滿整個身心,這些江河又如何能救贖?清淨的人內心常平安喜樂,是因為他守
持的戒律也是清淨的緣故。清淨的人造作的善行也是清淨的,因此他所求所願 都必將實
現。清淨的戒行就是不予則不取、行慈不殺生、誠實不妄語,內心平等無有增減。你(婆
羅門)若能作到以上清淨的戒行,再赴孫陀羅江內沐浴,才能獲得平安、快樂。倘若你(
婆羅門)作不到(清淨的戒行),卻又一直浸泡在河中洗浴,就如同將一個瞎子 被丟進
黑暗的萬丈深淵中一樣的愚痴。
婆羅門聽到世尊的偈語後羞慚地說:「別再說了!別再說了!瞿曇!就好比幫助駝背
的人伸直其身軀,幫助盲者重見光明,協助迷途者找到正道,於闇室中點燃燈明。沙門瞿
曇!您以無數善巧方便說此妙法,我願聽從您的教法修行!」
婆羅門便受持出家具足戒,出家學道,修無上梵行,獲得解脫知見,對於自己「無盡
的輪迴生死到此世已盡,清淨的梵行已成就,無餘涅 槃已證得,此後將不再有來生」都
已能如實清楚知悉。這時,尊者孫陀羅諦利(婆羅門)已經是一位阿漢羅了。  
https://i.imgur.com/9Gh4VJR.jpg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