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大安法師 徹悟禪師語錄23 end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1-03-26 01:26:42
好,請看下面一段,最後一段:【當念佛時,不可有別想,無有別想,即是止。當念佛時
,須了了分明,能了了分明,即是觀。一念中止觀具足,非別有止觀。止即定因,定即止
果,觀即慧因,慧即觀果。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即寂而照。了了分明,一念不生,即照
而寂。能如是者,淨業必無不成。如此成者,皆是上品。一人乃至百千萬億人,如是修,
皆如是成就,念佛者可不慎乎。】
好,這段是第四十一段,最後一段,談念佛的功夫,具足「止觀」的問題。在我們的行門
當中,「止觀」是重要的一個行門方法。實際上一切法門都貫穿著「止觀」,「止」 就
是奢摩他,「觀」 就是毗婆舍那。念佛是不是也具足「止觀」呢?不僅具足「止觀」,
而且是非常殊勝的「止觀」。當我們在執持這句名號的時候,這時候全神貫注,注意這句
佛號,不去想五欲六塵其他的妄想雜念,沒有其他的念頭,只是這一句佛號,以這一句佛
號、這一念攝受百千萬億個雜念,這就是「止」,作「止」的功夫。當我們在念這句佛號
的時候,耳根聞性,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把它聽得明白,這就是「觀」,做「觀
」的功夫。所以就在念這句名號當中,「止」和「觀」都是具足的,不是在念佛之外還別
有其他的「止觀」。在小乘法裡面,也有它的「止觀」。比如它修「止」,止在鼻端,也
是在修一個「止」。包括練氣功,他繫心在一個什麼部位,它也是在修「止」。「觀」有
時是不淨觀、白骨觀、九想觀這些。天台講「摩訶止觀」,也有很多很精彩的內容。
那麼淨土念佛的「止觀」,它是一心專念名號,是如實修行奢摩他。它從「止」的方面來
看,包含三方面內容:第一個,當我們一心專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念這句名號是具足信願
的,具足信願就是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樣一心專念彌陀名號,這個彌陀名號,就能止
一切惡。因為這句名號是至善的結晶,實相的表達,能止一切惡。通過這句名號,止一切
惡,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法性土,它就離開了三界:色界、欲界、無色
界這種業力感召的穢土的體性。所以只要我們一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種法性實相的
內在力量,自然就止住了我們身口意三業的惡。然而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這種大
悲願力住持極樂世界,他是大乘菩薩的法界,他有大乘的力量。所以我們凡夫到那裡去,
自然就止了求聲聞、緣覺、辟支佛的心。由於我們我見、我執沒有斷,往往會容易走聲聞
、緣覺的道路。但到了西方淨土,自然會被阿彌陀佛的願力住持的力量止住。所以這三種
奢摩他的「止」,是從阿彌陀如來如實功德名號所顯現出來的,這是「止」。
從「觀」來看,我們正念觀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包括對這個名號的如實觀——就是聽
清楚,這就是如實相在修行毗婆舍那,修行「觀」。作這種觀有兩種作用,如果從觀西方
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來看,天親菩薩把西方淨土分為三類、二十九種莊嚴。它的依報莊嚴十
七種,正報莊嚴,正報莊嚴包括阿彌陀佛的莊嚴和菩薩的莊嚴。這三種功德莊嚴,都是實
相顯發出來的,我們觀察這個依正莊嚴就等於觀察實相,觀實相。如果我們淨業行人,能
如實的觀這三種功德莊嚴,就能得到如實相的功德。如實相的功德的直接的力量表達,就
是能夠決定讓我們任運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觀經》裡,除了講前面的日觀、水觀
之外,從第三觀琉璃地,你只要觀想琉璃地成就,就能任運往生。象寶樹觀、樓閣觀、蓮
華觀,特別是阿彌陀佛觀,作這些觀想都能任運去,為什麼?如實功德任運導引我們到西
方極樂世界去。一旦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能見阿彌陀佛,雖然我們是帶業往生的凡
夫,我們馬上就能夠獲得即凡即聖的阿鞞跋致的位置,就能很快地跟八地以上的菩薩一樣
,證得平等的法身,直到一生補處,圓滿佛果,畢竟得像佛那樣寂滅平等的功德。所以念
佛的「止觀」有更殊勝的內容在裡面。不是僅僅靠自力在「止觀」,完全由阿彌陀佛名號
功德願力的加持,令我們得到無上的止觀的力。
「止觀」和「定慧」之間具有一種關係,我們有「止」的功夫就會有「定」,所以說「止
」是「定」的因,禪定是你修止所得到的果。你修觀,「觀」是你獲智慧的因,你得智慧
是你修觀的果,它有這樣的因果關係。「由止得定,由觀得慧」。再上面,就是「寂」和
「照」的關係,「定」就是「寂」,我們講「寂定」,「寂」就是無量壽。「觀」是智慧
,「觀」就是「照」,照用,「照」就是無量光。所以我們凡夫眾生在因地當中修止觀,
獲定慧,得寂照,最終就成就無量光壽這個法界的體性——成佛!
