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被情緒綁架了嗎?SWITCH讓自己重獲自由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1-07-15 14:06:51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3737
「我真的沒辦法再忍受了,所以就大發脾氣,但好像把場面越弄越糟……,這真的不是我
想要的……。」個案娓娓道來自己如何被生氣的情緒困擾,很想找到方法讓自己不那麼生
氣,這樣別人就不會受傷、自己也不會這麼痛苦。
當我們因外界的刺激引發一連串情緒反應,若超過身心負荷、大腦理智已無法處理,就只
剩下情緒本能反應。這像是反射性地回擊,通常是較破壞性的。常有人用「理智線斷掉」
來形容,就像大腦運作空間不夠用,突然出現巨大警鳴聲(暴衝)或當機。其實理智一直
都在,只是大腦的處理訊息及運作空間被外在刺激及情緒反應佔住了,理智認知功能只能
先關掉或剩一點點,這時人們通常會經驗一種被情緒綁住的感覺,需要費力擺脫束縛或解
決它。
臨床上對情緒的研究越來越多,美國精神科醫師丹尼爾.席格(Dan Siegel)提出「身心
容納之窗」(Window of Tolerance)說明:
每個人都有一個身心容納之窗,在其中不管出現什麼情緒,都能保持在可承受的範圍內。
當事人能調節身心反應,認知運作功能是正常的。
但若情緒過於劇烈,可能會衝出容納之窗,而進入「高激動」狀態,此時腎上腺素被激發
,就可能出現攻擊行為,如聲音變尖銳、大吼大叫、罵人、摔東西、握拳想打人……;也
可能出現逃避行為,如馬上逃開、假裝沒聽到……。有些人遇到危急事件時會進入「低激
動」狀態,身體突然無法動彈、也沒辦法反應,此時整個人僵住、毫無感覺、或許也會沒
有記憶。
不管高激動或低激動,都是超出自己的容納之窗,使情緒無法調節、認知功能暫時失調,
出現情緒暴衝或是當機反應。若能調節情緒回到身體心理都能承受的容納之窗中,是幫助
情緒解套的方式。
==============================================================================
SWITCH – 情緒調節6步驟
哈佛心理學家蘇珊.大衛(Susan David)在2016年提出「情緒靈敏力」,就是「允許自
己有一個反應空間,建造可以靈敏回應自己情緒的警報系統」。在此分享「SWITCH – 情
緒調節6步驟」:
S(Sure肯定)肯定情緒是有道理的,告訴情緒「Sure,我知道。」
情緒是個人主觀的感覺,沒有對錯也沒有好壞。當情緒上來時,第一步就是要「肯定」它
,尤其是生氣、悲傷、害怕、痛苦、緊張、焦慮等較強大的情緒,更要看見它、相信它出
現是有理由的。(推薦閱讀:別和自己過不去!生氣、消氣在轉念之間)
「肯定」是情緒最大且最直接的安慰劑。就像孩子受挫時出現各式各樣的情緒反應,父母
可告訴孩子:「沒事的,我知道你正在情緒中,沒問題的,我在這裡。」這是一種穩定的
力量,或許還不清楚受挫事件的來龍去脈,但輕輕地說聲「Sure,我知道。」就能讓人安
定不少。
W(Weather天氣)情緒像是天氣般,慢慢覺察自己的天氣報告
接下來,細細探索情緒觸發因子是什麼。此時可先閉上眼睛或找個安靜的地方感受心情,
「如果像是天氣,你會怎麼形容這個畫面?是烈陽高照?狂風暴雨?陰雨綿綿?還是雨後
的天空?……」讓自己多一些時間停留在感受上,不需要太急著找精準答案或調整的方法

I(Intention企圖)尋找自己情緒表達的底下企圖
有了情緒的停留及覺察,這個步驟「Intention企圖」則會再走深一些,探索情緒的意義
及背後的意圖。
負向情緒通常不討喜,其實真正的原因是我們對負向情緒有評價而產生不好的感覺。舉例
來說,當一個人正在生氣,而他對生氣產生罪惡或歉疚的感覺(內在認知:人不應該生氣
