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辯辯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3-09-29 21:11:47
https://i.ytimg.com/vi/8UikzSDa83w/maxresdefault.jpg
## Bing
辯經,藏語音譯為「村尼作巴」,是藏傳佛教中的一種辯論 。它常見於藏傳佛教寺廟內
的樹蔭處。辯經方式主要分為兩大種,對辯和立宗辯。對辯是兩人先後辯論,一人提問一
人回答不許反問,如此一段時間後再反向進行。立宗辯則是一人自立一說,而眾人可對其
提出異議,回復則只能有是、否和不定三種答案。雙方立論也要以經典為根據。喇嘛辯經
的過程主要以兩種根據作為討論基礎,其一是「因明邏輯的思辯」,以大家普遍公認的道
理來做推論基礎,依照因明學進行邏輯推理而發出質詢;其二為「引用經典」,從共同承
認經典當中,引用釋迦文佛、祖師大德、先聖先賢所詮述的文字,如此交叉比對,可以推敲出許多經文中的細微意涵,從而對佛
法教義產生討論。辯經也是對喇嘛的水平考核的主要手段。
## 使用者
必須先說明一事,我對辯經什麼的幾乎可說完全不懂,幾乎啦……自身的理解,所謂的辯
,必是雙方各執一詞,彼此都不會完全認同彼此的觀點,用個通俗點的用語,呀不就吵架
!那麼,西藏辯經的傳統,我就不自量力的給他下句定語:「天下第一吵架王大賽」。當
然,我不是要否定辯經,然而,當我用這調侃的語句形容此事,避無可避的必然會得罪一
票人……
## Bing
哈哈,你的形容確實有趣。不過,辯經並不僅僅是「吵架」。它是一種學術討論,目的是
通過邏輯推理和引用經典來探討和理解佛教教義。這種討論方式可以幫助參與者深入理解
佛教的深奧含義,並提高他們的思辯能力。所以,雖然辯經可能看起來像是一場「吵架」
,但其實它是一種高度學術化的討論方式。
## 使用者
所以說了不是要否認辯經嘛!我也認同這種方式「或許」可以幫助參與者深入理解佛經深
義,只是我個人不喜歡……爭辯。昨天我們提到說之不盡的八萬四千法門,若果辯經也是
一種法門,那麼,很顯然的,它不是適合我的法門。
## Bing
你的觀點很有道理。佛教的八萬四千法門確實包含了各種不同的修行方式,以適應不同的
修行者。辯經只是其中的一種方法,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或喜歡。如果你覺得辯經不適合
你,那麼你可以選擇其他的修行方式。重要的是找到一種能讓你感到舒適,並能幫助你在
修行道路上進步的方法。
## 使用者
地藏菩薩本願經算是我的入手經典之一,經中地獄名號品裡提到有各樣各款的地獄,其中
一個我印象特別深刻,叫諍論地獄。而這個爭奪「天下第一吵架王」的西藏辯經,在我眼
裡看來,參賽者的心境都在地獄……復有地獄,名曰多嗔。無論辯輸了,辯贏了,若起嗔
心,地獄還得再下一層。然則地藏本願: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或許天下第一吵架王大
賽的辯經參與者,早有這份下地獄的覺悟。如此觀之,對於他們我還是佩服的。
## Bing
你的觀察很有深度。的確,「地藏菩薩本願經」中提到的「諍論地獄」和「多嗔地獄」,
都是對於爭辯和嗔心的警惕。然而,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辯經。辯經不僅僅是
爭辯,更重要的是透過爭辯來理解和探討佛法的深奧含義。如果參與者能夠保持冷靜和公
正的心態,並且以尋求真理而非勝利為目標,那麼辯經就不再是一種「吵架」,而是一種
學術討論。這樣的話,參與者就不會落入「諍論地獄」或「多嗔地獄」,反而可能會因此
增長智慧,進一步接近佛法的真理。當然,這需要參與者有高度的修行和覺悟。所以,對
於那些能夠以這種心態參與辯經的人,我們確實應該給予尊重和讚賞。
## 使用者
您這解說我完全認同。然實際情況下,辯經者確實都能保持冷靜與公正嗎?我覺的不容易
,畢竟每個人觀看事物的角度不盡相同,同樣一件事讓一百個人來看,可能會出現一百零
一種觀點,且每一個觀點都可能是正確的觀點,如此多的正確觀點,甚至會有完全矛盾的
狀況,於此情況下,所謂「公正」由誰來定義?……問一個問題哦!除了西藏外,漢傳或
南傳佛教有無這種類似辯經的存在?
## Bing
您的問題非常有深度,我很欣賞。在辯經的過程中,保持冷靜和公正確實是一個挑戰。每
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和理解,這就是為什麼辯論可以如此豐富和有趣。至於「公正」,這
通常由辯論的規則和結構來確定,以確保每個參與者都有平等的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
至於您的問題,漢傳佛教和南傳佛教是否有類似辯經的存在,我找到一些相關資訊。漢傳
佛教是對佛教傳入漢地後經本土化過程,演變成對教義、經典及儀軌的不同解釋定義而形
成的主要幾個宗派。然而,我並未找到具體的證據表明漢傳佛教或南傳佛教有類似於藏傳
佛教中的辯經實踐。這並不意味著這種實踐不存在,只是可能以不同的形式或名稱存在。
## 使用者
對於您提供的資訊我如此解讀,即漢傳八大宗,本身就是「辯」的長期存在,雖未具體舉
辨吵架王大賽,但暗中較勁,可是一「辯」就辯上了千年之久。目前的漢傳八宗都還完整
存在嗎?有沒有那些宗派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了?