所以止觀、定慧、寂照,它要並運,要等持,兩個輪子不能缺少。如果你光有定沒有慧,
就是只有止沒有觀,這樣你就容易枯定,沒有活力。如果你只有觀,沒有定,沒有寂,它
就會浮躁、散亂。這兩者一定是定中有慧,慧中有定,等持了,才能使我們到達自性功德
的寶所。所以當我們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就是修止修定,寂的功德,一念不生這個寂。但
是了了分明,這就是在寂中有照。在寂中有照,了了分明,這個觀照起來了,觀照的功夫
起來了,但是有一念不生的寂定,這就是照中有寂。能這樣來修持,這樣的等持、雙運,
我們修淨業才能成就。我們念佛的時候為什麼昏沉,昏沉是由於你的止的功夫偏重,但裡
面沒有觀,所以你就容易昏沉。有時候掉舉,坐不下來,或者妄想紛飛,這時候你的觀偏
重,你的觀裡沒有止,它就呆不住。一定是止中有觀,觀中有止,才能夠很安穩的安心在
這句佛號當中,等持。
所以我們看到念佛,阿彌陀佛名號當中,法藏菩薩施舍這個名號的功德,對我們修行有極
大的作用,善巧方便,裡面有無量壽,就是止、定、寂;有無量光,就是觀、慧、照。這
兩種功能同時都在阿彌陀佛的名號裡具足,這樣就用這個名號來給我們修行。所以我們只
要以一種深信切願的心來念這句名號。我們念得綿綿密密,念的緩緩平平,我們的心,妄
想雜念的心,散亂的心,就由無量壽的德能把它淨定下來。我們昏沉的心就由名號裡具足
的無量光的德能,讓我們起一種觀力,不至於懈怠、放逸、昏沉。這些懈怠、放逸、昏沉
,都是這個範圍的東西,要用無量光來警策、來調動。所以我們要善於來調伏自己的心,
當我們在很昏沉的時候,你可以側重在無量光佛,你可以就念無量光佛、無量光佛、無量
光佛;當我們很散亂,要掉舉的時候,你可以深度思惟一下無量壽佛、無量壽佛、無量壽
佛。通過這個名號,通過這樣的一個思念、思惟,和我們的意念的調動,把名號當中分別
這兩種德能,作為對治的力量,把它調動起來。
所以能夠這樣的善於用心,能夠這樣善於了解名號裡所具足的止觀、定慧、寂照和無量光
壽德能的內在關係,然後加以善巧使用,來修行的人,這樣的成就都是上品上生啊!所以
阿彌陀佛非常慈悲,已經在名號當中,施舍給我們上品上生的修行的方便在裡面了。一個
人這樣地來修,就一人這樣得成就!百千萬億人這樣的修止觀、定慧、寂照,都能成就無
量光壽。你看念佛一法,可不就是法藏菩薩,用他多少生命、多少心血,無量劫以來,所
給我們的一顆無價的摩尼寶珠嗎!我們還不趕緊把它作為一個命根子緊緊地抓住?唯有抓
住名號,我們才能得救。抓不住,我們就完蛋了。
好,這樣我們就對《徹悟禪師語錄》六個段落,作了一個簡單的討論。實際上一共四十一
段,每一段都是義理深廣、宗教情懷深厚,都能增強我們的深信切願持名,由於時間關係
,我們只能討論六段。
這幾天來到溫州,本人非常受感動。溫州的佛教非常興盛,自古迄今皆然。廣大的信眾、
我們的法師們都有很好的宗教信仰和修持,我也從中學到了很多的東西。本人實在是非常
慚愧,無論智慧、道德、修持都是小學生的水平,蒙大家錯愛,來這裡斗膽講一點,尤其
在我們很多的大法師面前,真有點班門弄斧了,銀行門前數鈔票了。如果有講錯的、不對
的地方,請諸位大德法師、諸位修行同修批評指正。好。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21-03-26 17:36:00
阿彌陀佛!
作者: Iamboy183 (新)   2021-03-26 19:57: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