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廣論止-71

作者: ykkdc (ykk)   2022-12-02 20:08:53
摘自:《廣論奢摩他章略講》/宗喀巴大師造論/見悲青增格西教授
【此即修定第一教授,故蓮花戒論師於三編《修次》,及餘印度諸大論師於修定時,
皆數宣說。
《道炬論釋》於修止時亦引宣說。道次先覺亦皆說其粗概次第。然見樂修定者猶未了
知應如何修,故廣決擇。
此乃一切以念、正知、遠離沉掉修三摩地心一境性共同教授,不應執此是相乘別法、
非咒所須,無上瑜伽續中亦說是所共故。
如《三補止》初章第二品云:「斷行俱行欲三摩地神足,謂住遠離,住於離欲,住於
滅盡,由正斷成,由彼欲故而正修習,非極下劣及太高舉。」於勤、觀、心三三摩地亦如
是說。
前說正定妙堪能性是神變等功德所依,猶如足,故名為神足。
《辨中邊論釋》等說成此定略有四門,謂由猛利欲樂所得,及由恆常精進所得,由觀
擇境得三摩地,名欲三摩地、進三摩地、觀三摩地。若心宿有三摩地種,依彼而得心一境
性,名心三摩地。
極下劣者謂太緩慢,太高舉者謂太策勵,義為離彼二邊而修。】
這邊說的修止之法,是三乘共同的教授,不要認為這只是顯乘的教授、密乘不需要,
修習無上密續也是依這邊所說的方式修。
如無上密續的經典《三補止》談到:
「由希求而獲得三摩地。怎樣是由希求獲得三摩地?因為非常想要得到止,所以到僻
靜處,盡量不讓五欲干擾心,斷除心一境性的障礙,由這樣的意樂而修習。緣所緣時,不
能太鬆,也不能太緊。」這是解釋欲三摩地。
「於勤觀心三三摩地」:勤三摩地、觀三摩地、心三摩地。
《辨中邊論釋》說得止有四門:一、很希求三摩地,從而得之。二、精進三摩地,從
而得之。三、辨析力強,從而得之。四、前生有三摩地種子,輕易即得三摩地。
為什麼要分四門說?不可以像前面說的,希求會帶動精進等,以一門解釋?
答:四門並不是獨立分開,不可能只靠希求或只靠精進就可以獲得禪定。
這四個是依修行者的特色分,如有人希求心很強,所以說由欲三摩地門;有人智慧辨
析力很強,所以說由觀三摩地門;有人前世修過止,這輩子稍加修習就得止,是由心三摩
地門。
(...待續...)
>>>>>
[1] 三十七道品當中,四神足(四如意足)的體性是禪定三摩地
《雜阿含561經》:「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說四如意足,以一乘道淨眾生,滅
苦惱斷憂悲,何等為四?欲定斷行成就如意足、精進定、心定、思惟定斷行成就如意足」
南傳《相應部》:「以何為四神足耶?…修習欲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修習勤三摩
地勤行成就之神足,修習心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修習觀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
[2] 摘自:印順法師<華雨集>
…在四神足──欲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勤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三摩地斷行成就神
足、觀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中,…四神足的體性是定,定是神通(五通與漏盡通)所依止
的,所以名為神足。約修學者的著重說,有欲、勤、心、觀四類,所以立四神足。
在修得三摩地的過程中,『瑜伽論』(瑜伽師地論)立八斷行;斷行,或作勤行、勝行。
所以,這是離不善心而起善心,離散心而住定心的修習內容,也就是四正斷,或作四
正勤、四正勝。如依「欲」(希求生起止觀等善法功德、希求遠離惡不善法)等修習到斷
行成就,也就能得三摩地,引發神通(六通)了,所以名為「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
[3] 摘自:達賴喇嘛尊者教授/2016年6月23日美國博爾德市科羅拉多大學《修心八頌》
以三十七道品來講的話,內容是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還
有八正道。尤其是我們在講到四神足時,講到了欲、勤、心、觀。在講到心的時候,最主
要講專注一境的心,講奢摩他,再講到觀,毘婆舍那的觀。
四神足,首先是欲神足,欲神足的意思是想要求學的心態,叫作欲神足。為了能生起
這個欲神足,所以我們首先要知道,如果修學了止觀雙運會帶來什麼好處?(..下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