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廣論止-91

作者: ykkdc (ykk)   2022-12-28 19:22:01
摘自:《廣論奢摩他章略講》/宗喀巴大師造論/見悲青增格西教授
顯示別趣世間道軌
【辰三、顯示別趣世間道軌。分二:巳一、顯往粗靜相道須得正奢摩他;巳二、依奢
摩他離欲之理。今初】
以上說以修九住心成辦止;為了辨別真正的止與相似的止,說得止的界線;又說得止
後要修觀,是為了修觀才去修止,不修觀就沒有達到修止的目的。
觀有世間的觀與出世間的觀,出世間的觀以後再廣說,這個段落略說世間的觀—觀粗
靜相。
對求解脫者來說,世間道可修也可不修。《廣論》是引導成佛之道的論著,所以有關
世間道的部分只是略提。寺院的教材中,有專書說明世間道。
得止且堅固後就開始修觀。
修世間道的話,就是開始觀修粗靜相。有七作意:
一、了相作意,二、勝解作意,三、遠離作意,四、攝樂作意,五、觀察作意,六、
加行究竟作意,七、加行究竟果作意。
前六個是近分禪,第七個是正禪。
以初禪近分禪為例,止是安住在一個所緣,了相作意是一直對欲界與色界做比較,了
解欲界的缺點與色界的優點。此時只是觀察修,還沒有得觀,直到由觀而引生身心輕安之
樂才是得觀,得觀與得止觀雙運同時。
雖然論著沒有八作意的說法,但是我們可以加上一項成為八作意:透過九住心得身心
輕安之樂所攝的止。
也就是九住心後得止是第一作意,在止的基礎上修七作意,所以有八作意。
為什麼要提出八作意?經論中提到第一作意,有時候是指九住心後止的階段,有時候
是指了相作意,而這二個是有先後次序的,先是止,後是了相作意。
不提八作意,名相混用,讀者很容易產生誤解。所以,雖然論著中沒有八作意之名,
但是使用八作意之名沒有過失。
下面這一段的重點是要知道有七作意,及七作意之前還有一個作意,要能區分二個第
一作意的差別:
九住心後得止是止的第一作意,於止上修觀,了相作意是觀的第一作意。
在宗喀巴大師之前,沒有人釐清此處,所以宗喀巴大師用較多篇幅來釐清。
(...待續...)
>>>>>
[1] 《瑜伽師地論》(唐.玄奘法師譯):
「由七作意方能獲得離欲界欲,何等名為七種作意?謂:了相作意、勝解作意、遠離
作意、攝樂作意、觀察作意、加行究竟作意、加行究竟果作意。」
獲得初禪近分定正奢摩他所攝唯止之後,經由七作意斷除欲界煩惱獲得初禪正行定。
七作意當中,前六個屬近分,第七個不是近分,因為第七個已獲得靜慮正行定(根本住)。
[2] 初禪近分六作意,從了相作意開始算起,加上正行的果,稱七作意。可是,若未得近
分初作意正奢摩他,不能生起了相作意,加上初作意正奢摩他,則完整安立八作意。
說八作意時,第一作意是最初成辦初禪近分正奢摩他所攝唯止;說七作意時,第一作
意是開始觀察上下界粗靜相的了相作意。此兩者初作意,先有正奢摩他,再有了相作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