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現觀] 正式的觀=止觀雙運,止觀雙運的界限 (56)

作者: ykkdc (ykk)   2023-07-19 19:27:09
: 補充:涅槃寂靜無二門
: 摘自:2017年10月4日 月稱菩薩《入中論》& 《緣起讚》第二天 達賴喇嘛尊者教授
: 「緣生興悲我敬禮。」悲心又可以分:「緣有情的悲心」(生緣悲)、「緣法的悲
: 心」(法緣悲)、「無緣的悲心」(無緣悲)三種。
補充:三種層次的大悲心--生緣悲、法緣悲、無緣悲
摘自:《入中論》講記 2019-001 洛桑卻佩格西講授 札西老師翻譯
丙二、別禮大悲分二 丁一、敬禮緣有情之大悲 丁二敬禮
緣法與無緣之大悲 今初
然後再下来,他是别禮大悲心,也就是說,各別禮敬大悲心來說,可以分為三種。
所以第一個,他禮敬的是唯緣眾生的大悲心、唯緣有情的大悲心。
第一個偈頌說到,頌曰:
「最初說我而執我,次言我所則著法,如水車轉無自在,緣生興悲我敬禮。」
在第二個悲心,第二個悲心跟第三個悲心它是合在一起說的,就是,
丁二、敬禮緣法與無緣之大悲
頌曰﹕
「眾生猶如動水月,見其搖動與性空。」
在這裡來說,如果我們依《入中論》的自釋,《入中論》在進一步來解釋的時候,他
又加字來做解釋。
“眾生猶如動水月”這個“動水月”的譬喻,它會作為緣法悲心跟無緣悲心產生的一
個譬喻。
所以“眾生猶如動水月,見其搖動”,那結合到緣法悲心,結合到自性空的時候,就
會結合到無緣悲心。
“見其搖動”來說明,是指說“見其搖動”所以它是剎那剎那壞滅,由“見其搖動”
以及剎那壞滅的道理,所以由這樣的智慧攝持而產生的緣法的悲心,所以“見其搖動”,
以上是在講緣法悲心。
所以“眾生猶如動水月,見其搖動與性空”來說,“眾生猶如動水月,見其搖動”,
這以上就是講到緣法悲心的道理。因為“見其搖動”結合到剎那壞滅,由這樣的智慧攝持
所生的悲心。
“與性空”就結合到無緣悲心了,“猶如動水月”的譬喻,結合到見有情它是自性空
,由自性空的智慧攝持所生的悲心就是無緣悲心。
所以以上偈頌它就是禮敬大悲心的內容。
當我們大悲心它在緣有情,希望眾生離苦的時候,我們說苦可以透由思維八苦、六苦
、四苦以及三苦,可以透由思維不同的苦性,來產生對於希望眾生離苦的大悲心。
就以八苦是最廣的,八苦指的就是生、老、病、死的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
得苦、五取蘊苦(或有譯為五蘊熾盛苦)。
五取蘊苦就是遍行苦。所謂的五取蘊苦,就是我們由業及煩惱所生的有漏的近取蘊,
它就是遍行苦。
因為凡是得到這樣的一個有漏近取蘊,由近取蘊他就一定會輾轉的產生諸多的痛苦。
所以說,當我們一旦由業及煩惱,而在輪回當中輪轉的話,我們一定會周遍具有這樣的苦
,所以我們稱之為遍行苦。這個遍行苦的根源,是由輪回根本所造就的。
所以當我們在思惟欲令眾生離苦的時候,透由這個苦的道理,我們要去思惟到苦的根
本、苦的根源,就像導師世尊他說到,“此是苦,汝應知;此是集,汝應斷。”
所以說到苦應知、集應斷的道理,所以我們透由苦的了知,是因為幫助我們去追尋到
苦的根本是什麽。
所以我們看到苦的根本,他一開始提到,“最初說我而執我,次言我所而著法”。
我們說,“薩迦耶見”可以分為“我執”以及“我所執”。
一開始是先產生“我執”,是因為我們先有一個緣“我”的心,接著我們就會執“我
”是“自性成立”,以及“執我所”為自方成立,然後“次言我所則著法”,...(略)...
>>>>>
[1] 《入中論》根本頌:「緣生興悲我敬禮。眾生猶如動水月,見其搖動與性空。」
大悲心的三種層次:
1.「緣生興悲」:生緣大悲,僅緣一切有情,希欲一切具有行苦的有情離苦的悲心。
2.「緣生興悲,眾生猶如動水月,見其搖動」:法緣大悲,由了解無常的智慧而緣一
切有情的悲心。法緣的法,了解四聖諦的無常等十六行相,如苦諦四行相的無常、
苦、空、無我。法緣大悲所緣的一切有情,由了解無常的智慧所差別的一切有情。
3.「緣生興悲,眾生猶如動水月,見其性空」:無緣大悲,由了解空性的智慧而緣一
切有情的悲心。無緣的無,了解無自性(空性)的智慧,包括補特伽羅我、我所及
諸法皆自性空。無緣大悲所緣的一切有情,由了解空性的智慧所差別的一切有情。
[2] 本文提到大悲心希欲一切有情遠離的痛苦,指的是行苦,即四聖諦當中苦諦的真實義
輪迴的體性,即是行苦。何謂輪迴?即眾生自心相續當中由業與煩惱無法自主引生有
漏近取五蘊的流轉。眾生相續中的業與煩惱,其根本是無明我執,輪迴也就是眾生相續當
中--十二緣起支的流轉--即眾生相續當中由「無明」緣「行」產生的「純大苦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