、生氣會傷人),所以他會對生氣的自己感到憤怒,生氣就產生加成的作用,已不是單純
的生氣了。
這個階段除了去感受自己的情緒外,更要去發掘產生情緒的原因。通常負向情緒的企圖不
是「保護自己」就是「渴望關係的連結」作用,但弔詭的是,這樣的企圖或渴望是很難從
破壞力的情緒表面看到的。
以「生氣」來說,這個情緒之所以會產生,或許是因為別人踩線、也可能是別人不符合自
己的期待、或被別人誤會、或不被尊重……等,其實,生氣是想告訴對方「我不想你再傷
害我」、「我真的很在乎你」或「我希望你重視我」。
T(Transfer轉換)把內在的「我應該……」的想法轉換成「我可以……」
被困住的情緒通常既矛盾又糾結,因為內在有許多「應該」的價值觀會牽動情緒的起伏。
也就是說,當你對自己的感受自責或是責備自己為何要有情緒的時候,可以問自己:「我
對OO情緒的想法是……」、「當情緒發生的時候,有甚麼想法?」檢視一下想法中是否出
現「應該」或「必須」的字眼。
舉例來說:小美要交期末報告而感到極度焦慮,協助小美覺察焦慮情緒背後的價值觀,她
說「擔心面對老師的眼光及評分,所以應該要表現完美、必須寫出令老師稱讚的作業」。
小美的「應該完美、要好到要讓師長肯定」的想法就是影響情緒的規條,此時建議試看看
「可以」的語言:「因為擔心這次的作業表現,我可以盡力準備、也可以讓老師看見我認
真的結果。」這樣的轉換想法,或許情緒就能鬆一些。
C(Choose選擇)找回自己的選擇權,不是反過來情緒主導
情緒的發生是自然、正常的,不管什麼情緒,都可以停下來去覺察、探索、體驗,理解情
緒就是情緒,本質沒有對錯,但表達情緒方式可以有所不同。
例如小祥以飆罵表達怒氣,別人的確可以快速知道他正在生氣,但同時也會離他遠遠的,
好避免衝突。此時若小祥可運用調節情緒的技巧先幫助自己穩定,也比較可以運用認知功
能,幫助自己重新選擇表達生氣的方式,他可以選擇直接說出情緒及需要:「我現在生氣
了!我需要先冷靜一下」;也可以選擇讓怒氣宣洩但不傷人的方式,如運動、寫日記或藝
術創作。我們擁有情緒表達主控權,而不是讓情緒來主導行動。(推薦閱讀:改變認知,
放下情緒包袱)
H(Habit習慣)運用練習培養習慣,情緒需要拉拉筋
情緒就像身體拉筋一樣,只要沒有練習,筋膜就會變僵硬。若你願意,也可以試看看開始
觀照自己的情緒。
情緒調節需要不斷重複練習,直到新的習慣養成。若沒有經過覺察練習,情緒反應很容易
就會變成以前慣用的方式。尤其若是很容易進入「高激動-攻擊或逃避模式」、「低激動-
凍結模式」的人,更要運用上述的情緒調節步驟,幫助把容納之窗撐大,提高情緒承受力

情緒就像身體拉筋,若是缺乏練習,筋膜就會變僵硬。若你願意,也可以試著開始觀照自
己的情緒,相信自己有能力調節情緒,選出最好的因應方式。多練習,身心就可以在容納
之窗更自在、自由了。
(本文作者為旭立文教基金會諮商心理師鍾宜伶、諮商心理師趙慈慧)
==============================================================================
葛印卡老師問答:
https://sg.dhamma.org/TC_General_Q_A.htm
憤怒
問﹕一個人如何脫離憤怒?
答:透過內觀的修行吧!內觀的學生在憤怒時觀察呼吸,或者所引起的身體上的感受。以
平等心,沒有習性反應的做這樣的觀察。這憤怒很快地就減弱然後消失。透過內觀的不斷
地修行,心的習慣模式對憤怒的習性反應就會改變了。
問﹕我無法壓抑我的憤怒,即使我嘗試這樣做。
答:不要壓抑它。去觀察它。你越是壓抑它,它就越進入你心的更深層。這些情結會越來
越強,然後你就很難擺脫它們了。不要壓抑,不要發泄。只是觀察。
焦慮
問﹕我總是充滿焦慮。內觀能幫助我嗎?
答:當然可以。這就是內觀的目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