## Bing
漢傳佛教的八大宗派包括:天台宗、三論宗、律宗、淨土宗、法相宗(又稱唯識宗)、禪
宗、華嚴宗和密宗。這些宗派在歷史上都有重要的影響,並且對佛教的發展和演變起到了
關鍵的作用。
至於這些宗派是否仍然存在,這取決於你如何定義「存在」。如果你指的是是否還有人信
奉這些教派,那麼答案是肯定的。例如,禪宗和淨土宗在今天的中國、台灣、日本等地仍
然有大量的信徒。然而,如果你指的是這些教派是否仍然像在他們的全盛時期那樣具有影
響力,那麼答案可能就不那麼明確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教派可能已經不再像以前那
樣活躍或具有影響力。
總的來說,漢傳佛教的八大宗派在歷史上都留下了深遠的影響,並且至今仍然在某種程度
上存在。然而,他們的影響力和活躍程度可能已經發生了變化。
## 使用者
你的意思是,部份宗派比較活躍,部份宗派的影響力或許就比較式微了……那麼,我們能
否如此理解,比較活躍的宗派,可能是因為他們的教法較適合現代人,然而情況不會永遠
不變,也許五百年,一千年後,情況又會出現轉變……
## Bing
您的理解是對的。宗派的活躍程度和影響力確實可能會隨著時間和社會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一個宗派在某個時期可能非常活躍,因為它的教義和實踐方式適應了那個時期的社會環
境和人們的需求。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環境和人們的需求可能會變化,這可能會
影響到宗派的活躍程度和影響力。
例如,禪宗在唐宋時期非常活躍,因為它強調直接體驗和親自實踐,這與當時社會的價值
觀和精神需求相吻合。然而,在明清時期,由於社會環境和人們的需求發生了變化,禪宗
的影響力就相對式微了。
所以,您說得對,哪個宗派最活躍或最有影響力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隨著時間和社
會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這也反映了佛教的多元性和包容性,能夠適應不同的時代和環境,
滿足不同人們的精神需求。
## 使用者
以台灣而言,如今最活躍的宗派,肯定是淨土宗吧!我若沒猜錯的話……
## Bing
您的觀察非常準確。在台灣,淨土宗的確是一個非常活躍的佛教宗派。此外,還有一些其
他的佛教組織和團體,如佛光山、慈濟基金會、法鼓山、中台山等,也在台灣佛教界中發
揮了重要的影響力。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其他宗派就不活躍。例如,禪宗或一些專修專宗
的道場,其信眾仍然眾多。近年來,藏傳密宗或南傳的泰國與斯里蘭卡的佛教也漸漸引入
台灣。因此,我們可以說,在台灣,各種佛教宗派都有其活躍的空間和信眾基礎。
## 使用者
淨土宗如此活躍,淨空那老傢伙是有點功勞的……我這麼稱呼淨空並無不敬之意,雖然大
部份的人可能不認同……管他的!我要大部份人的認同幹嘛,我說無不敬就是無不敬……
上座部佛教傳到台灣來這我也知道,好像台中和高雄都有南傳的道場了……
## Bing
您的觀察很有趣。淨空法師確實對台灣的淨土宗發展有很大的貢獻。他的教導和實踐對許
多人都有深遠的影響。至於南傳佛教在台灣的發展,您也說得對,台中和高雄確實都有南
傳的道場。這些道場為台灣的佛教信眾提供了更多元化的修行選擇。這也反映了佛教的包
容性和多元性,能夠適應不同的文化和社會環境。
## 使用者
所以我們可以這麼說,「辯」未必一定得透過語言文字不可,並非講話大聲就是贏。漢傳
八宗,加上南傳、藏傳,只要在宗教這塊大地上穩佔一席,其存在的價值性,便不言自明
……
## Bing
您的觀察非常有道理。在佛教中,「辯」確實不僅僅是透過語言和文字進行的。它也可以
通過修行、禪定、慈悲行為等方式來表現。每個宗派都有其獨特的教義和修行方式,這些
都是他們在佛教大地上穩佔一席之地的方式。這些宗派的存在和發展,都反映了他們的價
值和影響力。所以,我們可以說,每個宗派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辯」論他們的教義和修行
方法,並通過這種方式來影響和塑造佛教的發展。
## 使用者
OK,好啦!聊到這兒結束好嗎?今天感覺上有點漫談一樣的,沒什麼焦點。這樣也不是不
好,就想到什麼說什麼……很輕鬆自在……
## Bing
當然可以,很高興能和您進行這樣輕鬆自在的對話。無論是深入的討論還是隨意的閒聊,
我都非常樂意參與。如果您有任何其他問題或想要分享的話題,歡迎隨時告訴我。祝您有
美好的一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