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看到不幸的社會新聞會生氣,也是一種嗔恚?

作者: wucs (far away from)   2022-06-19 06:24:09
※ 引述《MrTaxes (謝謝提醒)》之銘言:
: 無論是國內外時不時都會發生一些不幸的新聞
: 尤其是那種涉嫌傷及無辜的人禍
: 通常這種新聞的評論常會出現一片對兇手辱罵和詛咒的留言
: 很多人也會憤懣不平 甚至談論著給予兇手如何極刑
: 鄉民的正義 看起來似乎也是人之常情
: 甚至法官在遇到犯後態度不佳的犯人 也會在法庭上發怒
: 個人以前看到那樣的新聞也是會情緒受影響
: 甚至幻想如果遇到兇手要如何教訓對方 使其體驗受害者的痛苦
: 現在還是難免會有這種義憤的想法 只是內心的波動起伏比較沒那麼大
: 因為會告訴自己在這邊生氣其實也無濟於事
: 而且把義憤化為網路上的留言 也只是引起更多負面情緒的共鳴
: 這樣一想之後 則情緒的波動似乎就緩和許多
: 但也想到一個問題
: 這樣基於正義而路見不平所產生的憤怒 是否也是一種嗔恚呢?
: 但若有人沒有這種義憤填膺 還勸其他人冷靜 也有可能被反譏是冷血
: 而且更有可能被指為是鄉愿的濫好人 甚至可能被認為是在維護加害者
: 像是廢除死刑這種老議題又會被拿出來爭論
: 所以是不是就抱持著一種自我平靜 但對別人的反應也不爭執的態度就好呢?
: 請教大家會怎麼面對這種事呢? 佛說的經典當中是否有可以引以為鑑的呢?
如果用佛教的觀點,一切都是有因有緣的,不會突然出現或消失。
【長阿含經/大緣方便經】
當知因愛有求(巴利語:pariyesana尋求)。
因求有利。
因利有用(巴利語:vinicchaya,長部譯為"抉擇")。
因用有欲。
因欲有著。
因著有嫉。
因嫉有守。
因守有護。
阿難。
由有護故。
有刀杖.諍訟.作無數惡。
【長部15經/大因緣經】
像這樣,緣於受有渴愛;緣於渴愛而有遍求(pariyesana);
緣於遍求而有得到;緣於得到而有決定(vinicchaya抉擇);
緣於決定而有欲貪;緣於欲貪而有取著;緣於取著而持有(pariggaha遍執);
緣於持有而有慳吝;緣於慳吝而有守護;
因為守護之故而有拿杖、拿刀、鬥諍、異執、諍論、指責、
離間語、妄語等種種惡不善法生起。
【長阿含14經/釋提桓因問經】
想之所生,由於調戲(papañca戲論):因調緣調,調為原首,
從此而有,無此則無。
帝釋!若無調戲則無想(巴利語:vitakka尋),無想則無欲,
無欲則無愛憎,無愛憎則無貪嫉,
若無貪嫉,則一切眾生不相傷害。
【長部21經/帝釋所問經】
「天帝!以嫉妒與慳吝之結而天、人、阿修羅、龍、音樂神,
以及所有其他存在的種種群聚,像這樣,
他們都想:『願我們住於無怨恨的、無杖罰的、無互相敵對的、無惡意的、
無敵意的。』但他們卻住於怨恨的、杖罰的、互相敵對的、惡意的、有敵意的。」
世尊如此地解答天帝釋所問的問題。
(中略)
「天帝!嫉妒與慳吝,愛與憎是因,愛與憎是集,
愛與憎所生的,愛與憎是根源,當愛與憎存在了,則有嫉妒與慳吝;
當愛與憎不存在了,則沒有嫉妒與慳吝。」
(中略)
「天帝!愛與憎,意欲是因,意欲是集,
意欲所生的,意欲是根源,當意欲存在了,則有愛與憎;
當意欲不存在了,則沒有愛與憎。」
(中略)
「天帝!意欲,尋(vitakka)是因,尋是集,
尋所生的,尋是根源,當尋存在了,則有意欲;
當尋不存在了,則沒有意欲。」
(中略)
「天帝!尋,{想與名稱之妄想}(papañca-saññā-sankhā:種種戲論想)是因,
想與名稱之妄想(種種戲論想)是集,
想與名稱之妄想所生的,想與名稱之妄想是根源,
當想與名稱之妄想存在了,則有尋;
當想與名稱之妄想不存在了,則沒有尋。」
「親愛的先生!但,怎樣的行道,
比丘有適合導向想與名稱之妄想的滅之行道的道跡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